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扶贫 >

墨山底村:红薯产业让生活更红火

来源:运城日报 | 责任编辑:张晓婷 | 发布时间: 2019-01-14 10:01

“垣曲县墨山底村爱元种植专业合作社加工的红薯粉条真的是供不应求。该村500亩红薯基地生产出来的优质红薯,全部用于加工红薯粉面和红薯粉条,由于品牌过硬口碑好,早早就被抢购一空……”

  与垣曲团县委驻墨山底村帮扶工作队队员不经意的几句聊天对话,激发了笔者的好奇心。1月12日上午,笔者顶风冒寒驱车赶往墨山底村爱元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探究竟,了解该村红薯产业发展状况。

  “墨山底村拥有大片干旱缺水的黄土地,发展红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土壤优势。红薯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和抗灾性强的特点,既可以进行单一性种植,又可以间作套种,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红薯的营养保健优势和加工增效优势,大家有目共睹,而且薯秧青贮、干红薯茎叶和淀粉加工后的薯渣也是不容低估的家畜优质饲料。可以说,红薯浑身是宝,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提及发展红薯产业的缘由,爱元种植专业合作社主任柴元讲得头头是道。

  “作为一名党员,有义务分担精准扶贫的责任和压力。”据柴元介绍,他自家种了20亩优种红薯,还与村民签订了保底价回收50万公斤鲜红薯的订单合同。从育苗、栽种、管理到收获,再到清洗、擦粉、过滤、打浆、漏制、晾晒,整个加工过程中,约有20位贫困户劳力工全天候配合作业。在合作社务工,午饭免费,下午休工时领取日工资70元。虽然合作社的经济效益不起眼,但社会效益显而易见。”

  “1997年,俺夫妇俩开始从事红薯深加工这行当,2014年5月申请成立爱元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开办以来,我们先后购置了拖拉机、旋耕机、起垄机、覆膜机、插秧机、农用三轮车、大型工具车、擦粉机、淀粉加工机,配置了冷冻室,仅硬件设施一项投资超过50万元。”柴元妻子徐爱玲用带有明显河南腔的语调补充道。

  “柴元、徐爱玲夫妇俩待务工的伙计们胜似家人,平常日子里,问寒问暖问疾苦,中午的饭菜汤汁做得暖胃又可口,不管资金到位不到位,我们的工资天天兑现不含糊!”来自卓沟居民组的中年汉子申勇不胜感激地说。

  “早先因贫病交加,孩子他娘离家而去,我和还在上学的女儿光景过得异常艰难,成了村里有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打到爱元合作社务工以来,每天领取70元务工费,女儿的学费有了保障,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来自村东居民组的文公社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如今在墨山底村,以往不起眼的红薯已成为村民们争相种植的“金疙瘩”。爱元合作社对种植户进行育苗、栽植、管理等全过程的技术指导,为打造精品、形成地域品牌做好了铺垫。过去人们用“地瓜价”形容东西价格低,现在的红薯成了名副其实的抢手货。一些原本把土地租出去的农户,现在到处租地准备种红薯。红薯产业的异军突起,让这里的农民更有奔头。

  “在外打工太辛苦,不如回家种红薯”,这已成为墨山底村民的口头禅。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墨山底及周边村许多村民加入了红薯深加工这一行当。村西的董晓明和柴树枝办起了粉条加工厂,村东的卢敏、张水梅、赵小兵加工的粉条均在3000公斤以上,余家沟的田东照更是后来居上,准备投资500万元元,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综合型红薯深加工企业。

文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