以信息化为基础 以智能化为杠杆 司法行政改革取得新成效
来源:司法部政府网 | 责任编辑:张晓婷 | 发布时间: 2020-06-12 08:33
以信息化为基础 以智能化为杠杆
司法行政改革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司法部持续加强智能化建设,深化“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覆盖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四大职能的“大平台、大系统、大数据”初步形成,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可靠支撑。
大平台建设取得新成绩
“你们是司法行政战线的巾帼英雄、铿锵玫瑰,向你们致以诚挚的慰问和节日的祝贺。”今年妇女节,司法部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向坚守一线的司法行政女干警们送去节日祝福。视频连线的实现,得益于司法部指挥中心应急指挥平台汇聚全系统近百万路监控视频和覆盖4000个司法行政单位的点名系统。
打破“信息孤岛”“数据烟囱”,平台建设的推进在各地成果显著。
浙江强化数据归集应用,按照“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的原则,开展数据资源中心建设,重点解决数据归集、治理、共享交换和应用问题,建成法律服务人口库、法律服务机构库等5大主题库,建成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法律职业资格等10个业务标准库,按照“因需归集、应归尽归”的数据归集要求,实现全系统的数据100%归集。
截至2020年4月,浙江司法行政系统归集各类业务数据近730多万条,开放数据共享接口56个。打通与外部数据交换管道,累计向法院、人力社保、市场监管、11个地市政府等17家单位提供各类数据293万次,获取民政、教育等7个部门数据4600万余次,方便了人民群众到司法行政机关办事,并通过数据应用成果支撑社区服刑人员管控和律师行业管理。完成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等2大类行业数据的归集工作,归集数据73.4万条,开发共享接口136个;开展可信电子证照归集工作,完成对98.1万余条行政许可证照信息归集。
广东司法行政综合信息系统已集成17个子系统,总体实现全系统使用1个统一平台的目标。广东省司法行政共享协同平台已归集各类业务数据近3.5亿条,并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数据共享。30类业务数据挂接至省政务大数据中心,累计向省直各单位共享数据609万条,共享公证文书信息近150万份、公证书电子证照1.1万件;累计向司法部推送各类业务数据近1亿条,向各地市共享各类业务数据1700余万条。
大系统共治取得新提升
为解决行政执法流程和标准不统一、各系统之间基础不一、条块分割等问题,司法行政四大职能业务系统全面覆盖,实现执法协作、信息互通。
司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立法意见征集、备案审查等系统实现数据资源高效采集、汇集、整合。立法备案审查系统已接入有立法权的429个报备单位,有效助力落实“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行政复议工作平台已接入48个国务院部门、31个省(市、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国行政复议“一张网”初步形成;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系统投入使用。以信息数据融合为支撑,司法行政协同治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记者了解到,广东采取全流程办案与移动办案需求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启动全省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和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平台建设。为推动权责清单动态调整、落地执行,行政执法“两平台”将涉及权责事项的2800多部法规入库结构化,与行政执法事项一一建立对应关系;将全省5366个执法单位、约20万执法人员入库,建立职权清晰的执法主体及人员数据库。
目前,广东已完成行政执法信息平台电脑版和移动版开发,包含19个功能模块约48项子功能;第一批试点单位已实现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和移动执法办案系统全流程跑通;覆盖省市县镇四级和涵盖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17个领域的75家单位,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第二批试点。
大数据慧治取得新突破
“一人多证”“一人多职”等问题如何根治?司法行政大数据汇聚各业务数据14.4亿条,与公安部人口库、民政部婚姻库、自然资源不动产库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有效遏制此类现象。
贵州“智慧+”系列建设让警力、战斗力、公信力大幅提升。2019年12月,“区块链+公正执法”试点建设在贵州省白云监狱正式启动,重点推进区块链技术与监管改造深入融合,建立“罪犯计分考核区块链监管平台”,对监区进行3D建模,构成三维可视化环境,完整建立监区内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流程,数据上链存证,保证数据真实有效、无法篡改、全程留痕。
截至2020年4月底,江西已建成51大类重点数据库,整合了全系统内部的法律服务和行政执法监督等30多亿条数据信息,同时全面对接了民政、卫生健康、自然资源等部门的70多亿条数据信息。2018年以来,开放法律服务等相关数据1541.73万项,社会查询次数累计突破1000万人次。
有些地方通过大数据应用,形成了法律法规适用频度、部门履职、执法效能等多维度分析评估指标体系。有些地方通过公共法律服务大数据分析,在提供精准法律服务、有效感知社情民意、防范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司法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司法部将持续加强智能化建设,深化“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可靠的智能化支撑。
