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服务群众入手——夏县公安局“三零”单位创建工作扫描
来源:运城日报 | 责任编辑:王英 | 发布时间: 2020-07-29 10:19
“三零”单位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夏县公安局以“零案件”为主抓手,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扎实开展矛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着力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全力推进“平安夏县”建设。在夏县公安局党委的强力支持下,各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创新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一切从服务群众入手,在“三零”单位创建中大显身手。上半年,该县“零案件”村108个,社区2个,占比62.8%;“零案件”企事业单位3309个,占比99.8%。

裴介派出所联合镇司法所、律师等在裴介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调解纠纷(资料图)
多元共治 主动调解
创建“三零”单位,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是个系统工程,要靠大家共同努力。裴介镇是夏县的南大门,位于运城—夏县同城化发展的最前沿,群众思想活跃,日常问题错综复杂。如何在这里开展“三零”工作,实现创建目标?首先要让群众碰到问题有反映的渠道。在夏县公安局党委和裴介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裴介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经过提档升级,在裴介派出所高效运营,这为该镇扎实推进“三零”单位创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矛调中心的规范运行,做到了让群众碰到事情“只进一个门”。在这里,裴介派出所、司法所是主力,裴介镇法调对接办公室、信访办、农经管理中心、自然资源所、市场监督所、劳保所、民政办、城建办、退役军人管理服务站等十几个职能站(办)是成员单位,安排有专职调解员、法律顾问、各村调解主任、派出所民警轮流值班,负责日常接待,律师、心理咨询师、各职能站(办)定期值班,确保矛盾能够及时化解。
裴介派出所所长张军红告诉记者,镇上从5月份开始就着手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整治,一些矛盾隐患被及时发现及时化解。群众主动来矛调中心反映的案件,都有值班人员进行接待了解,在派出所职能范围内的立马转由民警办理,属于其他部门的职责范围,值班人员会联系镇上相关部门人员及时介入。这样就避免了群众遇事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反映的情况,也有利于及时解决问题,不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裴介镇司法所专职调解员张卫国告诉记者,该镇石桥庄村一村民前段日子来矛调中心反映说,他家的房屋地基下沉,怀疑和村里改造水管有关系,想要村委会承担责任。矛调中心介入后,前去现场实地察看,发现这家村民的房子地基下沉原因很多,无法确定就是村里改造水管造成的,便耐心给他讲政策法律,同时报给镇党委、政府。考虑到村民家的房子因地基下沉确实存在一定风险,镇上便将情况报给县应急管理局救灾股,为其申请救灾资金进行修缮。因为石桥庄村委会集体经济薄弱,无力承担村民的部分修缮费用,矛调中心又帮忙为其申请其他救助资金,最后圆满解决了这件事情。
在案件调解过程中,除了矛调中心职能单位参与外,疑难复杂案件还会抽调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当事人家属参与。多方参与,也推动了法治的大宣传,实现了每一起案件的化解都能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截至目前,矛调中心先后接待来访群众150余人次,成功调解案件31起。
线上建群 线下见面
7月24日,夏县禹王乡东浒村的董麦件在禹王派出所户籍窗口办理了身份证补办手续。“3天后,我就可以取到补办的身份证了,非常方便。”她告诉记者,这两天办理养老保险需要用到身份证,在家里怎么也找不见就赶紧来补办。“现在补办身份证方便多了,不用跑太远,骑上电动车都不到5分钟路程。”
为了方便群众,禹王派出所推出具有辖区特色的惠民利民措施,创新优化线上线下“双渠道”服务模式,在积极推广“一网通一次办”便民平台的同时,建立了便民服务群。群众可以通过扫码进群,随时向民警咨询和预约公安业务,实现了沟通“零距离”,服务“点对点”。每年的中、高考期间,派出所为考生及家长开通绿色通道,加班加点办理户籍业务。“除了集中办理时间,只要群众有需求,一个电话或者在微信群里说一下,我们的民警就会妥善安排时间,为大家办理业务。”禹王派出所指导员陈强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禹王派出所还转变了服务观念,变过去的“群众到我单位来”为“我到群众身边去”,坚持主动为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服务。近段时间,结合全市公安系统开展的“千名民警进万家”活动,派出所民警上门向群众宣传“三零”单位创建、反电诈、禁毒等各种知识。在这个活动中,民警了解到师冯村90岁的老人一直没有办理二代居民身份证,便登记下来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上门为她办理了二代居民身份证。
