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腊八! 年味渐浓~
来源:人民日报 | 责任编辑:高佳琪 | 发布时间: 2020-01-02 08:52
室外北风劲吹,屋内暖意融融,一碗腊八粥,好个腊八节。今天开始年味一天浓过一天。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也是年末的意思,上古时代冬季祭祖的日子叫“大腊”,腊月初八渐渐定为“腊日”,它祈求着丰收、寓意着吉祥。
无论身在何方,人们在今天总想喝上一碗腊八粥。早在宋代,腊八喝粥已成风俗,皇帝向众大臣赐粥,百姓熬粥馈赠亲友,一碗热粥传承千年历史。

腊八粥的讲究真不少
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精致的做法要用二十多种食材: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等等。
腊月初七开始忙活,腊八一早大功告成,满口香甜凝结着勤劳。为什么先民如此重视腊八粥?有人说是因为“赤豆打鬼”,每逢腊八,恶鬼们总会出来作祟,赤豆熬粥可以祛疫迎祥。
腊八,传递着健康祝福,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岳飞忍饥挨饿的岳家军,正是在朱仙镇喝下百姓们的“千家粥”得以在这天大胜而归。
腊八,纪念着民族英雄,还有人说是为了弘扬美德,西晋时有个青年好吃懒做时值年末忍饥挨饿只得将家中五谷熬粥喝下,自此洗心革面勤俭持家。
腊八,讲述着人生哲理。洒扫庭院、布置装饰、采购年货、准备食物。
腊八开启了“春节时间”,家家户户都要为过年做好准备。去除老皮后将紫皮蒜浸入米醋,封严坛口到除夕再启封,湛清翠绿、蒜辣醋香的腊八蒜可以做凉菜可以配饺子。
北方人的春节少不了它,腊八启发着文人们的才思,这年或许是天气和暖,或许是心怀祈愿,杜甫写下了: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更多的诗人在这一天思乡恨归。比如宋代的张耒看着天边的大雁陷入故乡的回忆:东州逢腊雪,却忆竟陵梅。客路人方远,天涯雁欲回。遥怜檐外白,还点砌边苔。久是无人过,谁知照酒杯。
好在今天一段语音、一张车票便可以疗愈乡愁,距离不再是亲情的阻隔。
腊八节正昭示着团圆的开始,今天的腊八粥香气氤氲着家的温暖,甜蜜里少不了儿时的回忆。记得给父母打个电话,“过了腊八就是年”他们正盼着你早点回家!

关于腊八的食俗,你了解多少?
喝腊八粥
“腊八到,粥飘香。”腊八这一天,我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为了纪念佛祖,中国的佛教徒们在腊八这天熬煮腊八粥。后来,这种习俗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于是就形成了喝腊八粥的习俗。
最为大众所熟知的腊八粥“标准配方”出自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的一段记录:“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圆,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

腌腊八蒜
中国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有说法称,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时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把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

吃腊八面
腊八面是地方传统面食,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晒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腊八豆腐由大豆、辣椒、五香等原料经传统手工艺精制而成,有“素火腿”之称,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咸中带甜,又香又鲜。

腊八豆
腊八豆是湖南省地方传统小吃之一,制作材料有黄豆、花椒、盐等,具有开胃消食的功能。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民间多在每年立冬后开始腌制,至腊月八日后食用,故称之为"腊八豆"。

麦仁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温火煮熬至粥状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