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政法要闻 > 中央政法要闻 >

杨景海讲述山西检察工作突破的奥秘

来源:山西政法 | 责任编辑:张晓婷 | 发布时间: 2019-03-07 09:43

  编者按:3月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播出第十三场“新时代四大检察”网络访谈,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杨景海就“精准服务大局,打造检察监督新亮点”接受访谈,谈及我省检察系统在公益诉讼、扫黑除恶、员额制改革等多个热点问题的亮眼成绩,具体内容如下:

  公益诉讼挽回国有财产损失2.3亿元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检察机关在行动。在开展“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涉汾河流域污染整治、保护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国有文物保护等5个公益诉讼专项活动方面:

  共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8606件,立案6178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6092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84件,法院审结54件,判决49件,判决支持率100%。通过公益诉讼,共挽回国有财产损失2.3亿元,督促收回欠缴的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9.1亿元。

  通过检察监督,形成了检察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之间“检察引导、多方联动、共同治理”的效应,做到了双赢多赢共赢的工作局面。在办理公益诉讼案件过程中,检察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刑事违法犯罪案件线索104件,公安机关立案66件。向纪委监委移送相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涉嫌违法犯罪线索22件,纪委监委立案25人,给予党政纪处分27人。

  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

  2018年,山西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黑涉恶犯罪1425件4574人,起诉538件2860人。监督立案32件85人,纠正漏捕283人、漏诉148人,追诉漏罪404起。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山西省检察机关制定完善了工作方案,明确阶段性“施工图”“任务书”,院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干,层层督责,实现“三个全覆盖”,办案力度、办案节奏明显增强。

  在办案中,针对一些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山西省检察机关建立了内部会商机制,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法律适用关,涉黑涉恶案件起诉结案率、起诉率保持较高水平。同时全面推行“捕诉一体”办案机制,强化提前介入侦查,依法快捕快诉,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山西省检察机关突出重点,把破网打伞作为主攻方向。对2014年以来办理的涉黑涉恶案件开展“回头看”,同步研判关系网、“保护伞”,发现涉黑涉恶犯罪线索67条,办案发现并移送黑恶势力“保护伞”线索118件79人。特别是运城侯氏兄弟“6·03”盗掘古墓葬系列案、太原张志勇、临汾蒋茂平等一批社会影响恶劣的黑恶势力犯罪案件,更是受到中央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检察官员额制改革不能搞平均分配

  山西于2017年开始了试点监察体制改革工作。如今,全面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已一年有余,在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增强司法办案质效方面,山西检察机关成效明显。

  一、办案衔接更顺畅

  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双重叠加的新形势下,山西省检察机关建立了配合有力、制约有效的“法法衔接”办案机制,为山西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贡献检察力量,共受理监察机关移送案件863人,退回补充调查138人,提起公诉809人,不起诉5人。

  二、办案力量更集中

  山西全省检察机关现有员额检察官1833人,办案力量更加向一线集中。配置员额工作中,打破了平均分配的思路,在市域范围内统一调配员额检察官比例,使员额配置向办案多的基层院倾斜。

  三、办案责任更明确

  山西省检察机关修订了三级院检察人员权力清单,将90%以上的案件决定事项授权给员额检察官办理,凸显员额检察官的责任主体地位。科学制定案件清单,明确13个业务类型149种案件,使办案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四、办案机制更科学

  积极推进“捕诉一体”办案新模式。对全省21所监狱开展巡回检察,发现问题360余个,发出检察建议和纠正违法通知书233份,排查涉黑涉恶罪犯261人,初查犯罪线索6件,监督深度力度明显增强。

  五、办案活动更透明

  山西省检察院建成了司法办案、检察办公、队伍管理、检务保障、检务决策、检务公开与服务“六大平台”,实现了“互联网+”检察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开通山西检察移动检务手机APP,及时公开案件信息和终结性法律文书,实体检察、网上检察、掌上检察“三位一体”智慧检务工作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