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司法为民的“神经末梢”,小法庭谱写民生大文章
来源: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 | 责任编辑:张晓婷 | 发布时间: 2021-01-05 09:35
面向基层 贴近群众 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哨作用
运城法院人民法庭工作情况
近年来,运城两级法院紧紧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深入推进人民法庭建设,强化人民法庭实质化运行,最大程度发挥人民法庭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在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促进法治乡村建设上做出了积极贡献。
深刻认识新形势新任务
准确把握人民法庭职能定位
人民法庭是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是人民法院化解矛盾、调处纠纷的前沿阵地。在司法改革中,运城市坚持“三个面向”原则,根据地区大小、人口多少、案件数量和经济发展状况等情况合理设置人民法庭,目前,运城市辖区13个基层人民法院共有47个人民法庭,其中1个中心法庭,5个城区法庭,41个乡村法庭。在驻地办公,实质化运行的法庭有36个,在全省各市数量最多;因办公场所变更或办公用房陈旧,需新建或改扩建的法庭11个。
芮城风陵渡中心法庭、永济蒲州法庭、稷山翟店法庭、河津清涧法庭、僧楼法庭曾荣获全国、全省先进集体。2019年,运城中院将基层法庭设置绘制成图的做法,为全省首例,受到省高院表扬;同年11月,芮城风陵渡中心法庭被评为全国基层人民法庭先进集体;今年10月,省高院召开了优化法庭布局工作会,对运城基层法庭实质化运行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始终坚持便民利民
切实发挥人民法庭审判职能
2017至2019年,全市基层法庭共受理民商事案件12194件,今年1-11月受理案件10755件,年均受理案件11489件,结案率保持在95%以上。收结案数占民事案件30%,部分法庭占比超过50%。其中婚姻家庭继承案件占35%,合同纠纷案件占44%,交通事故案件占5%,农村土地承包案件占3%,其他纠纷13%。
夯实基础,不断改善法庭办公办案条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目前36个基层法庭均有独立的审判、办公用房,实现了审判、办公和生活“三区”分开,并建立了科技法庭、智慧法庭,设立了庭审直播系统、安检系统、语言识别系统,配备电子扫描、打印机等设备,开启了微诉讼、云法庭、云调解、云审判等智慧化办案新模式。芮城法院实行法庭代为立案,垣曲法院在政务网站、微法院开通网上立案功能,在基层法庭开通刷卡交费等,既方便了当事人诉讼,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
因地制宜,不断优化法庭司法资源配置。基层法院普遍为法庭选配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员额法官担任庭长,组成力量较强的审判团队。截止11月底,基层法庭共有干警210人,其中员额法官61人,法官助理47人,书记员83人,司法警察19人。杜云凯、李俊明、王霞等一批法官长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先后被评为全国基层法庭先进工作者、维权先进个人、全省优秀法官等。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人民法庭继承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始终把调解贯穿于审判全过程,通过陪审员参与庭审、人民调解员参与调解、调解员驻庭调解、村镇调解组织协同调解,将大量案件化解在基层。2017年以来调撤率保持在60%以上。
永济蒲州法庭调解率达84%。该法庭总结的“早、细、诚、公、耐、信、联、访”八字调解法,灵活运用真情感化、换位思考、释法明理、借力调解、案例引导、引经据典、心理辅导等方法,实行“全面、全员、全程”调解,被群众称为“和谐楷模”。
临猗法院立足构建社会大调解格局,由人民调解员驻庭诉前调解。北景法庭与乡政府、派出所和村委共建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最大限度将纠纷化解在基层。今年4月至今审结案件245件,其中调解结案200件,经调解当事人主动撤诉21件,调撤率达到90.2%。他们发动老党员、老治保、老教师、老代表、老干警等“五老”人员,既化解了矛盾纠纷,又传播了德孝文化和法治思想。
弘扬马锡五办案法,发挥巡回审判服务群众、司法为民的重要作用。基层法庭坚持对赡养案件、继承案件、邻里纠纷巡回审判,就地开庭,把“法庭”搬到偏远村庄、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百姓家中,与群众“零距离”接触,达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垣曲古城、历山法庭深居中条山腹地,辖区居民分散,交通不便,一些村庄不通公共汽车,赡养纠纷案全部在当事人所在地开庭,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法庭”。2018年12月,法官助理孟振宏在下乡途中因道路湿滑发生车祸,因公殉职。
临猗县以果业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水果种植面积达72万余亩,每年因种植、收购、存储发生纠纷较多,而且时效性强。北景法庭就采取巡回审理的办法,送法上门,确保不误农时、不影响农民生产生活。
万荣法院在贾村法庭设立服务果农巡回法庭。针对万荣苹果产业迅猛发展,果园、果库、交易市场矛盾纠纷多发频发的现状,贾村法庭依托农业合作社开展巡回审判、调处纠纷,以快捷、便利、力调、速裁的举措,处理了两个果库火灾引发百余果农的诉求等批量纠纷案件。汉薛法庭将调解室开到乡村,进村入户解决纠纷,形成“法官+村官”的调解模式。
