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扶贫 >

贫与非贫户,共奏奋斗曲

来源:运城日报 | 责任编辑:张晓婷 | 发布时间: 2018-11-06 08:42

平陆县统筹推进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稳定就业,破题“悬崖效应”

  


  10月29日,在平陆县坡底乡后窑村,一名游客在拍摄村民削柿子。 记者 陈永年 摄


  10月29日中午,平陆县坡底乡后窑村村民陈青川在收拾刚装潢好的民宿,准备迎接新一拨的游客;离其家不远,村民杨世红与妻子在门前削柿子,树下所挂的一排排的鲜红的柿子,在春节前将会被进村的游客抢购一空。

  杨世红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陈青川是非贫困户,在农旅融合的新产业面前,不分贫困还是非贫困,他们都平等地享有发展和致富的机会。

  一年来,在脱贫攻坚这一重大战役中,平陆县一方面紧抓帮扶贫困户这一重点,另一方面又格外注重统筹推进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稳定就业,通过培训升级、产业融合、服务跟进等措施,破解农村扶贫工作中的“悬崖效应”,激励全体村民携手共进、同奔小康。

  肩并肩同学

  培训升级,促进劳务就业


  7月20日,当圣人涧镇坑东村43岁的周克义从广东回到平陆的时候,身份已经变了。

  两个月前,他还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在平陆县利丰职业培训学校足部修护师班培训13天后,他被“分配”到广州清远市郑远元专业修脚保健服务集团公司门店上班。由于表现突出,一个半月后,他就被任命为店长,月工资7000元以上,根据经营情况提成且上不封顶。

  他此次回来,公事是受公司委托到足部修护师培训班选人带人,私事是把家中经营的小饭店停了业,让妻子也去学习足部修护,结业后和他一起前往广州工作。

  周克义一家是平陆县“一人出门,全家脱贫”“人均一亩田,户均技能人”的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的一个缩影。和周克义一起前往广州的还有12名学员,他们中有贫困户也有非贫困户,同样依靠培训后的技能,实现了脱贫致富梦想。

  从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再到今年的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技能培训的范围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政策也越来越优惠。平陆县在省里政策的基础上,又出台了新的“五免一补”政策:免费用餐,免费住宿,免费培训,免费办证,免费介绍职业,补助误工费。也就说,参加培训的学员,除了一切免费以外,每人每天还能领到20元的误工补助。

  平陆县利丰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康春荣说:“原来的技能培训只免培训费,而且培训以贫困户为主,现在‘一免’变成了‘五免一补’,培训对象在保障贫困户的同时,也向非贫困户拓展,现在的培训学员绝大部分都是非贫困户。”

  政策在升级,培训的内容也在升级。足部修护、电建工、家政、电焊、厨师、美容、电子商务……一个个紧密对接市场需求的“订单式”专业,保证了学员出了学校就进公司、离开课桌就有工作。特别是足部修护和电建工两个王牌专业的学员,在市场上非常抢手,待遇颇丰。一个叫吕天亮的足部修护师学员,参加工作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从一个普通的打工者成长为广东佛山片区的经理,年薪高达20万元。

  政策的激励与榜样的引领,点燃了人们参加技能培训的热情。有一户村民一家4口人都参加了培训,父亲学电焊、母亲学家政、儿子学足部修护、儿媳学美容。

  技能在身,也就有了持续增收的底气。

  “经过人社部门培训的平陆籍足部修护师,已经遍布广东、陕西、山西、上海等省市,部分人还走上了管理岗位。仅广东一个地方,光足部修护这一个专业,能为平陆带来3000万元的劳务收入。”平陆县人社局副局长谭克锋说。

  平陆县将全民技能培训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利器,层层传导压力逼着学,优惠政策扶持鼓励学,树立务工典型引领学,媒体强化宣传带动学,特色订单培训促进学……同学习、同就业、同致富,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隔阂逐渐消融;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带动一片,技能脱贫的新模式初步形成。

  据了解,平陆全县今年计划培训一万人,截止目前已培训11137人,提前超额完成计划。其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培训了7298人,里面包括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户1500人。


  手拉手互助

  产业融合,带动就地就业


  在后窑村村民眼中,陈青川属于“有本事”的那类人。他全家在10年前就已长住县城,在城里做装潢生意,家里的5间瓦房早颓败不堪,即使偶尔回村他们也是借住在亲戚家中。

  前段时间,陈青川两口子回到村里,将家中的房子重新进行了修缮,贴了墙面又吊了顶,还购买了新家具新被褥。如今,一块“青川民宿”的牌子已经立在门口。

  “这两年村中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好,这是一个新机会,我这民宿能住10个人,现在已经投入运营了。”陈青川说。

