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映像|绛州三楼:述说古城繁华
来源:运城新闻网 | 责任编辑:王英 | 发布时间: 2021-07-21 11:44
绛州三楼 述说古城繁华
记者 薛丽娟
绛州三楼指钟楼、鼓楼、乐楼,位于新绛县城西部的高垣之上。钟楼在南,简约大方;乐楼在东,美奂华丽;鼓楼偏北,高大巍峨。三楼各有特色,参差错落分布在一个缓坡上。从渊源上讲,这三座楼都是原绛州署大堂的附属建筑。
我国有钟鼓楼的地方很多,唯绛州三楼并峙,而且完好如初地保存至今,这在全国也属奇观,不禁让人想象古绛州曾经的繁华。
鼓楼:知州带头 为民修楼
鼓楼,是绛州三楼中最巍峨的建筑。其筑在七星坡顶端西侧,据碑记创建于元代至正年间,明清均有重修,楼身三层,自下而上逐级相应收缩。
鼓楼现存木结构为明代遗构,因年久失修,2014年进行抢救性翻修和彩绘后,又一次焕发出新的风采。
鼓楼基址宏大,砖石混砌而成,东西有拱形洞门相通,常有附近居民在此乘凉。据他们说,以前经常登高望远,四周风光尽收眼底。近来,因保护文物,二层不能再登楼,但从楼一侧可以看到新架的四面鼓,十分气派。
据新绛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杨英杰说,在元代以前,鼓楼这里只是一个谯楼(瞭望楼)。在古时,鼓楼是报时报警用的。
公元1347年,李荣祖出任绛州知州。此时的元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朝不保夕。初到任的李荣祖发现,作为历史名镇的绛州竟然连个鼓楼都没有,这在乱世中如何保城?建鼓楼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但绛州财政收不抵支,让他焦虑。思来想去,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当地乡绅捐款。一动员大家都应了,然而没人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他带头捐出了自己一个月的俸禄,最后带领大家终在公元1348年的冬天建成了这座鼓楼。
鼓楼之下的门洞十分宽阔坚固,里面的一些设计足以显示古城防守之严密。据当地人说,这里曾是古绛州的城门所在地。
几百年岁月更迭,但背后所蕴藏的一代廉吏忠于职守、迎难而上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钟楼:金代铸钟 警钟长鸣
钟楼,是三楼中地势最高的,居高临下。整个建筑比较小巧,别具匠心,台基耸立,楼身四面都有洞门,门边嵌有四副石刻楹联。楼顶为十字歇山顶,上面的琉璃瓦饰十分华丽。
据新绛县志记载,三楼中,钟楼历史最早,为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所建,后因失火尽毁,又在废墟上重建,元、明均有重修。现存建筑为明万历年间遗构,清代有修葺,在1979年和1994年两次翻修,焕然一新。
钟楼内悬有一口金代铸造的万斤铁钟,钟音雄浑,声震四野。这是绛州人金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自己铸造的我国现存最早最重的铁钟之一,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因铸造技术科学先进,钟声清脆、洪亮,夜间可声闻数十里。绛州因其手工业的发达,素有“七十二行城”之美誉,铸造业自唐代以来就非常发达,曾以“天下铸炉九十九,绛州三十”而成为当时的铸钱重地。
关于这口万斤铁钟,背后还隐藏着一段让人肃然起敬的悲壮传说。
北宋末年,金国铁骑跨过黄河,直逼宋都开封,宋徽宗、宋钦宗被俘。流亡杭州的赵构建立南宋,黄河以北领土划归金国。
尽管绛州被朝廷划归金国,但当地百姓和士绅内心并不服从金国管理,他们加固城池,几次将前来接收的金国兵马拒之城外。金国几次接收城池未果,遂欲强攻。绛州军民奋起抵抗,与金兵展开激战,终因寡不敌众,绛州失守。城破后,金兵疯狂报复,残害绛州军民3000余人。
为纪念这段苦难历史,绛州人以铸钟为名义,提醒后人不要忘记先辈的付出,珍惜和平。
乐楼:演绎人间 悲欢离合
乐楼在三楼中,位置超脱,上仰鼓楼,背依钟楼,目光所及的每一块砖瓦都散发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乐楼的创建年代不详,现为明代遗构。因年久塌圮,1983年有关部门予以抢救性维修。乐楼坐南面北,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前檐插廊。其台基十分高,约有2.5米,明间宽大,并有抱厦一间,屋顶中间凸起,犹如阁楼形制,据说上下可以同时演出。
乐楼正对面便是著名的七星坡,与坡顶的城隍庙城遥相呼应。据说,此乐楼为酬神演戏之戏台,又是城内过年过节戏曲活动的主要场所,台前坡道宽广呈倾斜状,观众可以就势观看演出,不受任何遮挡。
像这种两层建筑的戏台和利用倾斜状坡道看戏的独特建筑,在全国并不多见。
在这座舞台上,演过千回百转的悲欢离合,看过衙坡走过的芸芸众生,也寄托了人们企盼的盛世之音。
据老一辈人回忆,逢年过节或是时逢庙会,乐楼上下两层同时开唱,上面演皮影戏,下面演蒲剧,精彩异常,热闹非凡。
这悠久雄峙的绛州三楼,辉煌壮丽,各有千秋,既向前来观光的游客展示着绛州古城的独特神韵,也向后人讲述着新绛不同凡响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