全力服务大局
切实推动诉源治理
深入推进“三零”创建
人民法庭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的前沿阵地,在社会治理、“三零”创建、诉源治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今年,运城中院出台了《发挥审判职能,服务保障“三零”单位创建的意见》,确定了“诉源治理、纠纷预防多元解纷机制重大改革”项目,并在平陆、垣曲、万荣三个法院先试先行,取得了初步成效。
垣曲法院以推进“三零”创建为契机,提出了“关口前置、重心下移、两腿走路(诉前调解和源头预防)、多元联动、就地化解”的工作思路。该院筛选古城镇的古城村、毛家湾镇的毛家村、南城社区作为试点,大张旗鼓地召开推进会,现场为特邀调解员颁发聘书,进行了业务培训。三个基层法庭作为“诉源治理”重要庭室,指导并协助村镇“诉前调解委员会”、社区调解员参与诉源治理工作,使大量矛盾化解在诉前,诉讼案件明显减少。该院1至11月新收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64%,委派分流调解536件,调解成功332件,调解率达61.94%。
平陆法院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促成县委办公室下发了《深化多元解决纠纷机制促进矛盾源头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在更高的层面上推进了诉源治理的实质化运作。该院与县司法局、妇联、交警大队、工商联、三门峡市保险行业协会等9个部门联合,搭建起跨省份、跨行业、跨区域多元解纷平台。以服务和方便群众为出发点,在县交警大队设立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在旅游景点设立了“平陆县人民法院驻周仓文化园法律便民服务点”,构建起多功能、全方位的纠纷解决“绿色通道”。
新绛法院推行“一村一法官,普法进社区”活动。基层法庭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人民陪审员以及乡镇调解员实行包村包片服务,在辖区显赫位置悬挂便民联系牌,发现矛盾隐患提前介入,由责任承包人入户先行调解,形成了村、镇、法庭(法院)联动预防化解机制。
明确职能定位
优化营商环境
依法助力企业转型发展
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司法服务,是人民法庭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和市委“五抓一优一促”的主要抓手,也是人民法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能。
风陵渡经济开发区是芮城企业的聚集地,中心法庭把“依法调解化纠纷,优化营商促发展”作为重要抓手,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帮企业排忧解难。2019年办理20余起涉企案件,90%以调解方式结案。
垣曲法院中条山法庭主要审理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和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公司职工之间的民商事纠纷案件,他们坚持“走出去到矿区为职工解决问题”,深入企业,积极协调,化解矛盾,解决纠纷。
万荣法院荣河法庭积极贯彻“两山”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相结合,近三年审结涉黄河流域、汾河湿地非法采矿及滥伐林木13案24人。在对责任人依法惩治的同时,责令生态修复6块,平整滩地栽植林木490株,发出司法建议2份,移交犯罪线索1起。目前正在打造生态环境司法保障基地、拟在荣河法庭设置生态资源“三合一”专门法庭。
立足定纷止争
延伸功能,坚持司法为民
人民法庭在发挥化解矛盾纠纷前沿阵地作用的同时,还应延伸司法功能,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法治文化。
以案释法,典型示范。把法庭常见案件涉及的法律法规、风险提示整理成册,送达诉讼文书时一并送达,使当事人对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有所了解,力求服判息诉,案结事了。临猗法院编印的《果农法律手册》就深受果农、果商的喜爱。基层法庭还选择典型案例,在当地电视台播放,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遵法、守法。
进村入户,巡回审判。通过巡回审判、微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法庭、课堂送到群众中,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新绛法院的“小杜说法”,夏县法院的“聪哥说法”,利用电视、手机视频宣讲法律,社会效果很好。
加强培训,提升素质。通过法律培训、庭审观摩、法律讲堂、案例分析等形式提升人民陪审员和调解员的业务素质,提高调解效率。
宣扬良法,实现善治。利用法庭公告栏、村镇、社区宣传栏等载体,及时宣传涉农法律法规和政策,针对当地风土人情,大力宣扬善良风俗习惯、善良家风家训,实现良法善治,推进辖区无讼村组、无讼社区建设。
维护生态,保护环境。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沿河法庭职责范围,强化人民群众对盐湖、旅游、文物、矿产资源和农业生态保护意识,实现长效常治。
运城两级法院将继续加强基层法庭的基础建设,用科技引领审判,打造智慧法庭,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人民法庭的审判管理模式,发挥其参与社会综合治理、诉源治理、三零创建的作用,更快捷、更高效地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