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风采 >

桑榆为霞尚满天 一片丹心写忠诚

来源:山西法制报 | 责任编辑:张晓婷 | 发布时间: 2018-11-22 16:19

  他,叫滕文焕,山西虞乡戒毒所原党委书记、政委、离休干部。

  他,和许多司法行政战线上的民警一样,工作兢兢业业,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经历着特殊的考验,诠释着一名司法行政人民警察的热血忠诚。

  他,又和许多司法行政人民警察不一样,有一个军人的身份,曾在战场上出生入死……

  今年10月8日,当人们还沉浸在国庆长假的欢愉中时,凌晨5时许,滕文焕同志与世长辞,走完了他90年的无悔人生之旅。

  滕文焕同志1928年2月出生于辽宁省盖县的一户贫苦人家,20岁参加革命,先后历任战士、排长、连副政治指导员、连政治指导员、司令部工兵主任、工兵营副营长、副政委、政委、政治处主任、办公室主任及虞乡劳教所(虞乡农场)党委书记等职。

  1978年9月,组织上正式选调滕文焕同志到虞乡农场工作。单位里的老同志都记忆犹新,当时的农场硝池一片、荒滩茫茫,条件十分艰苦。到任伊始,他和干警们不等不靠,敢为人先,吃住在地窑,办公在破庙,一边开展教育改造服刑人员和挽救劳教人员常规工作,一边与同志们一道开荒垦田,艰苦创业,走出了一条艰难崎岖、顽强拼搏的发展之路。农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基础建设、生产生活、管理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数载风雨沧桑,宛若一部气势磅礴的交响史诗,每一篇章都凝聚着催人奋进的使命与梦想。生生不息的干警们谱写了一曲曲虞乡农场建设和发展史上砥砺前行、开拓进取的壮美乐章。

  担任所主要领导后,滕文焕同志带领全所干部职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劳教方针政策,积极探索管教工作规律,以提高教育挽救质量为根本,以场所安全稳定为首要,按照“稳定中求发展,发展中求创新”的工作思路,严格要求,履职尽责,用无私的关爱、人性化的管理去教育、感化、挽救了一个个被扭曲的灵魂。在创建虞乡农场建设中锻造出一支团结奋进的干部职工队伍,在工作创新中摸索出一条具有虞乡特色的管教工作新路子,得到了上级党委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面对新的、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复杂的管教环境,滕文焕同志不怕吃苦,不计个人得失,“靠前”指挥,带头奉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场农业生产遭受了建场以来罕见的自然灾害。小麦播种前期少雨干旱无法开播,后期阴雨连绵水涝成灾,全场四个农业队面临严峻考验。滕文焕同志连续20多天没有回过一次家,带头与大家吃在大田,住在一起。他一边召集全所干部职工进行安心动员,一边组织劳力挖渠引水,平整田地。在他的带领下,大家连续苦战20多天,完成播种任务。这一年全场农业收成未减反增,为初期的农场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任期间,滕文焕同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做到了在一线了解情况,在一线寻求对策,在一线解决问题。管教工作中,他善总结,好学习,结合实际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出了“1234”管教办法,即遵循“一个目的”,坚持“两条原则”,实行“三严管理”,开展“四种教育”,把劳教所办成陶冶思想的熔炉和造就新人的学校,促使全所整体管理教育成效大幅提升。“一个目的”,即把劳教人员改造成为遵纪守法、遵守公德、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的有用之材。用十分的辛苦劳动换取劳教人员一分的进步,用百倍的努力换取管教工作的安全稳定;“两条原则”是“教育感化第一,生产劳动第二”。改造劳教人员是劳教人民警察的天职,生产劳动仅仅是一种改造手段,这两者互相联系,相辅相成;“三严管理”即严格纪律、严密组织、严明奖惩;“四种教育”,就是对劳教人员施行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文化教育。

  在狠抓政治教育的同时,他主持创办了《管教生产通讯》内部刊物,使劳教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达到了“收得下、管得住、跑不了”的基本要求。

  1983年,四大队创新试行劳教人员超百分考核制,融科学管理、人文关怀、实现回归于一体,取得了成功经验。滕文焕同志为此还参加了公安部在秦皇岛召开的全国劳教工作经验交流会,并荣获司法部授予的“司法行政一级金星”荣誉奖章。

  岁月如歌。漫漫人生路上,滕文焕同志把最宝贵的时光都奉献给了党的事业,尤其是在警营这个人生舞台上呕心沥血、无私无畏,默默付出着。也许,这一生他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战绩”,但是他毕生履职尽责、忠诚奉献、不求回报当是最大的成就。身上的军装、警服虽几经色彩变换,但在脱下的那一刻仍熠熠生辉。

  离休之后,滕文焕同志始终初衷不改,时刻保持着一个老党员对党的忠诚。他患有“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疾病,住院治疗时医生给他提供两种治疗方案,一是手术治疗,需要30万元,二是保守治疗,费用为1到2万元。他却说:“离休后没有为党再工作,国家每月还给发着工资,我已经80多岁了,又不能为国家创造财富,花那么多钱不值。”他坚决不做手术,选择在家保守治疗,甚至于每次去医院检查治疗都不用进口药,不用贵药,并且能少去一次就少去一次,能少开一些药就少开一些药。

  2008年,滕文焕同志写给组织一封信,在表达爱国爱党心情和感慨国家发展欣慰之余,特别立下遗嘱:“死后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摆花圈,不燃鞭炮,从最后一笔离休工资中缴纳2000元党费。”2011年又一次写信重申。滕文焕同志离世后,家属遵照老人的遗愿,在料理完丧事的第三天,专程到所缴纳2000元特殊党费……

  桑榆为霞尚满天,一片丹心写忠诚。滕文焕同志生于军阀混战后期,成长于革命战争年代,工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一生经历坎坷、履历丰富,他热爱党、忠于党,艰苦奋斗、忠于职守,严以律己,他以奉献为本,甘于平凡、顾全大局、大公无私。他的身上展现着革命老一辈的光辉,他无愧于鲜红的党旗,无愧于闪亮的警徽,他的高尚情操,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