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图侦战线上的“鹰眼神探”
来源:中国长安网 | 责任编辑:崔志攀 | 发布时间: 2019-01-30 09:05
儿时的梦想,他投身刑警一干就是12年;执着的追求,他成为图侦战线的“鹰眼神探”。
上千小时的磨砺,他练就了在海量图侦影像中锁定目标的火眼金睛,他就是辽宁省抚顺市公安局新抚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于恩龙。

于恩龙(中)正在和同事们研究嫌疑车辆轨迹
从派出所的案件队侦查员到分局的便衣大队侦查员,再到抚顺市公安局新抚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于恩龙的工作一直都没有离开过侦查岗位。工作12年来,他破案千余起,还直接参与组建了抚顺市第一支专业视频侦查队伍,在艰苦的斗争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了一整套科学系统、高效管用的技战法,带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过硬队伍。
考验耐心和洞察力 一秒一帧也是破案战场
最初接触视频侦查这个行业,要从2009年的一起系列案件说起。
2009年7月23日,在抚顺市新抚区站前解放路发生了一起骑摩托车抢夺路人金项链案件。案发后一个星期内,新抚区先后多次发生了同类案件。那时的于恩龙刚刚接触视频侦查,他每天参与架网蹲守,其余的时间就是马不停蹄地查看录像、下载录像,然后分秒必争地进行分析。一看就是几个、十几,甚至几十个小时……很多次,于恩龙看着看着就累得睡着了,惊醒后,连忙退回去重新看。他深知,一秒一帧的疏忽就可能错过一个有用的画面,所有人的劳动成果就都等于零。
在这追查办案的一个月里,于恩龙记住了新抚、顺城、望花3个区安装的所有摄像头的位置和角度,总结分析查看录像的技巧。2009年9月4日下午,在新抚区团市委交通岗附近又发生了一起飞车抢夺案件。于恩龙在团市委交通岗和粮栈街的两个摄像头视频中发现了嫌疑人和嫌疑车辆的近景清晰图像。这是一个关键线索,警方最终在2009年9月5日上午将犯罪嫌疑人朱某抓获,至此,历时1个半月在全市造成恶劣影响的“7·23”系列飞车抢夺案成功告破。于恩龙也因此获得了刑警生涯中的第一个个人三等功。
通过这起案件的成功侦破,在收获喜悦之时,于恩龙越发对视频侦查感兴趣,更看到了这一刑事技术的广阔前景,便下定决心非要干出个样子来。他主动参加省公安厅各种视频侦查、情报研判、技侦等刑侦业务培训,学习先进经验,全方位提高业务技能。“串并案件、周边布控、连线追踪、时空锁定、大胆假设、信息关联”六大技战法日臻成熟,各种技巧和战法娴熟运用,为图侦破案打开了新天地,一起起重特大案件的侦破,更为他带来了“图侦专家”的美誉。
狡猾嫌犯“败给”视频前的他
画面细节确定和甄别在视频侦查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于恩龙用那一双“鹰眼”使许多案件峰回路转。
2016年5月,抚顺市发生一起跨省市抢劫、杀人案件。新抚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董航回忆说:“那时候,被害人家属天天到刑警队等信儿,悬赏金额达到了10万元。嫌疑人非常狡猾,不带手机,逃跑途中4次换装、4次换车,留下的最后线索仅仅是监控视频里一个模糊的背影。办案民警想在相关监控视频中再找到新线索,足足看了两天两夜也没啥进展。”
视频画面追踪到抚顺市顺城区前甸镇的时候就此中断了,最后一个画面显示嫌疑人脱掉了外套,叫了一辆三轮车后扬长而去。据三轮车司机提供的线索,嫌疑人要去新宾满族自治县南杂木镇方向,其他一无所知,此案件陷入僵局。
于恩龙临危受命,他查看了所有和案件有关的监控录像,调取了通往南杂木地区以及章党高速出口的所有出城车辆的视频监控录像。一个坐在出租车副驾驶位置穿白色短袖T恤的男人被眼尖的于恩龙发现了,这个图像看不清脸,只能模糊地看到其白色短袖上衣上有一个黑色“PEAK”品牌商标。
