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的垣曲实践
来源:运城长安网 | 责任编辑:王英 | 发布时间: 2020-08-13 17:39
运城长安网讯 今年,市委书记丁小强提出了“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乡镇以下”的工作要求,市政府将其列为年度十件民生实事之一。通过系统学习,广泛讨论,深入思考,我们充分认识到:这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省委“三零”单位创建工作的具体实践,更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解决当前基层突出问题的有效载体。为此,垣曲县集中精力抓矛调,大张旗鼓创“三零”,干群一心保稳定。目前,1个县级、12个乡镇(社区中心)、11个社区、71个村矛调中心初步建立,基本达到“五有”标准。今年1月至7月,全县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32起,调解成功525起,信访案件同比下降82.7%。
“四个坚持”探索垣曲模式。矛调中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群策群力、和衷共济。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将矛调中心建设作为“三零”单位创建和平安垣曲建设的主抓手,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安排、靠前部署,县委副书记、分管副县长一线作战、现场办公,研究制定了“重点打造、示范引领、典型带动”的总体思路,在县乡村三级同步打造,以点带面,厚植“土壤”,整体推进。二是坚持党建引领,在县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成立临时党支部,在乡镇和社区中心12个司法所采用“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三种模式,建立10个党支部、1个联合支部,构建了“党建+矛调”新模式。三是坚持部门联动,县委政法委、县委组织部、法院、公安、司法、信访、财政等部门协调联动,县委政法委和县司法局科级干部分点包片,各乡镇书记、乡镇长、包村干部各司其职,全力打好矛调中心建设主动仗。四是坚持问计于民,充分征求司法所长、村干部、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和广大群众意见,健全完善“三调四联”机制,确保了场地就近便民、制度能接地气、流程便于操作、人员群众信服。
“三个层次”彰显垣曲特色。县乡村三级矛调中心,层次不同,功能不同。在村级突出“全面摸排、就地化解”。重点打造5个村级示范点和3个小区示范点,围绕一地办理,一次化解,明确网格员、巷道长职责,筑牢维护安全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充分利用“三官一律”“两会一队”、调解员等人员贴近群众的优势,确保矛盾随时掌握,就地化解;在乡镇突出“功能整合、处置在小”。把矛调中心建设与司法所精品工程建设相结合,完善了司法所党的组织、队伍、业务、制度、阵地和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健全普法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心理咨询和公共法律服务等基本功能,为群众就近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在县级突出“系统治理、案结事了”。建立“4628”综合性服务机制:一是整合综治中心、信访接待、矛盾调处、心理服务“四个平台”,为群众提供受理、调解、心理干预、司法确认、跟踪回访等全流程“一条龙”服务。二是扶贫、交通、金融、市场监管、林业、畜牧“六大领域”调解组织常驻,实现了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访一地”的目标。三是组建28人的调解团队,对重大疑难纠纷和群体性纠纷建立“3+X”会商研判机制,真正达到案结事了、事要解决的目的。
“五个变化”初现垣曲成效。工作开展以来,垣曲县基层治理出现了五个积极变化。一是群众依法办事的观念得以强化,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现象多了;二是基层治理能力普遍有了新提升,在察民意、解民忧、办实事、解难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素质能力有了新提高;三是淳朴民风得到传承弘扬,“不讲理”的人少了,“身边好人”变得多了;四是基层法治服务不断健全,一批垣曲法治微电影、法治文化阵地、法治文艺作品的打造,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五是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依托工作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变得更强了。
“四个贯穿”感悟垣曲启发。实践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强化了对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理解,进一步领悟了开展“三零”单位创建的丰富内涵,对做好下一步矛调工作有了新的启发:一是必须把落实主体责任贯穿始终,只有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担当有为的党支部书记、行之有素的干部队伍,矛调工作才能进展更顺、效果更好;二是必须把践行群众路线贯穿始终,只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始终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我们就一定能够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三是必须把坚定文化自信贯穿始终,传承弘扬皋陶文化等乡土法治文化,在文化的基础上推进“三治融合”,让广大群众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四是必须把服务大局贯穿始终,我们把矛调工作与当前重点工作有机结合、互促共进,既丰富了工作内涵,又促进了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