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县北景法庭:演奏司法为民“三部曲”探索服务转型发展新路径
来源:运城长安网 | 责任编辑:高佳琪 | 发布时间: 2020-07-31 16:05
“峨嵋岭上果飘香,全靠法治来保障,临猗县人民法院北景人民法庭兵马壮,一腔热血为民忙”。这首流传在临猗县峨嵋岭上乡间小巷的民间歌谣,既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也足见北景法庭工作人员与辖区内人民群众的鱼水情谊。
临猗县是全国有名的果业大县,对外展示的四张名片中,果业举足轻重。北景法庭正是位于峨嵋岭上方圆206.9平方公里的果业发展核心区,正在筹建中的占地5000亩的“中华果品博物院”就在法庭附近不足1公里处。辖区内有3个乡镇77个行政村,11.38万口人中都是从事果品种植、生产、储存、销售、加工的新时代农民,果品合作社数量占到全县的半数以上,从业人员占到劳动力人口的95%以上。随着果区老百姓高质量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北景法庭服务中心、服务群众、服务转型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的步伐也在同步加快。
发挥审判职能 奏响维护公平正义 “主旋律”
近三年来,北景法庭平均每年审理的各类民事案件都在300件以上,而这些案件中的85%以上都来自果业经济链条的不同环节。他们把维护果农合法权益、维护果品市场秩序、维护果业健康发展的“三维护”方针,当作法庭工作的第一要务,加快工作节奏、加大精力投入、加倍服务效能,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65岁的北辛乡丁庄村果农范某民因患病卧床不能正常劳动,于2015年将8亩果园承包给同村居民范某峰,约定每年承包费6000元,年初交清,承包期10年。今年春节前后,被告范某峰既不按时支付承包费,又不进园管理果树,原告范某民无奈诉至法院。面对“季节不等人”和疫情防控的严峻现实,庭长赵鹏飞带员到果园实地调查走访后,通过“电话+微信”的方式,给双方当事人做思想工作,陈其利弊,述其危害,并提出各种解决方案供他们参考选择,最终在被告适当赔偿原告经济损失的基础上调解结案。使眼看就要“撂荒”的果园及时恢复了正常生产经营。2017年5月下旬,河南省南阳市一位果客通过签订购销合同方式,先后两次在北辛乡某果库赊购苹果,最后形成了44492元欠款长期得不到解决。2019年10月17日果库“老板”王某斌起诉法院后,法官首先冻结被告银行存款60000元,判决生效后连本带息支付给原告,依法保护了果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依法维护辖区果农利益是法庭工作人员的应尽之责,维护外地客商的合法权益同样是法官的职责所系。去年下半年,两名吉林省扶余县果客因收购的果品储藏在三管村果库出现纠纷诉至法院。东北人来一趟不容易,赵鹏飞庭长和两名驻庭陪审员安置好两位客商后立即投入案件调解工作。尽管储藏协议不规范,原告主体资格有瑕疵,法庭工作人员还是说服双方当事人,使问题得到了实质性的解决。外地客商免交了诉讼费,还得到了满意的经济赔偿,夸赞赵鹏飞庭长是不徇私情、公正执法的好法官。
提高民事案件的调解结案率,是北景法庭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一大亮点。近几年一直保持着75%以上的调解结案率。今年前半年,受理的139件民事案件,结案114件,判决仅11件,调解结案98件,调解率高达85%。在发扬以往传统调解工作优势的基础上,他们还把互联网先进技术引入案件调解工作之中。今年2月17日,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法庭值班干警张洋洋接到来自河南商丘市一位女当事人史某某的电话,询问法庭以前通知的案件开庭时间是否有变。赵鹏飞庭长得知后立即召开全庭人员视频会议
。经商议并取得院机关信息科工作人员的同意和支持后,告知远在他乡的双方当事人,案件原定的2月20日开庭时间不变,届时打开手机实行“掌上开庭”。当事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表示同意。当天10时,案件审理准时在互联网庭审系统上开庭,线上庭审40分钟后,法官征求双方调解意见,并耐心做其劝解工作,最终顺利达成调解协议。随后,互联网庭审系统通过语音识别自动生成庭审笔录,书记员校对更正后并通过在线扫描二维码将庭审笔录发给双方当事人,当事人在手机客户端签名确认后,法官当即出具民事调解书,案件顺利调解完毕。该案件由系统同步录音录像,闭庭当晚将统一生成档案资料,确保线上调解全程留痕。原告接收到生效的法律文书后以短信的形式感谢法官,内容为“千里司法,公平正义网上联,隔空调解,为民情怀天可见”。
