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山西的“高光时刻”
来源:山西日报 | 责任编辑:张晓婷 | 发布时间: 2019-09-06 09:52
感受山西的“高光时刻”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山西专场新闻发布会侧记
9月5日清晨8时许,离新闻发布会召开时间尚早,展厅里已经挤满了提前“踩点”的记者。
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山西专场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以“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为主题,山西站在国家级新闻发布会的舞台中央,站在境内外媒体的聚光灯下,讲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故事。省委书记骆惠宁、省长楼阳生生动而富有情感地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发出山西诚挚的邀请。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继年初在外交部蓝厅首场省区市全球推介后,古朴厚重、自强不息、奋力转型的山西,又一次精彩亮相。
此刻,人们在感受山西的“高光时刻”,展望一个富有生机、充满活力、阔步向前新山西的绚烂图景。
看,表里山河沧桑巨变
“习近平总书记讲,‘山西是个好地方’。山西简称‘晋’,古意是‘向着太阳前进’。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摇篮,是最早叫‘中国’的地方。山西也是一片红色土地,是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及三大主力师所在地,是华北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和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是解放战争期间大批地方干部南下东进的战略基地。”省委书记骆惠宁热情洋溢的开场白,从不同侧面勾勒出山西历史之厚重,为媒体打开了认识山西、感知山西、读懂山西的一扇窗。
七十载春风化雨,七十载砥砺奋进。山西发生了哪些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怎样的历史性成就?正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奋进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上?随着骆惠宁书记的介绍,现场媒体记者将目光聚焦自强不息的山西,把镜头对准奋力开拓的山西。
数字,是最有力的例证。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山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科技进步、社会民生等方面均取得伟大成就。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16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6818.1亿元,增长1050.1倍,年均增长8.2%;全省三次产业比例由1952年的58.6:17.2:24.2演进为2018年的4.4:42.2:5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52年的126元提高到2018年的3103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52年的74.8元提高到2018年的11750元,分别增长245倍和156倍……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山西为共和国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自身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70年来,山西经济建设实现了由百废待兴到百业俱兴的历史巨变。”骆惠宁书记作主题发布时,从四个方面介绍了70年来的辉煌成就,展示了黄土地上的梦想荣光。
7年,是70年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发展始终关心关怀关爱,对这块红色土地上的人民始终念兹在兹。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西视察,为山西发展指明了转型发展的金光大道,推动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2018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16818.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全国快0.1个百分点;2017年以来连续8个季度经济增速均保持在6%以上。工业领域,非煤工业增加值增长8.2%,引领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其中,制造业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6.4%。全省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结构优化、动能增强、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特征和态势,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山西,也是全国的一个缩影。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山西始终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印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新山西,在共和国逶迤而又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上,浓墨重彩地画下了绚丽多彩、光辉灿烂的一页。
详实的数据、生动的案例,让参加发布会的记者直呼“想不到”“解渴”,也吸引着他们继续深入思考、一探究竟。
听,转型发展铿锵足音