  同样的机会,也对贫困户敞开。

  因为家中两个孩子上学,村民杨世红“因学致贫”,成了需要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家中有200多棵柿子树,但因地处偏僻常年遭遇卖难。这两年,村中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成千上万的游客纷沓而来,你3斤他5斤,他的柿子再也不愁卖了。去年,他收获的三四千斤柿饼给他带来了七八万元的收入,一下子脱了贫。

  记者采访时发现,他家的房子刚刚装潢过,就像城里单元房的格局,功能更加丰富、居住更加舒适了。

  “除了种柿子,我有空了还在路边打饼子挣钱。村里旅游业发展起来了,不管是谁,只要好好干,都能奔小康!”杨世红说。

  新产业带来了新机遇,在这个机遇面前,所有人都平等地享有充分利用的权利。

  后窑村党支部书记葛元龙说:“我们村围绕着马泉沟旅游产业,全村办农家乐的有15家,摆小吃摊点的有30多家,这里面还有外村的人,参与景区管理的占全村留守人口的三分之一。旅游业发展了以后,村民的农产品也增值了,原来柿饼一斤能只卖十来块钱,去年均价将近30块钱,品质最高的卖到了40块。”

  春到部官赏桃花,夏到张店避酷暑,秋到东山品红叶,冬到三湾看天鹅。近几年,平陆县凭借特有的自然禀赋,全力打造“傅圣故里,天鹅之乡,生态平陆”旅游名片,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脱贫攻坚的新亮点和群众增收的新渠道。

  全县扶持建设了1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一是洪池南王村檀道庙会,发展民俗商贸。二是常乐张家沟,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共产主义精神。三是张村三湾,发展大天鹅生态旅游。四是杜马东坪头,发展地窨院民俗文化。五是部官西祁,打造桃花之都,传承周仓忠勇仁义文化。六是张店风口,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农耕文化体验园、避暑山庄。七是圣人涧毛家山,打造知青胜地、红色旅游基地。八是三门寨后,发展黄河风情游。九是坡底马泉沟,建设东山红叶观赏基地和水化柿饼采摘加工基地。十是曹川下涧,打造林深石秀的老龙潭景区。

  这些旅游示范点的打造,加上部官桃花节、毛家山乡村旅游节、杜马大郎山文化旅游节、檀道庙会、张店消夏晚会、黄河风情游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实现了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引来了游客也带来了新的收入,当地村民实现了就地就业,为农产品销售增加了新途径。


  心连心圆梦

  服务跟进,确保持续就业


  在北京做家政服务的员俊玲没有想到,在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之后,竟然享受了一次免费的体检。

  她说:“那天一共去了400多人,都是在北京做家政服务的平陆人,做了B超、心电图、尿常规、血常规、妇科专项以及两癌筛查等项目,没花一分钱,都是服务站联系的。”

  员俊玲口中的“服务站”,是平陆县在外务工人员北京服务站,那次免费体检就是他们联系、组织的。为了让赴京从事家政服务的平陆人有更高的归属感,能更快地适应工作,服务站还对赴京家政人员提供免费的“落地”培训。培训内容有专业方面的,更有关于当地风土人情、语言交流、交通地形等方面的内容。

  截止目前,平陆县已在北京、深圳、宁波、乐清、太原、西安、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建立了8个服务站和党支部,成了平陆籍在外务工人员的娘家和靠山。今年以来,服务站共帮助300余名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促成30多家企业业务对接,为富余劳动力提供了501个工作岗位,还协调解决了13起平陆县在外务工人员的劳动纠纷。

  今年9月,超强台风“山竹”在广东沿海登陆,对当地的电力设施造成了重大损害。在各路抢险大军中,500多名平陆电建工组成的抢险团队,表现异常出色。

  电建工在一线抢险,家乡的父老乡亲非常牵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郭宏和县长李旸先后多次深入到服务站和党支部进行调研和慰问。深圳服务站和党支部组织电建工,在抢修现场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抢险任务,服务站站长温鹏轶和广东和发输变电安装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明星因为表现突出,还在抢险现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平陆县,根据各自的特点,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证在外务工人员的持续就业,是各部门的共识。

  工会系统发挥有人有场地的优势,依托人社部门进行职能技能培训。同时,利用“凤还巢”计划进行招商引资,在曹川成立了一个服装厂,为四五十名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共青团实施扶志、助力、结对、关爱、强基五大行动,联系金融机构发放创业贷款,进行电商培训,实施助学志愿服务,服务在外人员,激励人们通过奋斗改变命运过上好日子。

  按照“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原则和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要求,平陆县强化各级各部门组织实施责任,乡镇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开发、农业、林业、教育、卫生计生、民政、国资、中小企业等部门,都有着自己的工作要求与考核办法。

