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区东关社区网格员: 绘制网格平面图 解决居民大小事
来源:运城晚报 | 责任编辑:王俊晰 | 发布时间: 2022-05-27 16:19

网格员设计、绘制网格平面图
绿色区域为绿化带,黄色区域为消防通道;每家每户的基础信息一目了然;党员中心户、志愿者、困难户,用不同的图案予以标注……这,不是普通的小区平面图。
以楼栋、小区、巷道、社区为对象,通过“实地走访+倾听民意+化解矛盾”,盐湖区东城街道东关社区3名网格员用脚步丈量,绘制出一张张网格平面图,解决了辖区居民大小事。
收集民意 让居民诉求畅通
东关社区位于市区红旗东街以南、人民南路以西、东环南路以东、南环东路以北。辖区共有5个小区、10个家属院、26条巷道,现有居民1546户、3840人。
为了做好网格化管理,实打实地为居民解决民生实事,社区网格员陈娜霓、张萌、郭晶骑着电动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登门入户听民声、问民需、解民难,分类绘制出小区、巷道网格平面图。
记者看到,每张网格平面图上,每栋单元楼、小区物业公司、绿化带、消防通道的位置都如实布局;居民数量、每家每户的基础信息都标注清晰。
“小区什么样,哪个居民住在哪栋楼、第几层,楼前楼后什么样,一看图,脑中就会有立体的画面感。”该社区主任王丽娟说。
“想要完成这样一张网格平面图并非易事,绘图不难,难的是走访。”社区第二网格的网格员张萌告诉记者,她承担着辖区东阜花苑小区、聚财小区,以及19条巷道816户、1983人的走访、绘制任务。相对小区来说,巷道的走访工作较难。
“大巷中有许多小巷,巷道内又建有许多公寓,人口复杂、流动性大。户在人在好统计,户在人不在、人在户不在就比较难。”张萌说。
张萌的工作日常是这样的:出门时,必带一沓“网格化管理信息采集表”;骑着电动自行车走街串巷采集信息,排查消防安全隐患,与老年人聊天,了解邻里关系或存在的矛盾纠纷,征集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建议和意见;返回社区,在电脑上将采集到的信息录入网格平面图中。
4月上旬的一天,张萌在东环南路一巷走访中,居民胡师傅提出意见,不能将巷道的公共垃圾桶放置在他家窗户前。
“原本以为这是一件小事,只要将垃圾桶放远一点就行,没想到实际协调起来却很棘手。”张萌说,居民在扔垃圾时,希望垃圾桶离得近一点,少走两步路;但垃圾桶放在自家门口,又不乐意了。
最后,经过社区、环卫部门、居民一起协商,才为垃圾桶找到了一个大家都满意的位置。
主动揽事 让小事不出楼栋
网格员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一环,更是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米”的重要力量。只有想干事、敢揽事,才能破解居民的困难事、烦心事,才能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
陈娜霓是社区第一网格的网格员,责任区主要在河东国际等小区。
“河东国际小区商住一体,不仅楼层结构设计复杂,人员结构也相当复杂,有公司、民宿、公寓,也有普通住宅。”陈娜霓介绍道,重要的是,该小区业主对物业公司服务不满,需要预防不和谐的事情发生。
5月8日,河东国际小区王女士怀疑放在小区收发室的快递被人误拿了,她在业主群里“寻找”丢失的快递,并指责物业公司人员不积极配合帮忙寻找。微信群里,王女士与物业僵持不下。
陈娜霓看到信息后,主动联系物业公司,从中协调,让王女士查看了监控。通过监控画面,王女士怀疑是被一名业主误拿了,陈娜霓从中协调。随后,物业人员联系到那名业主,找回了快递。
在民情日记本上,陈娜霓这样写道:“如果走访工作再快一点、居民信息登记再细一点,业主与物业间的矛盾可能就避免了。”
爱管“闲事” 让矛盾化解于萌芽
多问多听、察言观色,是网格员需要修炼的内功。
郭晶是社区第三网格的网格员,网格内共有570户居民。
5月18日,郭晶在责任区府东街走访时,看见几位居民神情愤怒,聚在一起吐槽。她上前了解后得知,街上一家卖衣服的商铺,用高音喇叭搞促销,影响到他们的孩子休息、上网课。
郭晶随即来到该商铺,提醒商铺负责人将喇叭音量降低一些。没想到,商铺负责人并不理会她。被拒后,郭晶向社区主任王丽娟反映情况。随后,郭晶、王丽娟与盐湖区东城派出所民警、运城市城市管理局城管人员一起,再次上门规劝。
“疫情期间,一些孩子不能到校上课,个体户生意艰难,大家都需要互相理解。”郭晶说,在一番劝说下,商铺负责人降低了喇叭分贝,进行错峰促销。
王丽娟表示,绘制网格平面图,是促进网格员更加深入社区、了解居民的手段,是提升网格化服务水平的新尝试,也是推进基层治理的新实践。目前,这一工作已完成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