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 提升群众获得感
来源:法制网 | 责任编辑:张晓婷 | 发布时间: 2018-08-01 08:49
各地积极探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
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当前,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提出的新要求,
近年来,各地结合实际进行深入实践探索,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一系列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大平台实现互融共通
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整体工程,不是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的简单相加,而是以有效满足群众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将三大平台有机融合,使公共法律服务标准统一,协调一致,使群众的需求得到一网通办,快捷办理。
广东省司法厅认真贯彻司法部决策部署,把统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水平提升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工作专班,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平台一体化建设,基本建成“线上30秒、线下30分”公共法律服务生态圈。
据了解,广东着力构建“统一受理、分类转办、及时跟踪、统一反馈、实时监管、抽查回访”的服务闭环,通过推进统一服务运营、统一调配资源、统一服务事项、统一服务形象、统一服务系统“五个统一”,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互融共通,进而实现公众需求多渠道响应、办理事项有效流转、服务资源合理配置、数据信息充分共享。
江西省司法厅坚持从实际出发,集中力量搭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制定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坚持线上线下并行、实体虚拟同步、前台后台联动,“三台”同步,一体建设。
在此基础上,江西省司法厅借鉴电商O2O模式,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工作联动机制,推动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有效对接、智能联动,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效能。建成全省司法行政数据中心和灾备系统,包括监狱戒毒、社区矫正、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等十大类37个重点数据库,实现所有司法行政业务大数据的集中管理、省级存储、分级共享。进而推进业务办理大集成,推动各业务系统之间相互开放、资源共享,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近年来,浙江依托三大平台提供“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线接听”模式的一体化服务,群众可以到实体站点现场申办,拨打“12348”热线提出诉求,或是通过省、市两级网络平台寻找服务。以网络平台为纽带,浙江省司法厅将线下法律服务资源架构到线上,热线平台与网络平台服务资源共享,推进平台之间转介服务,实现了三大平台融合运行和法律服务流程再造。
努力提供普惠均等服务
平台建设水平如何,集中体现在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上。
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司法局积极统筹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以平台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多层次、便捷化、精准性、普惠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尤其是着力打造“区级-街道-社区(村)-志愿点”等为主的四级立体化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构建服务群众“15分钟服务圈”,让基层群众随时随地都能找得到法律服务。
据悉,天心区建成集政务、业务、服务等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将与公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服务事项纳入平台集中办理,实现了“一个大门进来,多个窗口服务,一揽子解决问题”,并推进基层站点全覆盖,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平台联动、优势互补”立体化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新格局。
河南省司法厅立足实际统筹推进,努力打造高质量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法律服务,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依托,努力延伸传统法律服务阵地,为群众提供就近、便利、及时的法律服务,12348热线开通10年来累计为群众提供咨询200多万次。
江苏省太仓市司法局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法治、公平、正义等民生关切不断增长的趋势,统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光辉工程”,全力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全域化、智能化、社会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均等普惠水平,有效满足广大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
太仓市率先建成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配备智慧小司机器人、互联网无人律所、自助服务一体机,为群众提供自助法律服务和远程公证、远程调解、远程会见等服务,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研发出“一呼百应”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提供在线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人民调解等服务,实现了司法行政业务一站式掌上办理。
立足实际优化服务能力
云南94%的面积为山区,近年来,云南省司法厅立足省情,着力在公共法律服务的智慧化、普惠化、精细化上求突破,围绕“一条主线、四张网、一个活动”运营模式,加力提升边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7年,云南在全省推广129个标准化公共法律服务示范点建设,2018年全省全面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目前全省16个州(市)和129个县(市、区)已全部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51%的乡(镇)街道和46%的村(居)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如今,云南全省四级实体平台形成了上下贯通、各有侧重、功能互补、整体联动的格局,确保省内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可以通过现场服务、转办单转办、交办单交办等方式得到及时解决,真正实现了“只跑一次”的高效率,切实方便了当地群众。
内蒙古地广人稀,偏远牧区、山区、林区,受到交通不便、网络覆盖不到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导致农牧民的法律服务“看起来很近,实际上很远”。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进程中,自治区司法厅准确把握区情特点,坚持运用信息化手段畅通服务渠道,突出蒙汉双语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着力破解全区公共法律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切实打通了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据悉,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破解难题,利用广电网络覆盖范围广、投资少的优势,将“公共法律服务”板块植入4K智能机顶盒,研发了蒙汉双语法律服务电视终端。电视终端运行以来,让偏远地区农牧民群众享受到了同城市居民一样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深受群众欢迎,推广速度极快,目前已有52万家庭在使用。
为确保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取得实效,各地还不断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如陕西省延川县司法局就出台了《公共法律服务质量跟踪进度管理办法》,推行目标管理,完善奖励机制,实行周督促、月督查、季度通报、年底统一考核,有力促进了公共法律服务各项工作的落实。(记者
蔡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