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政法聚焦 > 执法现场 >

永济农村综合治理与城市实现“无缝对接”

来源:山西法制报 | 责任编辑:本站 | 发布时间: 2017-09-27 14:21

  三伏天走进永济,主街道两旁接连的梧桐树给过往行人带来一丝凉意,墙壁上的法治漫画,游园景区长椅上的普法警句,村广场的法治板报,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也让这个晋南小城散发出独特的法治气质。

  7月21日,记者走进永济市,体验永济市委政法委开启的城乡综合治理新模式,是如何让农村综合治理与城市实现“无缝对接”的。

  法治文化装点美丽乡村

  “村民们注意啦!最近各地溺水事故频发,家长们对孩子要严加看管,避免因玩水导致溺亡事件的发生,一定要做到‘四知道’‘六不准’……”每天早上或晚饭时间,城东街道新街村的广播站都会传来网格长王月增播报的法治信息。除此之外,他还负责出该村的普法板报,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法治宣传员。

  永济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闫中青认为,法治宣传工作要坚持念好“联”字诀、突出立体化,不能只是大水漫灌,更要注重精准滴灌,形成立体化宣传,达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今年以来,永济市开展了以“六个一”为核心的法治大宣传主题活动,即印制一本平安法治建设宣传手册,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法律需求;建设一条法治文化宣传街,打造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开创一个法治文化宣传栏目,通过以案说法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推出一个平安永济微信公众号,以信息化手段拓展群防群治的覆盖面;举办一次大型法治文化文艺演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培养一支专业化法治文化宣传队,深入到全市基层进行演出,永济的普法宣传工作在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络全面开花。

  综治中心收获群众点赞

  前不久,城东街道东环社区有一根光纤脱落掉在马路中间,由于天色渐晚一辆从此经过的私家车被光纤牵绊差点发生翻车。网格长王永红恰巧在此路段巡逻,见状后及时帮助车主摆脱光纤牵绊,并把这一安全隐患上报至基层社会治安服务管理平台。分管城东街道综治工作的干事史丽娟看到这条上报信息后,通过服务平台将情况上报给相关部门,几个小时后,脱落的光纤被恢复原状。这只是综治中心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

  永济的综治中心自成立时起,就将部门信息资源,与城镇(街道)、村(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并网运行,形成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矛盾化解、维护稳定等功能于一体的工作平台。

  同时,整合了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40个部门资源,依托全市农村、社区的网格长和网格监督员,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纠纷隐患,协调处置重大紧急突发事件,全面推进网格精细化服务管理,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便民利民服务。三级综治中心成立以来,共收集网格长上报各类信息80691条,处置80248条,形成了网格内“办小事、报大事”、部门“办实事、解难事”的社会治理格局。“社区综治中心成立后,村民们发现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向网格长报告,网格长也会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这让我们很有安全感!”一提起综治中心,新街村的王大爷就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互联网+”拓展群防群治

  “近期我们小区有小偷出没,好几家居民家中被盗,能否加强巡逻?”“平安永济随手拍”的微信平台上,网名叫“老王”的群众发来建议,通过调查,是电机社区的一名群众反映该社区近期有盗窃分子流窜作案。指挥中心经过核实协调,当晚派出一支由3名民警和小区保卫科组成的巡逻队加强巡逻,并积极走访群众,一周后将小偷捉拿归案。

  去年以来,永济市从群众需求出发,围绕“互联网+”,投资49.7万元打造了“平安永济随手拍”微信服务平台,整合综治中心现有资源,让群众通过一部手机,随时抓拍和上报信息,实现了群防群治全覆盖。记者关注该平台后看到,平台设有法治宣传、法律咨询、信息上报、失物招领、分析研判、通知公告、奖励积分、考核督查等十大功能模块。特别是建立了奖励积分机制,群众通过上报信息赢得话费或积分,使用积分换取的“平安币”可以在综治办命名的平安商城、平安饭店等处消费,极大地提高了上报信息的积极性,将群防群治工作带入到年轻化主体、时尚化发动、数据化管理、信息化运作的“升级版”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