优化环境 护商安商
水头镇是夏县的工业重镇,夏县工业园区便坐落在这里。水头镇拥有格瑞特、宇达、翔天钢厂和石羊饲料等知名企业以及牧原公司等上市企业,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有30余家。在这里,如何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保驾护航,是当地创建“三零”单位的重头戏。为在辖区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水头派出所拿出了一个服务企业的“1231”方案,即推广一个精准服务企业平台、依法落实两套法律法规、实施联系服务企业三项措施、实行一套涉企矛盾纠纷和违法犯罪快速调处和打击机制,加强联系,将警务前移,真正做到“便商、护商、安商”,实现企业内部“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一网通一次办”精准服务企业平台是省公安厅推出的一项精准服务企业重大举措,是山西公安公共服务改革的重大创新实践。水头派出所在辖区企业积极推广这一平台,把这一惠企举措落到实处,让企业享受到全方位的网上服务。与此同时,积极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内部安全保卫条例》和《山西省流动人口管理办法》,指导监督各个企业严格落实各项安全保卫制度,设置治安保卫机构,配备治安保卫人员,履行各项治安保卫职责,开展经常性检查,发现有违反规定的行为或者治安隐患,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要求各企业指定一名流动人口管理员,协助派出所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水头派出所建立了派出所民警包企联系服务制度,每一个企业安排一名正式民警和一名辅警进行包企服务,并制作联系服务公示牌在企业进行悬挂,把警务向企业前移,建立“企业身边的派出所”,以更好地落实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更好地为优化企业秩序和周边环境服务。每月安排民警到企业走访,征求企业对治安状况的意见和建议,并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回访,切实解决问题。
为切实保障企业和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水头派出所建立警企联防的企业治安巡防网络,对企业以及企业周边进行重点巡逻,与企业建立警企联防制度,形成多元化巡防网络。在此基础上,派出所还建立了一套针对企业内部及周边矛盾纠纷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快速调处和打击机制,严厉打击涉企犯罪。
“三零”单位创建以来,水头派出所通过贯彻落实服务企业“1231”举措,辖区各企业均实现“零案件”目标。
警民联系牌 架起连心桥
走进夏县瑶峰镇新天地社区,挂在小区警务室外墙上的警民联系牌格外显眼,责任民警的姓名、电话及工作照清晰可见。
这个社区是一个新建社区,居民都是从该县祁家河乡和泗交镇移民搬迁而来。责任民警秦文玉告诉记者,这个小区建成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案件、事故。一来是因为这里的民风淳厚、社区有着很好的自治氛围,“一约五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来社区实行网格精细化管理,全社区12栋楼,每栋楼都设置了楼长,每单元设有单元长,各家各户有什么问题,单元长楼长很快就能知悉情况,及时介入及时化解。作为社区的责任民警,他的任务就是为住户提供公安业务咨询和服务。在秦文玉的手机微信群里,记者看到了他和居民间的互动。在群里,秦文玉发送最多的便是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各项知识,提醒居民不要轻易点击不明网络链接等。
在新天地社区服务中心,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崔四清告诉记者,社区设有民调会、巡逻队等,巡逻队主要负责安全,社区里的矛盾纠纷一般在楼长那儿就解决了,楼长解决不了的就会反映给民调会,民调人员就会介入调解。不过,搬迁下来后,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务工环境都有了明显改善,社区很多居民在县城周边承包有土地,白天大家都在地里忙,社区很少发生纠纷。前两天,一居民借用另一居民电动车出行,后因电瓶充不上电两家发生了一点误会,社区民调会及时介入,很快就化解了。
秦文玉告诉记者,夏县县城一共有5个社区30多个小区,瑶峰派出所在每一个社区及居民小区都挂有警民联系牌,居民有任何涉及公安业务的事情,都可以联系自己的责任民警。“民警毕竟业务熟悉,可以提前给群众说明应该去哪里办,都需要些什么资料。群众愿意和我们联系沟通,我们就可以及时掌握发现一些安全隐患,把矛盾吸附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秦文玉说。
记者 张君蓉 通讯员 杨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