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强基跃龙门 河津市砥砺奋进推进党建工作纪实
来源:运城新闻网 | 责任编辑:崔志攀 | 发布时间: 2018-10-24 09:09
固本强基,方能行稳致远。
近年来,河津市坚持“党建统领、五转一新”总体思路,以“三基建设”为抓手,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重点,按照“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要求,深入开展“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着力强化基层组织,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党的建设跃上新台阶。
四大品牌引领基层组织
在农村打造“富民强村”党建品牌。实施项目带动,列支1187万元扶持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扶持23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辐射带动全市14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实现全面“破零”。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村3个,100万元以上的村19个。实施创业驱动,党员带头创业带富,确立85个“创业带富”示范点,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带动群众增收6000万余元。
在社区打造“幸福家园”党建品牌。将社区党建与社区网格管理、文化惠民、便民服务等结合,社区党组织牵头,整合各类公共服务、社会服务资源和力量,提供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为居民解难题、办实事。今年以来,开展志愿服务200余次,开展各类文艺演出50余场。其中,莲池社区设立图书阅览室,购置党建、文化、健康等各类书籍3000多本,供社区居民免费借阅;印制“便民服务卡”,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公共服务、法律援助等45项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
在机关打造“先锋旗帜”党建品牌。在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开展“文明窗口”创建活动,通过设立党员公示栏、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形式引导广大党员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以“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为载体,深入推进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龙门广场“双节”志愿服务、中高考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参与党员5000余人次。
在非公和社会组织打造“红色引擎”党建品牌。在“龙虎品牌”企业全面建立党企联席议事会,推行一肩双推,确保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围绕“党建强、发展强”的目标,培育挖掘一批“双强六好”市
级党组织示范点,确定市级示范点5个,以创建促规范,以示范带全局。
五大工程提升基本能力
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突出履职能力提升工程。分类分批组织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赴知名院校、企业、长三角、港澳等发达地区接受高端培训,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的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邀请中央、省级专家,举办法治建设、招商引资、现代农业、现代金融、城市规划以及“振奋精神、提升能力”等专题培训,今年共培训党政领导干部2380余人次。
实施各类干部突出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各行业系统主管部门分别制定培训计划,重点突出行业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工作规程、任务执行,加强各级干部岗位专业知识培训。目前,已完成信息、督办、文秘、财务、档案等岗位专业能力培训,受训4300余人次。特别是在中德文化交流周期间,举办新动能经济发展论坛,邀请聘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一流院所和知名专家开展讲座,有效提升各类干部履职尽责、高效服务的能力。
实施基层干部政治能力提升工程。按照《运城市委组织部“万人计划”培训大纲》要求,精准设计16个专题,政治理论课程超过65%,目前已举办4期,培训农村“两委”主干372名。
实施企事业管理人员创新能力提升工程。“请进来”专题培训,举办“基业长青”青年创业人才培训会,专题培训规模以上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各领域青年企业家等400余人。“走出去”拓宽思维,组织120余名优秀企业家及涉企服务部门代表到外地观摩学习,提升能力素质。
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制定《关于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工程的实施意见》,督促各类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改善知识结构。已培训各类技术人才1.6万余人次。
五项机制推动基础工作
探索企联村帮建工作机制。把组织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强弱联合。开展“一企帮一村发展集体经济”活动。全市70家规模以上企业通过提供信息服务、管理帮扶、技术指导、合作或独立开发项目、帮建基础设施、拓宽就业渠道等方式,结对帮扶7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投入帮扶资金960万余元,帮助开发项目24个,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10万余元。
健全示范带动工作机制。在各领域打造示范点,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县级领导包联“三基建设”示范点27个,各党工委包联“三基建设”示范基层党组织25个。同时,举行“七一”表彰大会暨“新时代
新担当
新作为”主题党日活动,共表彰3个红旗党(工)委、80名优秀共产党员、3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含农村第一书记)、5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20个“一企帮一村”先进企业,进一步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
建立3个倾斜工作机制。坚持以基础保障为重点,加大人财物保障力度,形成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的鲜明导向。基层经费投入大幅度提高,自2017年以来,财政先后投入5000万余元,有力保障了乡村两级工作运转经费和农村“两委”主干工作报酬。基层基础设施有效改善,乡镇“五小”设施、干部周转房、办公用房、村级活动场所提档升级。基层工作力量进一步充实,分6批次下派1100余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乡镇、社区、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为推动脱贫攻坚、环保工作、深化“两个覆盖”等重点工作提供了干部保障。
完善软弱涣散长效机制。对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实施“五步工作法”进行整顿。一是认真学习提高认识。通过“三会一课”、流动党校进农村等方式,提高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二是深入调研找准问题。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等进村入户,查找出主要问题45个。三是因村制宜制订方案。健全村监委会、民调会、红白理事会等机构,规范工作运行;选派8家规模以上企业帮助发展集体经济。四是集聚合力抓好整改。一村派驻1个工作组进行整改,并成立督查组督导。五是建章立制巩固成效。坚持“边查、边改、边建”,健全完善民主管理等制度,以制度建设巩固提高整顿成果。
创新量化考评工作机制。制定党的建设“两个走在前”考核办法,设立“党建质量提升”基层党支部千分制和党员百分制量化考评指标体系,通过日常考核、年终考核、述职测评、民意测评、综合加分等方式,对各级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行量化考核。
马金红
马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