发布会现场,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数十家境内外媒体的记者,聆听精彩的山西故事,感受新时代的奋进步伐。提问环节,记者纷纷举手争取提问机会。省委书记骆惠宁、省长楼阳生对媒体关心的话题逐一作答。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这对于山西来说是巨大的发展机遇,各方面也高度关注。请骆书记谈谈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意义以及总体考虑?”骆惠宁书记主题发布刚刚结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就迫不及待地提了一个记者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山西是煤炭大省,曾点亮过全国一半的灯。现今,山西已坚定走上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之路,煤炭领域正在‘减优绿’,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对煤炭的依赖已经降低。当前,我们正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抓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现从‘煤老大’到‘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历史性跨越。”骆惠宁书记着重介绍了山西在应对全球能源供需格局重大变化,推动能源革命上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
“我们要通过综合改革试点,把山西建成全国煤炭绿色开发利用基地、非常规天然气基地、电力外送基地、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和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山西将坚定落实好党中央要求,为全国能源革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骆惠宁书记对山西“五个基地”的定位总结,让记者们兴奋不已。
“我们知道,山西提出要打造‘六最’营商环境,这在全国范围内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请问在这方面山西近几年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营商环境发生哪些变化?”经济日报记者紧随其后,提的又是一个热点问题。
“众所周知,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近些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按照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要求,提出了打造‘三对’‘六最’营商环境的工作目标。”楼阳生省长详细介绍了山西坚持对表中央要求,对标发达地区做法,对接国际通行的投资贸易规则,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的探索、努力以及在护航高质量转型发展中取得的良好成效。
紧接着,中国日报记者、人民日报记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中阿卫视记者分别就山西扩大对外开放、重大改革、生态环保、攻坚深度贫困等内容提问,骆惠宁、楼阳生一一回答。
记者席上,文字记者认真听取书记、省长的回答,奋笔疾书关注的热点内容;摄影记者“长枪短炮”竞相瞄准,频频闪光;摄像记者迅速调整机位,生怕错过一个生动的镜头。
一问一答间,山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大踏步迈上转型发展之路的铿锵足音在发布大厅久久回荡。
赞,三晋儿女砥砺奋进
新闻发布厅外,山西7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览和特色展示正在同步进行。
展览展示由现场实物模型和图文展板组成,分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数说山西70年”“三晋儿女多奇志”“转型发展示范区”“能源革命排头兵”“对外开放新高地”“绿色家园新气象”“文旅融合新格局”等篇章。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民生保障再上新水平……透过精心准备的一块块展板、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模型,看到的是表里山河70年沧桑巨变,折射的是三晋儿女砥砺奋进的身影,感受的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
中国最大的动力煤基地、新中国第一家重型机械制造企业、新中国第一炉不锈钢、第一个纺织机械厂、第一台燃气轮机车、第一条重载铁路、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行的特高压电网都出自山西。目前,中国最大的起重设备、挖掘设备、航天发射装置等生产基地,全球产能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不锈钢企业都在山西……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创造的很多“第一”,让不少记者连声感叹“没想到”。
“这是我第一次从国家视角来了解一个能源大省为国家发展做出过的贡献,这些很多很多个‘第一’背后,是奋进山西,创新山西的精神内核。”在了解了山西工业的发展历史后,人民网记者汪军感慨:“山西,硬核!”
“为山西加油!”曾到过山西的中阿卫视记者艾琳娜,在展板前驻足良久:“过去只了解山西是‘煤老大’,现在才知道山西已经走出了一条有示范作用的转型之路。山西的环境生态越来越好,山西的高新技术、新能源技术也很多,希望全世界的人都有机会认识山西。”
艾琳娜说,她了解山西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从山西的五台山、山西的民俗文化开始的,她会把了解到的山西故事更多更远地传播出去。
一双灵巧的手,一把锋利的剪刀,一种特殊的材质,非遗互动展示区的表演吸引了众多的“眼球”。原来,省级非遗传承人、省工艺美术大师郭梅花老师正在表演“手撕钢”剪纸。山西传统民间技艺与太钢集团高科技产品碰撞出来的“火花”,把人民画报记者纳森·本内特迷得目不转睛。他说,传统又现代的山西、勤劳而智慧的山西人,让他有马上去山西体验一把的冲动。
“九、八、七……点火!”随着发射指令下达,火箭载着卫星缓缓升空。展厅里,太重集团卫星发射塔架托举中国运载火箭升空的模拟过程,也是人气颇旺。
一边凝神观看、一边认真记录,中新社记者李新锁深有感触地说,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到“神舟号”,从“嫦娥探月”到“太空家园”,在大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40年间,山西太重集团生产的10座发射塔架,承担了全部的火箭发射任务。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彰显了山西在基础工业领域的深厚底蕴,也是山西能够大踏步转型的底气所在。
“60年来坚持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3%提高到47.6%,右玉由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事迹虽早有耳闻,但听了现场详实介绍,还是让人心灵震撼。”香港商报记者张玉兰感慨地说,只要有这股不认命、不服输的劲头,山西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呢?
记者 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