创新诉源治理 融入乡村振兴 “大合唱”
司法实践中,推动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普遍运用、有效推进诉源治理已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现实需要和迫切要求。人民法庭是法院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是接触人民群众最敏感的末梢神经,也是人民法院形象的最集中体现,在“多元协同参与”的诉源治理和乡村振兴“大合唱”这台农村大戏中,人民法庭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北景法庭一班人在赵鹏飞庭长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了诉源治理的“北景法庭之路”。
做法一:组建微信群,勇当诉源治理的领跑者。北景法庭多年来建有一本辖区内各村委干部信息台账,并且不断更新、不断丰富其内容。在此基础上,赵鹏飞庭长于今年1月份组建了一个“掌上法庭”微信群,与农村主干及人民调解员随时保持网上联系。目前进群人数在100名以上,且不断增多,赵鹏飞庭长发出的信息在200条以上,内容包含最新司法解释、身边典型案例、农村涉法敏感话题、临猗法制动态等内容。与群友互动的信息也不在少数,有法律咨询的,也有请求指点迷津的,更有互谈感受的。今年1月上旬,网友在微信群看到法庭工作人员不畏严寒、背上国徽在农家院里开庭审案。一位名为“沧海一粟”的网友留言“身背国徽沉甸甸,轻车简从下民间,炕头嘘寒又问暖,情意深切春满院,初心不改记宗旨,使命必达好党员”。“掌上法庭”微信群的作用不仅拉近了法庭工作人员与农村“两委”主干以及人民调解员的情感距离,而且对指导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用网友的话说,他们调解案件心里有了底气,工作更加接地气,是“掌上法庭”为他们增加了做好调解工作的勇气,带来了成功调解的“运气”和“福气”。
做法二:尝试诉前调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外。法庭此前并无此项任务,为了有效推动辖区内的诉源治理工作,赵鹏飞庭长主动向院长请缨,得到了院领导的政策支持,把本属县上诉调对接中心的活儿“揽过来”。事实证明这条路走对了。自4月1日起至6月30日短短3个月的时间,受理90件,成功调解33件,司法确认16件,进入诉讼程序28件,其余正在调解当中。“通过下半年的努力,全年减少民事案件立案80-100件是很有把握的”。赵鹏飞庭长信誓旦旦地说道。
今年春季,法庭接连收到了数起农资销售商诉果农赊欠肥料款案件,多数尚未进入诉讼程序。法庭同志集中力量和村委会调解员联调联办,他们进村入园,夜间登门,硬是把9起标的在近20万元的购买农资欠款纠纷案化解在诉讼之外。他们的调解策略是,按照“欠账必还,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思路做果农的思想工作,按照“去年遭霜冻,眼前正春耕,分三次年底还清行不行”的思路做农资供应商的思想工作,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为了做好诉前调解工作,法庭从众多辖区内人民陪审员的队伍中筛选出景世东、王新星两位有调解工作经验的“老将”为常年驻庭陪审员,主要负责诉前和庭前调解工作。常言说得好,“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实践证明,法庭的选择没有错,两位老同志不辞劳苦、不负重托,为法庭赢得了荣誉,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他们总结的“笑脸迎进门,开口问声好,先倒一杯水,再让一把椅,听完你诉说,然后再商量”调解经验受到了前来法庭视察工作的省高院和市中院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去年11月份县委政法委组织开展主题为“人民在我心中”的演讲比赛,北景法庭法官助理郭晓蓉以“无袍法官的情怀与担当”为题讲述了两位驻庭陪审员的感人事迹,获得了三等奖。
北景法庭是山西省高院2015年授予的一流法庭,今年4月份对全庭办公条件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了一次升级改造。现有员额法官(庭长)、法官助理、书记员、内勤、法警、驻庭陪审员共“七员大将”。每人手头都有一本“法律咨询登记册”和“调解案件登记册”,他们把为老百姓答疑解惑、提供法律服务、化解民间矛盾纠纷当成了自己经常性的工作,每时每刻“不掉线”,全年坚持“不断档”。