  平陆县人社局在外务工人员服务中心主任张鹏说:“在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平陆人在外务工的有人依靠,就地就业的有人帮,一道持续就业的保障网正越来越完善。”

  是的,正是这个网络,保证着人们就业的持续性,巩固着扶贫奔小康的成果。在这个温暖的网络中,所有有志于通过自身奋斗改变命运的人们,不分户籍不分男女,也不分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只要有意愿,都可以通过努力,脱贫致富。

  ●一年来,在脱贫攻坚这一重大战役中,平陆县一方面紧抓帮扶贫困户这一重点,另一方面又格外注重统筹推进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稳定就业,通过培训升级、产业融合、服务跟进等措施,破解农村扶贫工作中的“悬崖效应”,激励全体村民携手共进、同奔小康。

  ●平陆县将全民技能培训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利器,层层传导压力逼着学,优惠政策扶持鼓励学,树立务工典型引领学,媒体强化宣传带动学,特色订单培训促进学……同学习、同就业、同致富,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隔阂逐渐消融;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带动一片,技能脱贫的新模式初步形成。

  ●近几年,平陆县凭借特有的自然禀赋,全力打造“傅圣故里,天鹅之乡,生态平陆”旅游名片,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脱贫攻坚的新亮点和群众增收的新渠道。新产业带来了新机遇,在这个机遇面前,所有人都平等的享有充分利用的权利。

  ●截止目前,平陆县已在北京、深圳、宁波、乐清、太原、西安、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建立了8个服务站和党支部,成了平陆籍在外务工人员的娘家和靠山。

记者 解世忠 陈永年



  技能培训是最稳定的脱贫方式


 

  一张海报贴在职校门口,两个月前还和自己一样的村民,就因为接受了培训外出务工,如今竟然挣到了20万元年薪。可以想象得到,这样的冲击力和说服力,对于村民们来讲,强过下一百份文件、开一百次动员会。

  这样的典型出自平陆县免费培训的足部修护师专业,现在这个专业,是当地的王牌专业,很受群众欢迎。

  市场需求很大,从业人员收入很高,政府联系后又办起了免费培训,培训后还保证“分配”工作。这样的好事情,群众就一定认账吗?还真不一定。

  当地工作人员就讲,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需要做工作,很多人心中有顾虑,觉得足部修护师这一职业低人一等,怕被人说三道四。

  解决这一问题,平陆县最大的亮点不是极为优惠的“五免一补”政策(免费用餐,免费住宿,免费培训,免费办证,免费介绍职业,补助误工费),也不是层层发动、层层加压的工作机制——这些虽然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可能有时在短期内效果还不错,真正打动群众,激发出群众内在的主动性,让人们心中兴奋激动起来的,是一个个身边的榜样。

  两个月成长为区域经理,年薪以十万论,这样的“事迹”写在大大的海报上,张贴在培训学校的大门口;电视台派出摄制组,到农民工务工的城市,一个个挖掘典型,让他们面对镜头讲述自己观念的变化,以及上个月挣多少钱、这个月多了多少、下个月还能增加多少。

  “树立务工典型引领学,媒体强化宣传带动学”,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就在自己身边甚至自己还认识的培训典型,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这样的说服力远远大于任何语言任何形式,无怪乎现在紧密对接市场需求的足部修护师和电建工专业,已经成了群众报名的热门。现在,有参加培训已经务工的学员回到家乡,劝说妻子也进行培训,准备以后一起到外面的城市打拼奋斗;还有的原本在别的专业培训,看到足部修护师专业的就业前景,改变了以前的观念,主动转专业重新培训。

  是啊,只要职业是合法的,只要靠辛勤劳动换来幸福,怎么会有高低贵贱之分。反而,晒着太阳还想着发家致富,现成的道路也不去努力,才是最应该被人瞧不起的。

  技多不压身,有了技能,基本上就有了稳定的收入,而通过技能脱贫的,不容易受市场波动或自然气候发生变化,脱贫的质量比较好,返贫的可能性也比较低。更重要的是,人们在通过学习获得技能并通过技能脱贫致富的过程中,会逐渐更新自己的观念,这种外在技能与内部观念互相促进的变化,推动着一个人实现整体的提高。从根本上讲,这种内在观念的提高,不管是人生还是市场,都是最为核心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是任何直接“输血”,或者简单的体力性务工所不具备的。

  现在的贫困户,因病、因学、因技等等致贫原因有很多,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现有的社会现在的经济运行模式适应能力低。进行技能培训,正是引导贫困户们增加与世界的联系,慢慢适应走向外面的世界。培训提高、外出务工,即便以后再回来,再面临其他的波折,他们也会从自身内部激起重新奋起的勇气,从而走出困境。

 陈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