数字法治 智慧司法
司法行政智能化建设改革亮点纷呈
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刑事案件智能咨询……中国法律服务网上线以来,累计访问14亿人次,法律咨询1000万人次,在线办事150余万件,用户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5%以上。
这组数据是司法部持续加强智能化建设,深化“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国各级司法行政系统加快推进司法行政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水平,有力推动司法行政改革发展。
贵州行政复议办案时间减至30天
方言不好懂?手写易出错?12348四川法网引入智能语音服务,实现四川方言的语音自动转写,有效提升了服务效率。四川“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集法律咨询、派发工单、统计分析、服务投诉为一体,实现热线咨询全天候24小时响应。
实体、热线和网络平台日趋融合,“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成为司法为民的重要渠道。
贵州推动行政复议案件申请、登记、立案、结案、归档全程“网上办”,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通复议为民“最后一公里”,办案时间从50天缩短到30天。
广东司法行政尝试了一些新技术。其中,广州市开发法律服务机器人“法宝宝”,提供24小时自助查询服务;研发上线全国首张电子律师执业证,搭建快速问律师平台,抢单式高效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深圳市以406万家企业大数据为依托,融合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推出全国首家“民营企业法治体检自测系统”;建设“一带一路”法治地图,开启域外法律查明线上线下联动新模式。
中国法网解答涉疫情法律咨询3万余条
“疫情期间用电子劳动合同有效吗?”“疫情致租房停热水、少设施,能减租退租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法律服务网开通“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企业复工复产”专栏,共解答涉及疫情相关法律咨询3万余条,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内蒙古司法厅利用4K智能机顶盒公共法律服务电视终端发布疫情防控相关宣传信息和法律服务典型案例134项;内蒙古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司法厅官网等开设疫情防控工作专栏,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引导群众网上办事,减少向实体大厅聚集;内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话务总量为51927通,涉及疫情相关的咨询1546通,占总体咨询的2.98%。12348内蒙古法网受理涉及疫情相关咨询77次。
截至2020年4月底,江西全省所有设区市、县(市、区)司法局和623个乡镇(街道)司法所建设了731个远程法律服务中心,开创了“全网覆盖、互联互通、网上申请、高清可视、在线互动”的远程法律服务新模式。截至目前,已回复群众网上咨询的法律问题45.71万个、网上办理法律服务事项31.47万件,群众“网上找法”已蔚然成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江西法律服务网专门开辟了“战‘疫’法律服务专区”,积极发挥线上法律服务优势,网上解答法律咨询1.73万个,网上办理法律服务事项2.35万件,安排远程咨询、远程调解3.71万人次,成为了群众身边的“法律医生”。
疫情防控以来,浙江全省12348法律服务热线解答法律咨询4292件,省市两级法律服务网解答法律咨询381件。全省值班律师提供视频咨询981人次。公证机构共接受在线预约办证6010件,线上受理1020件。共受理在线人民调解申请204件,调解成功163件,部分案件由线上转入线下调解。
“粤省事”法律服务专区集结上千个问题
贵州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指挥中心建成以来,积极承接调度、协调处理“12345”“12348”热线转办的涉及司法行政的群众诉求,圆满完成“7.2”水城特大山体滑坡灾害、思南特大交通事故的法律服务指挥调度工作。省级指挥中心2019年共开展“网上警务督察”95次,发现问题隐患48件,督促完成整改42件。
广东以统一的对外服务、运营管理、底层支撑等三大类38个子系统为支撑,搭建纵向覆盖省、市、县、镇、村五级服务架构,横向集实体平台、语音平台、网络平台、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为一体的广东法律服务网,面向群众提供16类172项服务,在全国率先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普及化、一体化。在此基础上,广东聚焦“智能精准”,推动134项行政权力事项和233项公共服务事项进驻广东政务服务网,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实现在线申办。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进驻“粤省事”移动民生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公证办理等七大项服务,实现法律服务事项“指尖办”。
2019年建成的“粤省事”法律服务专区,设立15个应用场景,共1142个常见问题、1102条律师常用意见和51个推荐服务事项,并整合多个部门共78个服务事项,至今访问量已达84579人次,导诊“常见问题”阅读量已突破22万人次。在“粤省事”微信小程序的疫情防控服务专区增加“防疫便民法律服务”栏目,组织110多名志愿律师为群众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公益法律咨询服务,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在法治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