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司法 >

筑牢基层维稳的“第一道防线”

来源:运城新闻网 | 责任编辑:张晓婷 | 发布时间: 2020-10-19 10:06

  筑牢基层维稳的“第一道防线”

  ——永济市城西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工作纪实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人民调解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其作用发挥直接关系到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永济市城西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创新工作机制,将绝大部分矛盾纠纷化解在了基层,为永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五个到位”助推调解组织全覆盖

  永济市城西街道下辖17个行政村、8个社区,总人口7.4万余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征地拆迁、土地流转、农民工工资、物业管理等引发的矛盾纠纷逐渐增多。

为有效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永济市城西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坚持队伍素质能力到位、组织建设网格到位、制度建设规范到位、机制运行衔接到位、经费保障落实到位等“五个到位”,为扎实做好调解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队伍建设上,城西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了4名政策法律水平较高、调解经验丰富的专职人民调解员,并建立了“专家门诊”;在村和社区,择优推选26名调解员充实到人民调解委员会,相当于“普通门诊”,共同组成了城西街道人民调解员队伍。

在机构网格建设上,纵向成立了街道、村(社区)两级调解委员会,横向建立了物业纠纷、土地纠纷、环境保护、医患纠纷等行业性调解委员会,实现了全覆盖。

在制度建设上,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度、学习培训制度、纠纷排查预警研判制度、统计分析和档案管理等系列制度,完善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流程。

在机制运行上,建立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多元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形成了党政领导、政法牵头、街道主导、司法所指导、部门联动的运行新机制。

在经费保障上,永济市财政每年列支4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人民调解工作。街道调解委员会补助经费、专职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以及案补经费按月发放,充分调动起了调解员的工作积极。

  “只有离得‘近’,才能发现得‘早’、解决得‘快’,让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基层人民调解网络建设至关重要。”城西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陈锦霞介绍说。

  目前,永济市城西街道有12个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8个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3个“个人品牌”调解室,实现了辖区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同时,当事人申请调解可以做到“当天申请、当天受理”,基层调解已成为街道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的首选方式。

  “123456”工作思路形成工作合力

  随着矛盾纠纷的日趋复杂,单一的纠纷解决机制已难以适应形势变化需要。

  近年来,城西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总结形成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123456”工作思路,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街道。所谓“123456”工作思路,即“确立一种理念,筑牢两道防线,融合三种手段,畅通四条渠道,深化五调对接,用好六支力量”。

“确立一种理念”,就是确立“调解的是矛盾,调顺的是民心,调稳的是党的执政根基”;

“筑牢两道防线”,就是通过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群众自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融合三种手段”,就是融合“情、道、法”三种手段化解矛盾;

“畅通四条渠道”,就是畅通市(县)、镇、村三级调解渠道和行业调解渠道,确保各类矛盾纠纷都能得到有效调解;

“深化五调对接”,就是建立诉调、检调、公调、访调、政调五大对接机制;

“用好六支力量”,就是用好治保员、民调员、巡逻员、网格长、一村一警、心理咨询师六支力量。

  2019年9月,甘肃籍柴某在永济务工时不慎从钢梁上摔下来,被工友送往永济市人民医院做了修复手术,经过一段时间的疗养基本康复。包工头王某在住院期间也积极支付了一切入院费用,但在后期治疗和赔偿的问题上,两人谈了几次都未达成一致。柴某想尽早回老家甘肃,家人陪护和照顾也方便,遂向王某索要二次手术费及伤残、误工等费用共计10万元,但王某却因索要费用太高拖延不给,双方迟迟达不成协议。得知此情况之后,城西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与永济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一起做包工头的思想工作,并按国家赔偿标准给他们算了一笔账。经过几次协商,最终双方达成协议:由王某再支付给柴某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伤残补助金、后续治疗、精神损害赔偿等费用共计80000元,分两次付清。最终,柴某及家人顺利拿到赔偿款回到甘肃老家。

  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与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依情、依理,并运用“123456”工作思路,对当事人耐心劝导,引导当事人依法解决问题,最终使当事人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平息了纠纷。

  “三种调解工作法”提升调解成效

  调解员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矛盾纠纷的调处结果,城西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员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了三种调解工作法:

一是分时调处法。针对矛盾纠纷的不同发展阶段,在纠纷初始时,上门做好思想工作,把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在纠纷发展过程中,主动到现场进行化解;在矛盾纠纷平息后,做好上门回访,督促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确保息事宁人。

二是分层调处法。对于一般的纠纷,由基层调解人员现场调解;对有影响的纠纷,由街道调委会与相关部门联合调解;对于影响大、涉及面广的群体性事件,及时上报永济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集中力量化解,把纠纷解决在可控的范围。

三是分类调处法。针对纠纷的不同性质特点,采取面对面与背对背相结合、法制教育与乡村民约相结合、解决问题与沟通感情相结合、直接调处与借用外力相结合等办法,找到矛盾纠纷的症结所在,摸准当事人的“脉搏”。

  为保证调解员的整体专业素质,城西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制度,每月召开例会,组织调解员学习法律政策、时事政治和调解方法。此外,还不定期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组织调解员对疑难或典型案件的调处技巧进行讨论和学习,通过互相交流提升调解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同时,建立岗位责任制度、纠纷排查预警研判制度、统计分析和档案管理等系列制度,规范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流程。

  调解工作要“有始有终”。“始”是指调解员从做好矛盾纠纷登记开始,“终”是指完成卷宗记录和回访。根据永济市司法局的制度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对于纠纷调解已达成者或未达成者一律要执行回访制度,特别是对重大疑难纠纷,调解员要定期进行回访,做好详细记录并存档。回访时,对于已经完成调解的案件,调解员要督促当事人严格履行调解协议,将矛盾纠纷彻底化解。

  永济市城西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陈潼兰说:“回访有助于调解员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新的矛盾纠纷苗头,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实现‘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同时,还可以清楚知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进一步完善调解工作。”

  近三年来,永济市城西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处矛盾纠纷951件,调解案件涉及的金额最少的有165元,最多的有121万元,调解成功率达99%,受到了当事人的一致好评,有力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记者 邢智轩 见习记者 南 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