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政法文苑 > 表里河东 >

潘候:一朝四显宦

来源:运城晚报 | 责任编辑:鲁高 | 发布时间: 2018-12-07 11:54

  临猗县有一个潘候村,属角杯乡,紧靠黄河岸边,对岸为陕西大荔。

  民国以前潘候村属永济,民国36年(1947年9月),永济和虞乡合并为永虞县,潘候和其相邻的梁家坡等村划归为临晋县。1954年8月,临晋和猗氏合并为临猗县,潘候村始属临猗。上世纪90年代,潘候和梁家坡为一个行政村,人口 1900余。清代时的潘候不过数百口人,但就是这个小小的潘候村,那个时候却孕育出四位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颇有政绩的显宦。


  崔纪(1693~1750),原名珺,字南有,号虞村,另一号定轩。清圣祖康熙五十六年(1717)中举,次年考中进士始入仕途,任翰林院庶常馆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世宗雍正四年(1726)充福建乡试副官,次年充会试同考官。雍正七年(1729)充日讲起居注官,迁国子监司业,再迁祭酒。高宗乾隆元年(1736)提督顺天学政,不久,迁詹事府詹事,再迁仓场侍郎,至署理甘肃巡抚,第二年擢陕西巡抚。

  崔纪到任后,认为陕西同山西一样,地处黄土高原,十年九旱,自然灾害频仍,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开渠引水和凿井取水。于是,他便下令各级地方官员组织民众将旧有被泥沙壅塞,渠破渗漏,岁久冲坍的渠道全部保质复修,有条件的地方还开挖增设新的渠道,不到一年,全省可以利用灌溉的新旧水渠则达70余条,有水渠地方的大片农田基本上能资以灌溉。为了使以上水渠不再遭湮废,崔纪还下令委派专人管理,定职定责,确保渠道畅通。

  陕西全省内河流不多,开渠引水只能缓解部分地区旱情,他吸取了晋南普遍使用凿井灌田之法,决定在全省实施凿井取水灌田。崔纪十分了解农民的实际困难,他上奏朝廷请示将地丁耗羡银借给农民作为凿井资金,井成之后田亩不按水田起科。乾隆皇帝对此举极表赞成,并批拨银两予以支持。短短的几个月内,全省开凿水井达7万余口,“凿井数万,民赖其利”,这些有水井的地区,当年的农田就获得了较好的收成。于是农民凿井者日益增多,凿井取水灌田之法,在陕西省逐渐推广起来。

  乾隆三年(1738)崔纪离开陕西转任湖北巡抚。他到任后带领官员访查民情,依据湖北实际:一是督导百姓大修堤堰,以防江河水涨溢成灾,同时又下令有条件的地方开凿池塘,以防天旱时缺水;二是设建育婴堂,严令禁止溺死女婴;三是律令严禁盐商横暴盈利肆意盘剥百姓。崔纪施行的这些举措,特别是抑制盐商之举,实得湖北百姓之拥护,但却令一些盐政巨头和富商之不满……乾隆五年(1740)他被免去湖北巡抚之职。

  乾隆六年(1741),崔纪被启用任国子监祭酒。九年(1744)乾隆帝召见崔纪,得知他读五子书时便命作《太极图说》,崔纪提笔一挥而就。时年秋,崔纪充顺天府乡试副考官,提督江南学政,之后因父病故回籍守制。乾隆十四年(1749)任山东布政使,时山东连年遭灾,百姓借官谷累计达数百万石,崔纪奏准以部定每石6钱之价改收折色,以省百姓运送之费,减轻农民之苦。乾隆十五年(1750)受命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衔再提督江苏学政。此时的崔纪已是病魔缠身,但他仍带病按试,守职守责,结果病情加重,逝于江宁(今南京)官署,终年57岁。

  崔纪也是一位相当有素养的学者,一生虽历多种官职,但仍能在公余,潜心研究学问,著书立说。著有《周易讲义》12卷,《学庸讲义》2卷,《论语温知录》2卷,《读孟子札记》1卷,《读周子札记》1卷和《诗书讲义》等。


  崔琳(1687~1756),字元圃,号嵋右,雍正元年(1723)中举,次年又中进士及第而入仕途。初任曲馆纂修,后又历广东清吏司主事、河南副考官、贵州道监察御史等。因政绩突出,他被调回京,掌管京畿道事,外任江南苏松兵备道,后又任山东多地兵备道数年,再调回京授朝议大夫。一次巡视罗山(今河南罗山县),他发现当地一张姓土豪与观中道士结党为奸,互相勾结,私刻官印,讹诈百姓,拐骗妇女,伤天害理,无恶不作,称霸一方,河南中州诸多地方百姓亦受其害。某些州县官吏竟视若无睹,不问不管……崔琳一行完全掌握这一犯罪团伙的罪恶后,秘密遣派兵卒将张姓土豪和观中道士擒拿,且公开就地处决,百姓拍手称快,此举也维护了社会安定。乾隆二十一年(1756),崔琳病逝,终年70岁。


  崔绎(1712~1789),字思敷,号静轩,雍正十三年(1735)中举,初入仕途授闻喜县教谕,后迁浑源(今山西浑源)学正。其间因显绩,他被荐派往福建任福清(今福建福清)县令。福清为海滨之地,时盗贼猖獗,百姓不得安宁。崔绎决定户编保甲,层层防范,并下令役卒全县缉查,严厉惩办,终于遏制了盗贼。继福清县令后,他还历泰宁、南清、龙溪(均在福建)三县县令,政绩皆突出,特别是离任龙溪时,民念其德,百姓曾欲为他建祠赋等。后崔绎又历福州(今福建福州市)海防同知,肇庆(今广东肇庆)知府,乾隆五十四年(1789)病逝,终年78岁。

  潘候还有一位显宦崔龙见,乾隆二十六年(1761)中进士,历官陕西南郑知县、乾州知府,四川顺庆、荆州知府等职,皆有政绩。

  运城古称河东,历史上有五大名门望族,即闻喜裴柏村的河东裴氏家族,世居汾阴(今万荣)的薛氏家族,世居解(今虞乡一带)的柳氏家族,世居龙门(今河津)通化(今属万荣)的王氏家族,世居夏县小晁村的司马家族。以上这些望族起始的轴心之地,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和人文环境。临猗潘候村出现的几位显宦,有四位十分有政绩,且皆为知府以上的显宦,在古河东之域,亦是为数不多。 (贠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