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信息发布和解读
来源:运城长安网 | 责任编辑:本站 | 发布时间: 2017-11-06 15:04

运城长安网讯(记者 古红军 王俊晰 ) 11月3日,运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涑波同志就运城市2017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信息发布和解读。全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态势进一步巩固。
一、全市经济稳定增长,二产、三产占比稳步提升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是全市经济运行中一大亮点,一、二、三季度全市经济增速稳定在7.0%—7.9%的合理增长区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75.1亿元,同比增长7.0%,同比提升4.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8.2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324.2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482.8亿元,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18.1:32.7:49.2调整为17.2:33.3:49.5,二产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三产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平稳增长,秋粮有所减产
前三季度,全市农业经济呈现平稳发展态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5.2亿元,同比增长2.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1.9亿元,同比增长2.9%。预计蔬菜产量180.3万吨,增长1.6%左右。预计生猪存栏、出栏均增长10%左右。禽蛋产量略有下降。粮食产量下降。预计粮食总产量30.9亿公斤,同比下降3.9%。其中,夏粮生产较为稳定,在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单产增长,小麦产量保持在15亿公斤以上。秋粮在面积减少,高温等极端天气影响下,产量下降。秋粮产量预计为15.8亿公斤,同比下降5.7%。
三、重点企业发力,工业增速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今年以来,在市场主导产品价格大幅回升的有力带动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大运汽车、建龙钢铁、中条山有色、华泽铝电、阳光焦化等大型企业生产的快速增长起了积极的拉动作用。前三季度全市45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11.3亿元,同比增长10.0%,由于同期基数较高影响,比上半年稍有回落,但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从行业看,全市32个行业大类,18个行业呈现增长,行业增长面56.3%。传统行业增长较快,七大传统行业实现增加值139.7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66.1%,同比增长16.3%。非传统行业增速回落,25个非传统行业实现增加值71.6亿元,增长1.9%,比上半年回落3.9个百分点,比1-8月回落1个百分点。
从新行业分类看:能源、装备制造、材料与化学工业呈现两位数增长,消费品工业下降明显。一是钢铁、有色金属增势良好,材料与化学工业拉动力最强。材料与化学工业实现增加值96.7亿元,同比增长11.3%,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5.2个百分点。其中,钢铁行业增长18.1%,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18.6%,拉动工业增长3.1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增长10.9%,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18.1%,拉动工业增长2个百分点。二是汽车制造订单充足,装备制造业增长最快。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1.3亿元,增长23.4%。其中,汽车制造增长45.0%,拉动工业增长1.8个百分点。三是煤炭、炼焦增长较快,能源工业保持两位数增长。能源工业实现增加值63.3亿元,增长20.0%,拉动工业增长4.2个百分点。其中,煤炭行业增长23.8%,炼焦工业增长13.8%。四是食品、医药、纺织纷纷下降,消费品工业下滑明显。消费品工业实现增加值27.9亿元,下降12.3%。食品工业下降14.7%,医药下降10%,纺织下降9.5%。
从产品产量看:主导产品产量增长较多。全市重点监测的21种产品产量,有13种增长较快,增长面61.9%。其中,生铁产量同比增长60.5%,粗钢增长64.2%,钢材增长26.7%,氧化铝增长10.9%,焦炭增长28.2%,原煤增长26.4%,改装汽车增长52.1%。
四、投资增速放缓,工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长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483.5亿元,同比增长2.1%,比上半年回落2.9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370.8亿元,下降3.7%,占全市投资比重76.7%,比上半年下降2.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17.6亿元,下降14.3%。分产业看,二产高速增长,一三产下降明显。一产75.4亿元,同比下降8.1%;二产213.3亿元,增长20.7%;三产194.8亿元,下降5.5%,其中基础设施投资56.6亿元,下降9.1%。
五、消费增长加快,旅游延续攀升态势
今年以来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呈逐季回升态势,一季度增长5.2%、二季度6.0%,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52.1亿元,同比增长6.7%,比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224.9亿元,同比增长3.5%,比上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分销售地看:乡村增长快于城镇。城镇431.5亿元,同比增长6.1%;乡村120.6亿元,同比增长8.9%,快于城镇2.8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零售业增长较快,住宿餐饮业、批发业平稳增长。零售业390.3亿元,同比增长8.1%;住宿餐饮业62亿元,增长4.1%;批发业99.7亿元,增长3.2%。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共接待游客5061.2万人次,同比增长25.7%。实现旅游总收入411.5亿元,增长27.9%。其中,旅游外汇收入691.4万美元,增长7.4%;国内旅游收入411.1亿元,增长27.9%。
六、外贸市场增速放缓,出口稳中有增
前三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60亿元,同比增长9.7%,比上半年下降10.5个百分点。其中,进口42亿元,同比增长6.3%,比上半年下降14.6个百分点;出口18亿元,同比增长18.8%,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在进口中:铜矿砂23亿元,增长19.7%;锰矿砂5.7亿元,增长14.3%;铬矿砂2.9亿元,下降30.4%;大豆3.5亿元,下降56.3%。在出口中:机电产品4.4亿元,增长9.9%;纺织物4.1亿元,下降3.9%;镁及其制品1.9亿元,与上年持平;农产品1.2亿元,增长16.4%;玻璃制品1.1亿元,增长46%。
七、企业效益显著提升,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持续高速提升,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1-8月全市规上企业利税总额66.3亿元,同比增长174.5%;利润总额37.9亿元,同比增长39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90.9亿元,增长34.5%。前三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03.6亿元,同比增长27.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3.6亿元,同比增长18.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7.4亿元,同比增长21.3%。
八、民生继续改善,就业提前完成目标
前三季度,全市在民生方面的支出达196.3亿元,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7%,同比增长17.8%。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30元,同比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7330元,同比增长6.1%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79万人,完成年度目标9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31万人,完成年度目标106%。
九、“三去一降一补”继续推进,新动能转换积极
去库存方面,8月末工业产成品存货99.6亿元,同比增长3.6%,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9月末全市住宅待售面积223.8万平方米,比上月末减少5.1万平方米,下降2.2%。去杠杆和降成本效果继续显现,8月末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70.03%,比7月末下降0.1个百分点。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7.25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3元,企业运行成本进一步降低。短板领域投入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财政在节能环保方面支出同比增长31.0%,在科学技术方面支出同比增长161.4%,在农林水支出同比增长13.7%。
十、居民价格涨势温和,金融存贷款余额稳定增长
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比上半年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0.6%,农村上涨0.3%。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0.6%,衣着上涨2.2%,居住下降6.3%,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8%,交通和通信上涨2.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5.3%,医疗保健上涨3.6%,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0%。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6%,猪肉价格下降9.2%,鲜菜价格下降5.5%。
前三季度,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061.2亿元,比年初增加178.8亿元,同比增长9.5%,比上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1510.3亿元,比年初增加120.4亿元,增长8.7%;各项贷款余额1082.3亿元,比年初增加73亿元,同比增长7.2%。
总体来看,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实现了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的积极态势,为全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在看到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省内外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全市长期以来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较为突出,全市经济仍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期,持续向好基础尚需进一步巩固。下阶段,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狠抓政策落实措施落地, 不断加快投资建设进度,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在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努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功夫,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