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决策 >

检察公益诉讼全面实施三年办理案件31万余件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 | 责任编辑:张晓婷 | 发布时间: 2020-07-09 09:56

  检察公益诉讼全面实施三年

  办理案件31万余件

  


  2020年7月1日是公益诉讼检察制度全面实施三周年。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开,再到快速健康发展,公益诉讼检察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记者今天从最高人民检察院了解到,这项工作自2017年7月全面开展至今,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31万余件。

  在这31万余件案件中,行政公益诉讼29万余件、民事公益诉讼1.8万余件。三年来,检察机关共办理诉前程序案件27万余件,其中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6万余件、发出民事公益诉讼公告1万余件;提起诉讼1万余件。

  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厅长胡卫列表示,检察公益诉讼设置诉前程序,以检察建议的方式督促行政机关自我纠错、依法履职,确立“诉前实现保护公益目的是最佳司法状态”的目标追求,充分展现了公益诉讼独特的程序价值。实践中,行政机关对诉前检察建议的到期整改回复率超过96.9%,实现良好监督效果的同时节约了司法资源。

  从公益诉讼检察“4+1”领域情况看:

  ▶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案件17万余件,占办案总数的54.9%,督促恢复被毁损的耕地、林地、湿地、草原427万余亩;

  ▶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案件8万余件,占办案总数的28%,督促查处、回收假冒伪劣食品100万余千克,督促查处、回收假药和走私药品5万余千克;

  ▶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案件5千余件,占办案总数的1.85%,督促收回国有土地出让金268亿余元;

  ▶办理国有财产保护领域案件2.9万余件,占办案总数的9.51%,督促保护、收回各类国有财产价值70亿余元;

  ▶办理英雄烈士名誉荣誉保护领域案件70余件。

  三年来,全国检察机关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力发挥公益诉讼检察在助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职能作用。最高检先后组织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守护海洋”“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等专项监督活动,组织长江沿线检察机关协同开展长江大保护,办理了安徽芜湖跨省倾倒固体废物、嘉陵江上游尾矿污染水源等一批重大案件,助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对于“等”外领域,检察机关也进行了积极、稳妥的探索。胡卫列表示,不仅要把法律明确赋权的“4+1”领域案件办好、办扎实,还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办理群众反映强烈的安全生产、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网络侵权、扶贫、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公益诉讼案件,为完善立法提供实践依据。


  公益保护的中国智慧

  ——写在检察公益诉讼

  全面铺开三周年之际


  “7月1日,是一个光荣的日子。这一天,是党的生日。2017年7月1日,我们增添了一份新的使命——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一天,也成了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生日’。”这是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厅党日活动中,公益诉讼条线党员干部们的郑重宣言。

  到今年7月1日,公益诉讼检察制度全面实施三周年了。三年前,对于检察公益诉讼的概念,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很懵懂;三年后,在系统内外人士的眼中,都可以看到检察公益诉讼乘风破浪、笃定前行的模样。

  1

  “检察建议很管用”

  


  三年前,检察公益诉讼对于山东省威海市远遥渔港渔民周大强来说,还是个陌生的法律词汇。在当地检察机关办理了非法捕捞公益诉讼案件后,他高兴地说:“非法捕捞少了,守法的渔民增收了,海鲜也便宜了,老百姓都高兴!”

  一传十,十传百,当地渔民都知道了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对非法捕捞行为的“零容忍”,实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这个案子在渔民中影响非常大,大家都知道了非法捕捞要承担法律后果,有效制止非法捕捞就是对遵纪守法渔民的保护。”周大强说。

  这是最高检2019年2月部署的“守护海洋”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中的一个局部效果。这项为期一年的活动共督促清理沿海滩涂固体废物12.68万余吨、垃圾33.23万余立方;治理海域面积815平方公里;修复海岸线25.3公里;增殖放养13436万尾,追缴各类赔偿修复金共2.18亿元。

  永定河流经北京门头沟区雁翅镇30多公里。据镇里的居民崔春宁介绍,以前在河边甚至河道中随意乱倒乱堆垃圾的现象很严重,有一个村甚至堆了2万多吨垃圾,占地2000多平方米。由于处理垃圾需要很大一笔资金,也需要各方的协调配合,镇里一度没法子,只好反映给门头沟区检察院。很快,该院通过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推动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此外,河边有大量违法农家乐,“拆违”很困难,门头沟区检察院同样协调解决了。

  “检察建议很管用!”崔春宁感同身受。

  为什么一纸检察建议书,会成为撬动巨石的杠杆?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表示,绝不是检察机关高人一等,而是检察公益诉讼运用了法治思维。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尊法守法的主线贯穿始终,彰显了社会治理的法治化。

  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全面铺开以来,最高检先后组织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守护海洋”、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等专项监督活动,组织长江沿线检察机关协同开展长江大保护,办理了安徽芜湖跨省倾倒固体废物、嘉陵江上游尾矿污染水源等一批重大案件,助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中国的检察公益诉讼是许多国家没有的,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国家与社会公共利益,我为祖国有这项优越的制度感到骄傲!”海外留学生刘沛祺回国后参加了最高检开放日活动,他在了解了检察公益诉讼后表示,回到学校后要把中国的检察公益诉讼工作介绍给其他国家的学生。

  源源不断,检察机关收到了更多反馈。今年3月18日,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检察官收到了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法律团队负责人刘金梅发来的消息:“我们团队今天给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同学上课,有好几位同学说,之所以选这门课,是因为对检察公益诉讼很感兴趣。你们的工作向大学生们传递了很多正能量啊!”看,检察公益诉讼正在走进群众心里,融入百姓生活。

