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平安建设 >

唱响“红旗”创建的主旋律——河津市“五面红旗”示范创建工作纪实

来源:运城新闻网 | 责任编辑:王俊晰 | 发布时间: 2021-11-17 09:32

初冬时节,天气变冷,河津市小梁乡刘村的空气里依然充满金秋的味道。夜幕降临,街心广场上,华灯闪烁,霓虹添彩。村民们或跳舞,或健身,其乐融融。广场四周,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广告牌匾别致新颖,到处是一派祥和景象。

刘村是河津市“五面红旗”示范村之一,也是河津市加快“五面红旗”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河津市以开展“五面红旗”示范创建工作为契机,强化党建引领,推进群众自治,整治人居环境,开展文明实践,涌现出了龙门村、南桑峪村、西磑村等一批中央、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累计高标准打造7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实现了环境容貌“点上精彩、线上美丽、面上干净”;群众对村(社区)环境的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党旗.jpg

    党旗引领带动示范创建

河津市现有125个行政村、18个社区。如何在“五面红旗”示范创建中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运城市委常委、河津市委书记李晓武多次在重点工作会议上就“五面红旗”创建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多次深入樊村镇、僧楼镇等,就“五面红旗”创建工作听取汇报、调研指导。成立由县级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整合资源政策,细化工作措施,明确任务分工,建立创建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做到责任到人、整体联动。加强督导高效推进,抽调专人成立创建工作督导组,采取半月调度、常态化督导等方式,有力推动了“五面红旗”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河津市各村(社区)坚持“五面红旗”创建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对标创建指标,制定创建清单,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着力构建“支部争优、小组争旗、党员争徽”的责任矩阵,推动支部“争旗提档”工作。

河津市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对村(社区)“两委”主干分析评价,确定不适宜延期任职32人;严格落实“4个1”举措,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9个;采取“选、请、引”等方式,储备259名优秀人才作为村(社区)后备力量。通过“五抓五到位”,高质量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截至目前,该市143个村(社区)党组织选举工作圆满完成,共选举产生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593名。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今年上半年发展党员435名。扎实开展“两比一争”专项行动,该市9个乡镇(街道)、25家市直单位党组织书记通过电视荧屏承诺、践诺、兑诺,开展现场“答卷”,实实在在地晒成绩、谈打算、作承诺,请人民阅卷、让人民监督,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对照“五面红旗”示范村(社区)评选标准和评分细则,该市每个乡镇(街道)确定一批示范村(社区);以项目化方式,创建社区党群服务功能建设示范点3个,实现了功能职责明确、服务功能健全、活动体系全面;通过现场观摩找差距、交流讨论学经验、引导树立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着力实现“村(社区)有变化、居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打造了以清涧街道龙门村、下化乡南桑峪村、小梁乡伯王村、城区街道新兴社区等一批五面红旗示范点,为示范带动该市村(社区)各项工作全面提质增效起到了模范引领作用。

    “三治融合”助推民风祥和

坚持自治、德治、法治协同发展,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在“五面红旗”示范创建工作中,河津市将“三治融合”工作辐射到基层治理的各个角落,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健全完善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创新普法依法治理提档升级工程,引导群众自觉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培养更多的“法律明白人”。

——高标准推进市乡村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投资500万余元先后建成市级中心1个、乡级中心9个、村级中心139个。其中,乡级矛调中心设置“一厅一站两室五岗”,派出所、司法所、人民调解员以及乡镇基层站所的工作人员入驻中心,公开选聘24名专职调解员充实力量。每天确定一名乡镇领导带班,对群众来访事项,按照“接待、登记、分流、化解、回访”的流程,实施“一站式”闭环调处。村级矛调中心由村“两委”干部带班,充分发挥网格长、网格员、“两会一队”、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的作用,确保群众的矛盾在家门口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今年上半年,三级矛调中心共受理案件271起,调解成功186起,有效预防了“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深入开展法治进农村(社区)工作,大力宣传人民群众关心的打黑禁毒、精准扶贫、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和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增强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僧楼镇北方平村将德高望重的乡贤吸纳到人民调解委员会中,充分发挥熟人社会的“情治”作用,今年以来共调解各类纠纷36件,形成调解卷宗,双方先“签字画押”,再“握手言和”,颇具仪式感的流程走完后,涉事群众往往“一笑泯恩仇”。小梁乡南梁村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综合利用项目过程中,班子成员挨家挨户讲政策、算成本、谈好处,引导村民主动参与、筹资筹劳,3公里长的支管网仅20天就建成投用。

——大力实施道德建设、移风易俗、乡村文化建设,全面提升群众文化自信,提升文明素质,利用道德约束,助推乡村(社区)自治工作。在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中,该市共有37251户参与了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评选出31个星级文明户创建示范村,1251户五星级文明户,8358户四星级文明户,27642户三星级文明户,在河津市逐步形成了“家家都有好家风、户户培养文明人”的良好社会风尚。积极构建覆盖各村的乡村志愿者服务体系,从组织上进行规范引导,从制度上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从活动项目发布上突出农村实际,让志愿者活动有组织、服务有平台、活动接地气。2019年以来,该市共有8名市民被评为山西省孝老模范。

    “六乱”整治开启美颜模式

河津市新兴社区开展“环境清洁日”和“微绿色”等公益服务项目,每周四为“社区环保日”,引导居民共建美好家园;河津市龙门村购置垃圾清运车、雾炮车,健全卫生管理制度,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河津市将“六乱”整治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落脚点,通过“清、拆、改、种、建”五措并举,累计清理建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8942余吨,拆除破旧裸露墙体、视觉污染设施和农业生产区域违法设施建筑803处,整修坑洼路面524处,消除交通安全隐患26处,实施绿化美化2.3万平方米,复垦农田31亩,该市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工作中,河津市委、市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措施,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建立整治统筹调度机制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做到责任到人、整体联动;乡村两级干部分片到户,确保整治全覆盖、无死角;广泛发动群众,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形成了层层推进、层层抓整治的工作格局。紧抓难点,强力破解,投资2.3亿元,邀请专业团队,采用规划、设计、施工一体化的EPC模式,集中主要力量对国道沿线50公里实施沿线拆违治乱、综合服务区建设、全域绿化提升、道路防护桩建设、房屋立面改造“五大工程”,将两条国道打造成黄河流域河津段百里生态廊道。

在此基础上,河津市加大投入力度,坚持项目化推进“六乱”整治,投资2.5亿元高标准打造31个示范村;投资2.8亿元建设年处理生活垃圾18万吨、年发电量6800万千瓦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以总投资2.2亿元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二期工程为牵引,在全省率先统筹解决上水、下水、改厕、生活垃圾处理、清洁取暖等难点问题,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区)。下一步,该市将通过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对辖内交通沿线、农村街巷环境卫生进行统一清理和保洁,全力破解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难题。(邢智轩 吴晓征  白瑞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