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区人民法院多元联动推进一站式建设纪实
来源:运城晚报 | 责任编辑:张晓婷 | 发布时间: 2021-03-17 17:32
“独奏曲”变“协奏曲”
——盐湖区人民法院多元联动推进一站式建设纪实
对标一流,构建“12345”多元解纷“盐湖模式”;五化并举,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内外联动,入驻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以来,盐湖区人民法院努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忠诚奏响“同心曲”,合力画大“同心圆”。
该院诉前调解的案件数由2017年的729件上升到2020年的3266件,调解成功2021件,同比增长28.15%,调解成功率达60%以上。同年,该院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特约调解助解纷
“死者生前的一些债务和丧葬等费用都是由我偿还和垫付的,所以赔偿金理应给我。”
“我是第一顺序继承人,赔偿金理应给我。”
2020年6月,一起交通事故夺走了盐湖区一名老人的生命。行动不便的老伴郭某悲恸万分,委托亲属王某全权处理事故赔偿等相关事宜。经协调,王某拿到了赔偿款71万元。随后,郭某多次向王某索要赔偿款被拒。一气之下,郭某将王某诉至盐湖区人民法院,要求追究王某的刑事责任,并返还赔偿金。
盐湖区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认为该案虽属刑事案件,但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鼓励刑事自诉案件自行和解或调解的规定。经研究并征求当事人同意,该院决定采取诉前调解方式解决此案。
在调解中,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一次、两次、三次……该院特约调解员李献有跑了一趟又一趟。调解中,李献有一边让王某的孩子参与进来,一边又多次到郭某家中,与郭某女儿沟通,通过以法理劝解、用亲情感化,郭某的态度有所缓和。最终,在调解员的劝导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该案成为山西省首个调解成功的刑事自诉案例。
如今,该院有27名和李献有一样热爱调解工作的特约调解员,他们中有退休老法官、老党员、人民陪审员等。这些经过严格筛选的调解员,在法院有了用武之地。
同时,盐湖区人民法院还腾出办公室,建立了家事、金融等24个调解工作室,27名特约调解员常年入驻。他们坐在调解室对各类民商事矛盾纠纷“诊断把脉”。此外,该院还通过建立考核评价与奖惩激励机制,挖掘调解员的自觉性与能动性,使人民调解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处理社会矛盾纠纷的强有力防护屏障。
攥指成拳聚合力
2020年7月30日,由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共同开发、搭建、应用的多元解纷平台正式亮相。该平台将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公安掌上派出所、司法行政机关智慧调解服务系统合三为一,攥指成拳,彻底改变了以往多元解纷“九龙治水”的工作局面。平台亮相后,盐湖区人民法院第一时间和公安、司法行政部门进行了对接。
2020年8月3日,该院受理了原告马某请求变更孩子抚养权案。原告2013年与丈夫协议离婚,7年来,孩子的抚养权纠纷一直困扰着马某。法官经过综合研判,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通过多元解纷平台推至区司法局,短短一天时间就化解了这起抚养纠纷案。这起案件成为全省首个运用多元解纷平台调解成功的案例。
目前,该院通过多元解纷平台,向区司法局委派案件27件,调解成功21件,向公安部门发出预警9件。
改变不止于此。自盐湖区人民法院被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确定为多元解纷改革试点法院以来,该院在盐湖区委政法委的协调下,把多元解纷融入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动员汇聚社会各种力量,构建了多元联动、各方参与、协同施治、优势互补的大格局。
目前,该院与法律援助中心、消费者协会、妇联等12家团体建立协作关系;市仲裁委员会、医疗、保险等8家专业调解组织长期进驻诉调对接中心;还入驻了政法委矛盾纠纷调解平台,设立三级调解组织,织密横向到纵向的全覆盖调解网络。
“2020年,盐湖区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接受委派案件3266件,调解成功2021件,调解成功率达60%以上。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到资源整合的变革,从各个部门自发行动到形成制度自觉参与,多元解纷机制实现了从实践到制度的升华。”盐湖区人民法院院长荆聪敏说。
记者 樊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