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风采 >

夏县裴介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李敏:司法新兵为信仰而坚守

来源:山西法制报 | 责任编辑:本站 | 发布时间: 2017-09-28 16:48

  2013年,怀着对法律的敬仰和对司法工作的热爱,李敏在毕业十三年后,重新拿起书本考公务员。那年她32岁,比同批的公务员年龄都大,这是她曾经在填报志愿时的第一选择,是她一直敬仰和心动的司法事业。

  在农村长大的她很快融入了乡镇的生活。她的真诚、虚心,赢得了同事们的称赞,大家都愿意帮助她。由于她对工作认真负责,乡镇领导愿意将一些重要的工作交给她。镇上有个上访户,八十多岁了,知道她管信访后,早上八点就坐到司法所门口。她将老人请到办公室里,给老人倒水、买饭,弄清楚老人来访的原因是因为宅基地问题后,李敏将老人送回家,立即与包片领导和村干部取得了联系。在问题核实清楚后,她又联系老人在外地打工的儿子,同以前参与过此事的村干部一起商量解决方案。最后,当老人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时,她感到当初的这份选择是对的,是神圣的。

  在日常工作中,李敏兢兢业业,勇于担当,在大是大非面前更能坚持党性、顾全大局。裴介镇发生了因征地引发的大规模群体械斗事件。事件发生时,不巧她的孩子正好生病住院。为妥善协调处理事件善后事宜,她将婆婆从老家接来照顾孩子。一个月的时间里,她和同事们一起走遍田间地头,认真登记每一户村民的受损面积,与空港方面的底册进行核对,将受损情况进行公告,有异议的再次进行实地丈量核对。李敏耐心接待每一位来访村民,安抚他们的情绪,做好解释工作。最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个个问题逐步化解,她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肯定和信任。

  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她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裴介镇信访、综治、调解都是她一个人负责,对每一位来访者,她都耐心聆听他们的诉求,给他们从法律角度讲对错,再从情理角度分析是非,让他们换位思考,打开心结,化解矛盾。

  村民张某因村委会修下水道,导致水管破裂致其房屋裂缝下沉,无法居住,在与村委会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张某闹到了县委。李敏得知后,去信访大厅把他接回到镇上,待张某情绪稳定,又和包片领导一起到村里,对村干部及相关的当事人进行走访。等把事情调查清楚后,李敏将双方当事人叫到一起协商。村委会认为,张某狮子大开口,而张某则觉得李敏偏袒村委会。为了解开张某心结,李敏带着张某和村干部去了县法律援助中心。经过法援中心的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后,张某还是有点怀疑。随后,李敏又带他找了另外两个律师事务所,经过专业律师的讲解,张某彻底打消了心里的疑惑。

  乡镇工作很繁杂,作为一名基层调解工作者,她将调解工作贯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止调解群众申请的矛盾,调解同事之间的矛盾,对监管对象的矛盾她也积极参与,积极化解。司法所有两个社区服刑人员是一对恋人,因为冲动打伤了别人,双方被判缓刑。一开始,女孩逆反心理很强,说话流里流气,男孩文化水平很低,思想汇报满篇错别字,更为严重的是因为判刑双方家长关系特别僵。女孩怀孕了,父母把她从家里赶了出来。他们报到后,李敏先将两个孩子的思想工作做好,当月家访时,又和两边的家长进行了交谈,并和村干部一起对两家的矛盾进行调解。年前的一天,女孩报到时说他们的婚期定了,邀请李敏去参加婚礼。五月份,女孩如期解除矫正,但是却像亲戚一样和李敏经常走动着。

  每次看到因自己的努力让他人矛盾化解、生活幸福,她就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虽然辛苦,但所有的付出,只为了别人能过得更好,她觉得心里是踏实的。

  工作中的小事,微不足道,但对群众来说,一份真诚的用心或许就会让他的生活发生改变,司法工作者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对社会公平的认可、对法律公正的企盼、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在工作中,李敏始终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让接触的每一位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让他们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公正,感受到司法工作的务实、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