  2

  “行政部门工作进展顺利,

  得益的是老百姓”

  


  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实践证明,法治能让各方凝心聚力、共同解决问题。湖北省黄石市检察院检察长梁莉表示,她最深切的感受就是行政机关对于检察公益诉讼态度的转变:从被动应付到积极支持,再到主动上门请检察机关监督。

  黄石市区的一个湖是省级风景区,直通长江,湖边有一处14年未拆的违法建筑。该市国土局主动要求检察机关对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同步监督,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检察机关向5个相关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后,5个单位迅速召开联席会议,召集150人的联合执法队,5个小时之内就把这处违法建筑进行了拆除,还把周边15亩湖面的非法养殖点一并清理,老百姓拍手称快,行政机关也很有成就感。

  “检察机关的参与对沿海截污工作推动力度非常大,行政部门工作进展顺利,得益的是老百姓。”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城市管理局局长李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检察机关的参与下,当地部分生活污水直排入海污染海洋、影响生活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除了办案量最多的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案件,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案件增长很快,现在已占办案总数的28%,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2018年8月起,最高检部署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聚焦农贸市场及校园周边食品、网络餐饮、饮用水、保健食品药品以及速冻食品行业安全等五大重点领域。

  江西省鹰潭市检察院对城区学校食堂及学校周边餐饮店、食杂店、小摊贩等4类上百家餐饮点进行了专项调查,向市政府提交《关于城区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调查报告》,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肯定。

  最高检党组反复强调,要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监督理念,与其他部门形成良性、互动、积极的工作关系。在法定的“4+1”领域,检察机关在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财产保护、英雄烈士名誉荣誉保护领域案件中,都用实际行动换来了各方支持。

  2019年1月,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率先出台决定,支持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对于该省小煤矿关闭整治公益保护问题,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表示,希望检察机关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协助省委省政府整治小煤矿。检察机关迅速行动,对387家小煤矿进行专项调查,发现违法违规和犯罪问题线索132件,小煤矿的问题陆续得到解决。

  黑龙江省检察院检察长高继明认为,这项工作整个过程党委政府都给予检察机关莫大支持,这也是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参与社会治理、促进依法行政,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的体现。

  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16个省级人大常委会出台决定,支持检察公益诉讼工作。

  3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生命力

  不只是写在法律当中”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与检察相关的议案建议中,涉及公益诉讼的占到了四分之一以上。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完善,离不开更多人的参与和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空军工程大学装备管理与无人机工程学院讲师 古清月


  “检察公益诉讼,应当也可以在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中大有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空军工程大学装备管理与无人机工程学院讲师古清月建议。

  对于家庭暴力,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同江市同江镇中心校教师刘蕾表示,检察机关可以通过磋商意见或者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责任主体履职,以激活现有的反家暴治理机制。

  公益诉讼还有关于个人信息保护、安全生产、互联网公益保护等领域,检察机关倾听了更多声音,并付诸行动。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生命力不只是写在法律当中,更重要的是真正能帮老百姓解决问题。希望检察公益诉讼成为人民利益的有力维护者。”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周汉华这样评价。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为进一步落实中央要求,最高检将检察公益诉讼“等”外探索原则从“稳妥、积极”调整为“积极、稳妥”。

  中国探索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曾由衷赞叹:“中国检察官代表公益提起诉讼,甚至可以把政府部门作为被告,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体系。”

  主持缔约巴黎气侯协定的核心人物,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法国前总理洛朗·法比尤斯说:“生态文明建设不光是一个模式,也是一个顶层设计,是一系列的实实在在的决定,同时还要有一系列的法律和行动,中国的公益诉讼制度和实践恰恰是这些法律和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国内到国际,中国公益诉讼检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中国特色保护公益之路。

  4

  “我与检察公益诉讼共成长”

  


  6月29日,最高检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与之前的专项活动相比,这次活动为期三年,时间跨度更长,特别聚焦生态环境和食药安全领域公益损害突出问题。在监督重点方面也和之前有所不同,譬如水污染的重点放在了城乡黑臭水体的消灭;前两年网络餐饮的治理重点是经营场所和行政许可的监管,今年增加了线上线下外卖食品的包装材料安全;针对农贸市场除了继续推进农药残留物的检测,还把建立健全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列入了工作清单。

  迈进全面实施第四个年头,检察公益诉讼开始追求阶梯式前进,更加看重办案质效和规范。紧跟时代发展,紧贴百姓需求,检察公益诉讼一步步走来步履踏实且坚定,参与、见证、陪伴她成长的,就是公益诉讼检察官们。

  “我们见证了检察公益诉讼从社会各界了解不深、工作开展难度大,到关注度不断提高。我们与检察公益诉讼共奋进同成长,收获很多。”河南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韩振标说。

  湖南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副主任姚红对自己的工作满怀深情:“老百姓说我们是群众利益的守护者、代言人,这是肯定,是期待,更是鼓励和鞭策。”

  最高检第八检察厅检察官刘家璞参与了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从无到有、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开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从开始的有人质疑到现在四面开花、全面落地,成为检察机关‘四梁十柱’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之治、中国智慧的亮点之一,工作重点也发生变化,现在我们把办案质量看作重中之重。”

  年轻的制度在成长,在朝着人民需要的方向努力奔跑。正如公益诉讼检察官们所说:“守护人民美好生活,这是我们郑重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