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这封信,讲的是全世界都读得懂讲得通信得过的共同语言
来源: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 责任编辑:杨润丽 | 发布时间: 2019-11-11 09:06
双11前夕,各国专家齐聚中国广州,研究如何为国家间的“大买卖”提供保障。
10日,中国法治国际论坛(2019)在广州开幕,来自中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的40余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约400余名代表参加论坛。论坛开幕当日,他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
这不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类似论坛。2018年7月,“一带一路”法治合作国际论坛在北京开幕,会后曾发布共同主席声明:“一带一路”是践行国际法治的新平台、促进国际法治的新动力。时隔一年,再商“一带一路”国际法治,说明中国对这个问题的关心实打实。
“一带一路”为什么这么看重法治?长安君觉得可以用三个词解释:
第一个词:信任
毋庸讳言,但凡是有交往,就难免会产生纠纷,“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自然也不能跳出这个规律。
要看到,正因为“一带一路”发挥了作用,促进了企业间、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在频繁的经贸交往中,才会产生纠纷——只有“老死不相往来”,才不会有分歧和误解。当然,正视纠纷的起因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妥善解决。
截至2019年7月底,中国政府已就“一带一路”与136个国家签署合作协议。这些国家的政治和法治状况复杂多元,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更有不同的法律,尤其在国家安全、反垄断、环境保护、劳工、税务以及行业限制等方面都有迥异的规定,相关政策与法律还经常因外部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以不变应万变,法治从来是化解纠纷的唯一解。把“一带一路”放在法治的框架里,人们对发展才有更加稳定的预期,面对不确定性与日俱增的世界,各国之间才有共同携手应对风险的信任。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良好法治环境和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这就是当今世界,谁都读得懂讲得通信得过的共同语言。
第二个词:“实惠”
“一带一路”关注民心相通,努力通过改善民生造福各国人民。
六年多来,“一带一路”沿线上崛起了马尔代夫有史以来第一座大桥中马友谊大桥,年发电量约32亿度的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中欧班列已经联通亚欧大陆16个国家的108个城市,让世界互联互通……从首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算起,中国向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了20亿元紧急粮食援助,实施“幸福家园”“爱心助困”“康复助医”等项目各100个。
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
谁能想到,这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援助,反而成了西方国家攻击中国的口实。他们攻击中国正在垒高“债务陷阱”,全然不顾前些年还在指责中国没有尽到“国际责任”。与他们的指手画脚相反,正是有些西方国家奉行的单边主义政策,加剧了国际经济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如果明天有没有面包吃,要取决于几万公里外别国的大人物,则苍生何辜?
澄清事实靠法治。
借助于“一带一路”提供的机会,一系列双边、多边的协议协定,在国际法治的框架里把世界联通在一起,不仅给合作带来更强的抗风浪能力,也让“一带一路”为各国带来的实惠变得更加清晰透明。把法律和规则定好,明确什么样的承诺需要履行,履行不了该怎么承担“违约责任”,这种责任的边界又在哪里,才能让精力聚焦在共同发展上。
在法治的放大镜下,“陷阱”的谣言不攻自破,把“实惠”明明白白地留在“一带一路”的沿线,造福各国人民。
第三个词:“共赢”
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足够温柔。
这大概是39名越南偷渡者丧生英国货柜时,大家的共同感受。众所周知,和大部分全球共同的问题一样,偷渡问题的真正罪魁祸首不是打击是否有力,而是全球增长动力不足和贫富分化严重。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提出要塑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及其倡导的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在这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国际法治的权威不应来自力量对比,而应来自共同利益、共同参与和共同认同。“一带一路”的法治实践,将会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大议题带来新的曙光。
人类从来没有熄灭对更美好未来的崇敬,但之所以有时停留在梦想中,是因为缺乏了公正的国际法治。坦率说,历史上由西方大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在不少重大时刻上由于偏袒和无力,几度沦为笑柄。这个关头,“一带一路”提倡的共商共建共享,为世界提供了建构法治的新思维。
“一带一路”不只是经贸的“单兵突进”,还有法治相伴,提供保障、比翼齐飞,共同保证着“一带一路”稳行致远,为沿线人民的生活带来优裕,更为他们承诺一个平等与公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