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风采 >

盐池——永不该被尘封的圣地

来源:运城公安 | 责任编辑:王俊晰 | 发布时间: 2021-11-10 10:12

铁肩担道义,妙手书警魂。运城公安广大公安民警、辅警以翰墨传香,以影像达意,用潇洒的笔墨、斑斓的色彩,创作出表达内心真情实感的文艺作品。这些文艺作品抒发了运城公安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共奋进的豪情壮志,展示了运城公安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职责使命,激励全体民警、辅警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集中展现了运城公安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盐池,永不该被尘封的圣地——运城市公安局民警张晗

一九九零年七月,我来到这个世界,对于儿时的记忆,大多是零碎的。

爸爸是一名军人,6岁以前我跟着爸爸妈妈在大西北的部队生活。因为那时大西北的教育相对落后,等到了上学的年龄,我回到了山西运城,跟随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爷爷奶奶都是盐化的职工,这些职工大多来自五湖四海,当年的口号是:哪里艰苦去哪里!爷爷奶奶都义不容辞的服从大学的统一安排来到了山西运城。

爷爷给我讲起,当年他来到运城的时候,一到傍晚盐池一片漆黑,只有那零星的煤油灯闪烁着微弱的光亮。爷爷是广东人,来到这边语言沟通很困难,让他十分地想家。每天都会拿着二胡坐在盐化三厂的大坡那里,看着一堆堆的盐垛和芒硝,拉着“北风吹”,让风把自己的思念带回家乡。

那时的盐化是蒸蒸日上的厂子,盐化的工作服,标准的蓝色,当时以有一身“盐化蓝”而骄傲。他们每天都很忙碌,下班回来时,身上都是浓浓的硫化碱味道,但这种味道,却使人拥有一种自豪感、幸福感。

盐化有自己的医疗教育体系,我就读于盐化小学。盐化小学大部分都是盐化子弟,但也分双职工、单职工。双职工子弟免除一切学杂费,单职工免除一部分,学校每天还有厂里专车接送上下学。那时我无比羡慕那些每天厂车接送的同学,因为当时的奶奶家离学校只有不到500米,不需要坐车,所以每天只能看着厂车过来过去,和车窗那边的同学隔空对话。那时的日子,简单快乐。

记忆中的盐湖,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盐化四厂对面那片酸枣林。一到周末,我就会和大院里的朋友一起相约去那里摘酸枣,酸枣树布满了刺,但丝毫阻挡不了我们对摘枣的热情,衣兜里,裤兜里,帽子里,手套里都塞得满满的。几个小朋友满脸的灰尘,再伸出脏兮兮的小手看看谁摘得酸枣好看,再比比看谁摘的数量最多。

每每独坐呆想时,那时盐湖虽然不像如今处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但却承载着我们那一代满满的快乐。回不去的是童年,忘不掉的却是那段最纯真的记忆。

近来,接触单位一同事,专注嘉康杰革命精神研究。他说,当年嘉康杰烈士组织军民奋力保护盐池,将日寇盗挖即将起运回日本的数百吨盐板拦截抢回掩埋好。日寇投降后,运城人民才挖出放回盐池。盐板是盐池的命根,若没有盐板,那盐池的盐就会枯竭。想来,若没有嘉康杰的舍生忘死和民族精神,那万年盐池将面临的将是怎样一场毁灭性的浩劫。

听到这些,我才明白,有着远古历史的盐池,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上古文化和民族自强不息精神,更与河东红色革命文化紧密相关。不仅浸润着战神蚩尤的碧血,也流淌着革命先烈的鲜血。

漫步盐池,仿佛看到远古争夺盐池的激烈厮杀场面,仿佛听到舜帝抚琴那旷古沉郁的南风之歌,仿佛看到上世纪革命先烈和共产党人的无私无畏、大智大勇,也再次感受到上世纪父辈们听从召唤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盐池,永不该被尘封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