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政法要闻 > 运城政法要闻 >

运城新格局!走出去引进来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来源:半月谈 | 责任编辑:张晓婷 | 发布时间: 2019-01-04 10:00

原标题:山西运城:走出去引进来 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半月谈记者 王飞航

timg (5).jpg

da8e9e145ac34d87bc7ed988288d11e2.jpeg

  2018年2月,举办“古中国·大运城”民俗文化旅游节;3月到6月,举办美丽乡村百花节;7月,成功举办首届“五小企业”(群星灿烂)工业产品博览会;9月,举办关公文化旅游节;10月,举办首届山西·运城特色医药交易博览会;11月,举办第三届山西·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

  2018年,运城集中打好自然禀赋、历史文化、现代农业、产业特色、人口大市、教育强市、特色医疗等对外开放“七张牌”,“三节三会”等各类活动高潮迭起、接连不断。1月—10月,运城游客数量和旅游总收入实现了24.9%和27%的高速增长。

  近日,记者在三国名将关羽的故乡——山西省运城市采访,从异常火爆的旅游市场,到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式交通网络,从日新月异的开发新区,从新型工业的火热车间,真切感受到了运城市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在成为推动运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走出去:对外开放赢得发展主动权


  运城是农业大市,也是山西煤炭资源最少的市。没有资源优势,更要转型发展,多年来运城市一直在寻求产业转型之路。

  运城市委书记刘志宏认为,运城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辐射中原,是山西对外开放的桥头堡。要推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区位条件,迈大开放步子,让对外开放新格局成为运城最大的优势。

  “如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必须来一次新的思想大解放;如何解放思想,必须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答案,必须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学取真经”。带着这样的初衷,2018年5月13日至18日,运城市党政考察团赴长三角地区三省五市,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地方,到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地方,以“加快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学习考察。

  6天时间,考察团成员目之所及,耳之所闻,切实感受运城与长三角地区在对外开放上的差距。大家在惊叹中共鸣——运城唯有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奋起直追,实现弯道超车,才能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跟上时代步伐。

  从2018年6月起,一场“思想再解放大讨论、改革再出发大实践、开放再扩大大学习”活动在运城市全面铺开。13个县(市、区)和30余家市直单位组织点对点外出学习考察343批,形成了5000干部浩浩荡荡下江南、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局面,成为改革开放以来运城强度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活动。同时,登门招商,邀请外地企业来运考察、投资、对接133批次,签约项目102项,意向投资高达630亿元。随后,运城市全市上下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上铆足了劲,下足了功夫,着力打造对外开放制度建设、营商环境、服务创新的“高地”。

  不到3个月时间,运城市县两级的政务大厅全部正式运行,市直48个部门的185项服务类事项基本实现即来即办,13个县(市、区)2464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集中到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以市级政务服务中心为例,目前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内,比国务院规定少6.5天,比省政府要求少3天。

  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截至2018年9月底,运城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48亿元,提前3个月完成全年省定任务。项目开工率达到69%,到位资金也达到了300亿元,走在全省前列;财政收入完成146.3亿元,同比增长26.3%。


  引进来:“凤还巢”带动创业创新热潮


  初冬时节,位于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包装印刷产业园项目建设工地,一派火热。这个由山西运城制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项目,2019年年底将竣工,届时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利税3.2亿元。

  谁能想到,运城制版集团是从运城走出去的一家外向型企业,仅境内子公司就有54家,境外子公司29家,生产规模及生产能力均居世界同行业首位,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制版集团。

  如今,这个“南飞”的大雁又回来,用董事长刘克礼的话说,是家乡的热土,开放的理念,让他重新回到了这里。和运城制版集团一样,一批从运城走出去的企业家和业界精英在“凤还巢”计划的鼓舞下,回乡创业。

  2017年以来,运城市以“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大人才观”,把64万运城在外人士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桥梁和纽带,在全国20多个省市召开了50多场座谈会,吸引大量的运商运才回乡创业。

  在永济市庄子村,17个温室大棚点缀在180亩的经济林中,格外亮眼。这是返乡创业人员朱薏霖创办的凯博嘉禾农业有限公司。朱薏霖2002年开始在西安创业,先后开设了7家石锅鱼、辣鸭头连锁店。2015年,她返乡创业,在庄子村大力发展农业采摘和乡村旅游。

  “‘凤还巢’计划对我们返乡创业人员是个难得的机遇。”从2017年9月开始,永济市镇村干部经常陪她挨家挨户做工作、签合同,帮她流转土地,帮她和深圳恩鹏公司达成投资5000万元打造运城市首家生态养老基地的初步意向。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已有2809名回乡人才进入运城市农村的“两委”班子,600多名担任主干;创办企业634户;吸引各类投资139亿元,带动2万人就业,为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泉。


  动能转换带动高质量转型发展


  2018年,运城市谋划实施了涉及三大类50个、总投资1567亿元的“3515重大工程项目”。其中,重大产业转型升级项目20个,总投资663亿元;50亿元以上的项目5个,30亿元到50亿元的项目4个。

  这些重大转型项目建成后,运城先进制造业占比可提高20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可提高15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将实现“翻番”。

  开放的优势也通过“3513”重大工程项目的开工不断显现,运城北站动车存车场扩建项目开工,停车线将由目前的2条增加到9条;运城4E级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在现有22条国内航线和3条国际航班基础上,运城机场将新增15个通航城市,到2025年客流量将达到600万人次。由此带来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将呈现“井喷式”“爆发性”增长。

  此外,投资20亿元的大运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二期项目进展顺利,纯电动轻型客车乘用车扩建项目年底完成厂房主体工程;建龙集团300万吨热轧卷板、160万吨优特带钢等项目已达产达效,到2020年实现产值500亿元, 中西部地区精品钢生产制造基地的目标即将实现。

  刘志宏说,如今,运城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发力,构筑了运城未来发展的新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