做法三:充分发挥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素质高、能力强、公道正派的老同志在民间矛盾纠纷化解中的积极作用,是北景法庭一贯坚持的工作作风。让他们这些有威望的人士在构建和谐社会、参与乡村治理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今年1月中旬,北景法庭受理了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原告杜某系长治市沁源县人,2019年10月上旬在被告王某的塑料再生企业上班工作中被封袋机挤压右手,造成第五节掌骨骨折、拇指损伤并伴有局部烧伤。事后被告将原告送至运城华康医院治疗。后因赔偿事宜协商未果诉至法庭。庭长赵鹏飞深知解决此案件的难度较大,一方面打工受伤的是外地人,疫情期间来往不方便,属于弱势群体,理应同情,但赔偿请求过高,恐难满足要求。另一方面被告是与法庭几位同志有一面之交的“熟人”,企业规模不大,效益欠佳,赔偿一个上班不到半月时间的临时雇工巨额损失,做其思想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犹豫之际他想到了调解工作中的“五老”。于是他和两位驻庭陪审员深入被告所在的三管村,寻找与被告熟识的老党员、老干部,共同登门入户做被告工作。果然很奏效,被告答应赔偿但不能漫天要价。赵鹏飞法官趁热打铁,电话联系原告释法说理,终于商定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赔偿方案。3月24日,双方当事人共同按约来到法庭,签订了调解协议,约定被告分三次赔偿原告医疗费等各项费用共计14万元,同时约定原告继续留在被告企业上班。双方当事人事后分别为法庭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
延伸司法服务 伴演普法宣传 "协奏曲"
下乡办案、巡回开庭审案是宣传法制、普法教育的最佳形式,也是北景法庭的常年“必修课”。今年1月10日,赵鹏飞庭长带领全庭人员背上国徽,带上庭审办公用具,前往北景乡东阎村第二居民组王某俊老大娘家,在农家土炕上开庭审理并成功调解了一起赡养纠纷案,在当地干部的配合下,最终解决了87岁老人的赡养问题。数10位村民围观了这场特殊的庭审活动。1月16日的《运城日报》以“农家土炕上的温情调解”报道了这起炕沿上的普法行动。这样的场景对北景法庭来说何止是一次两次。用赵鹏飞庭长的话说,“法庭审理的每一起案件都是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通过下乡进村开庭审理案件,让群众能够面对面地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和温度,让法律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进而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风尚”。这就是新时代人民法官的“疆”与“界”。
北景法庭的普法宣传工作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裁判文书网上公开,今年前半年共完成166件,庭审同步录音录像87件,网上直播72件,不仅让阳光照进了司法的每一个角落,而且促进了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宣传,树立了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二是借助上级法院和当地政府的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审判实践中的案例故事,宣传教育更多的公众尊法守法,依法办事。今年共向省市两级法院官方网站发布案例信息10余条,本县的“临猗法治”网站每月都刊载有北景法庭送来的典型案例素材,使普法宣传工作插上网络的翅膀,走进了千家万户。
说起下一步北景法庭的普法宣传工作,获得过省高级人民法院二等功的赵鹏飞庭长信心十足地说了三句话“建立三个法官工作室,讲好四堂法制教育课、对接五个矛盾化解职能部门”。计划虽不宏伟,但很实在,也很接地气。相信北景法庭在赵鹏飞庭长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奋发有为,一定会走出一条更加辉煌的金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