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政法聚焦 > 执法现场 >

运城市公安机关七千余名警力放弃休息圆满完成“五一”节安保任务

来源:运城长安网 | 责任编辑:张晓婷 | 发布时间: 2020-05-08 09:24

“五一”期间,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部署要求,结合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从严从细落实各项节日安保措施,全市公安机关全警动员、全力以赴,广大公安民警和警务辅助人员坚守岗位,忠诚履职,有力确保了节日期间全市社会大局的平稳良好和重大活动的顺利进行。期间,全市公安机关共出动警力13417人次,警用车辆6845辆次,接到有效警情2009起,同比下降5.15%。全市社会治安大局总体平稳、安全有序,圆满实现了“五个不发生”的工作目标。

  


  高度重视 严密部署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五一”安保工作, 4月30日的市委第38次专题会议上进行了专门安排部署,5月2日上午,市委书记丁小强到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和大数据中心,看望慰问“五一”值班备勤民警,检查督导“五一”安保工作,并调度慰问了街面巡逻民警。市公安局党委多次召开会议专题安排部署“五一”安保工作。4月26日、27日,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郭尚礼组织召开市公安局党委扩大会和全市公安机关视频调度会,对做好“五一”期间疫情防控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工作安排部署。特别是要求全市公安机关要站在市委将五月份定位“红五月”的政治高度,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工作。

  


  “五一”期间,郭尚礼带领相关警种负责同志先后深入到盐湖、夏县、平陆和芮城的14个派出所进行检查指导。市局党委班子成员分别深入基层进行了检查慰问。各县市公安局、分局全面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组织全市公安民警全力以赴投入安保工作。节日期间,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坚持领导带班指挥、主要警种联合值班,每天两次对安保措施、值班备勤情况进行视频调度,并保持充足警力备勤,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快速反应、稳妥处置。

  突出重点 措施过硬

  市公安局进一步加强对“五一”安保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警力投向、岗位任务、勤务规范和督导责任,统筹做好警种联勤指挥、情报研判、信息报送、巡逻防控、安检查控、值班备勤等各项安保维稳工作。

  


  针对全市的51个标志性建筑、公园、广场等重点部位和56个公共场所大屏幕和40个旅游景点,加大一线警力投入和巡逻防控力度。实行公安武警联勤联动,强化区域管控、指挥疏导、应急处置,全面提升见警率、管事率,坚决杜绝各类非法性聚集活动,坚决防止发生人员拥挤踩踏等群死群伤事故,有力维护了良好秩序。

  


  针对高速路免费和部分景区免票的实际,以交通主干道以及景区周边道路为重点,及时排查消除交通安全风险隐患,共查处酒驾163起、醉驾16起、超员2起、货车非法载人4起,为群众出行创造了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刑侦部门积极开展“云剑”追逃集中行动,抓获各类逃犯20名,特别是绛县公安局于5月2日在陕西省宜川县成功抓获在逃10年的部督命案逃犯薛海旗,破获绛县“2010.8.5”命案积案。

  


  为进一步引深“三零”创建活动,治安部门组织开展治安隐患排查整治管制刀具物品集中清查行动,清查各类场所1473家,查封2家,取缔1家,发现隐患133处,当场整改121处,下发治安隐患通知书12份,收缴子弹72发、管制刀具7把,查处各类案件12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6人。

  


  食药部门加大打击力度,打掉了市区周边的5个黑加油窝点,查扣加油机4台、加油车2辆、储油罐4个,收缴成品油5.2吨,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严格落实监所管理“双八条”措施,对释放的4人全部进行核酸检测,由家属接回并通知属地派出所。

  充分利用“一网通办”和“一门通办”积极服务返乡群众和企业复工复产,节日期间参加交通违法学习教育平台考试7226人,办理个人业务244件。

  加强巡逻 严密防控

  为扎实做好“五一”期间我市主城区的社会治安面巡逻防控工作,有效统筹特警、派出所、巡警、武警等警种,全面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工作,市局专门制定了《运城市主城区“五一”小长假社会巡逻防控工作方案》,市公安局科学部署警力,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上街面,对“五一”小长假期间市主城区巡逻防控区域和时间进行了明确划分,将主城区划分为30个网格,明确市局机关和各分局的巡逻区域。

  


  市公安局还从机关和禹门分局抽调民警130人,根据人员情况合理编组为武装巡逻组、步巡小组、机动巡逻组,突出最小单元作战,严格按规定佩戴单警装备,携带350M对讲机、4G执法记录仪和各类装备,在主城区形成了特警、武警、派出所民警、巡警、交警等多警种多点多层多面相叠加的社会防控体系。

  继续加大疫情防控工作力度

  坚决筑牢“运城防线”

  全市公安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会同卫健部门切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把握关键点、严把入口关,严防“输入风险”,切实做好重点地区来运人员的管控,做到精准细致、不漏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