于恩龙又将嫌疑人出现的最后一个视频片段提取出来,最终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的逃跑轨迹,最终,警方将嫌疑人成功抓获。于恩龙锐利的“鹰眼”甄别出细微的差别,为案件侦破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苦练”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线索
“要运用好视频侦查,不仅要掌握视频侦查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在视频侦查的过程中能够熟练将其与技侦、网侦、刑事科学技术、情报信息研判等侦查手段结合运用,就是要有侦查思维。”这是于恩龙跟队里年轻警员常说的话,更是他以此鞭策自己的核心思想,使图侦成为合成作战的指挥中枢。
2015年7至8月间,抚顺市站前地区发生多起在饭店拎包盗窃案件,民警连日架网蹲守却始终毫无收获。2015年8月13日再次发案,于恩龙第一时间调取了案发现场录像。他通过图像侦查发现,当日嫌疑人出现在某饭店门口的摄像头中,出门的时候吸了口烟便随手将烟头丢到了旁边的垃圾桶里。
就是这么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于恩龙想到了用DNA比对。于是他又仔细地反复回看饭店内的画面。经过细致观察发现,嫌疑人在饭店内等候时,桌上的玻璃杯后面隐约放着一个金色烟盒,他把大队抽烟的警员找过来,一起确定这是什么品牌的香烟。当他确定品牌后,立刻来到案发饭店门口将垃圾桶中的所有烟头找出,比对出同款香烟的烟头带回大队,成功锁定了嫌疑人。
新抚分局政治处民警代通对记者说:“也许有人说能破那么多大案,那是他运气好,我想说的是,能发现稍纵即逝的线索,绝非偶然。”

于恩龙正在梳理疑难案件
对话于恩龙:我的工作就是跟着犯罪分子的影子走
记者:图侦工作很枯燥,是怎样一种信念让你坚持这项工作的呢?
于恩龙:从事视频侦查工作的人,其实就是跟着犯罪分子的影子走的,就是斗智斗勇,比的就是谁更有决心和毅力。说到底,我的信念就是要坚决打击犯罪,保护一方平安。
记者:你是如何处理工作与家庭的关系的?
于恩龙:当警察就是要讲奉献的,如果没有舍小家顾大家、甘于奉献的精神,就肯定干不好工作。但就家庭来说,我确实亏欠太多,还是要感谢妻子多年来的理解和包容。
记者:对于从事了多年的图侦工作有哪些心得和感受?
于恩龙:一个人优秀不算优秀,一个团队优秀才是真的成功。当初我在抚顺市首次提出了专业队伍梯次培养的理念,科学制定了15项视频侦查工作相关规章制度,针对视频侦查各操作流程,逐一明确精确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岗位“技术动作”,是一整套严密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画图和建立信息库确实是一个繁杂的大工程,其中的艰辛就不说了。简单点说就是让图像说话、让数字说话、让信息说话,这就是图侦警察的本事,更是我们对公安事业和百姓平安的担当。
后记: 默默坚守 方得始终
视频侦查工作内容单调、枯燥乏味,需要侦查人员具有极大的耐心和超凡的毅力,还有对案件蛛丝马迹的敏锐洞察力。
工作中,于恩龙经常带领侦查员围绕某一个街头路口的探头调取视频录像反复查看,一看就是十几个小时,周边关联的若干探头视频资料加起来需要连续几昼夜不停地工作,有时甚至要逐帧逐秒地反复比对。
有时案子多时,为了确保案件线索价值的及时性,于恩龙放弃个人休息时间,经常连续工作一两个月甚至更久,无暇顾及家人。他舍小家、顾大局,每临大案必争先,将对家人的亏欠默默记在心里,牺牲无数个节假日、休息日,坚持奋战在打击犯罪第一线。
近年来,于恩龙直接参与侦破的各类现行案件300余起,侦破有影响力的大要案件、系列案件达30余起,为公安机关赢得了荣誉。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6次,受嘉奖10余次,先后被授予“优秀破案标兵”“雷锋式政法干警”“五四奖章”“警营雷锋”和“辽宁省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