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开展万名村干政治大培训 “补钙壮骨”引领乡村振兴
来源:运城日报 | 责任编辑:王俊晰 | 发布时间: 2018-07-12 08:53
运城市开展万名村干政治大培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武装农村基层干部——
“补钙壮骨”,引领乡村振兴
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意识如何明显增强?政治素质如何有效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如何明显强化?党建和经济“两张皮”的现象如何有效扭转?
我市对此作了有益探索,决定集中利用一年时间,对全市3173个农村的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近万人进行政治专题培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年初以来,市县两级共举办培训班54期,累计培训农村干部5060人,农村基层党组织一度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不断得到纠正,农村面貌为之一新。
“实施‘万人计划’,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素质能力特别是政治素质,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将极大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极大巩固农村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市委书记刘志宏在“万人计划”市级示范培训班上说。
提升政治素质
政治理论不再是一知半解,“短板”正在加长
“以前,对党的理论似懂非懂。这次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不再是一知半解了。”夏县裴介镇大吕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庆参加培训后感慨不已。
张国庆的感慨,折射了我市开展“万人计划”的初衷。今年年初,我市通过调研发现,农村基层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些党员对党的理论学习不够、理解不透彻;个别党组织功能弱化、组织力不强;部分换届后的新班子成员有“本领恐慌”,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认识不清、能力不足……
问题就是导向。万名村干政治大培训随之启动,全市农村基层主干分批次走进党校课堂。
突出政治,是我市“万人计划”最鲜明的特色。
讲政治,不仅是政治态度问题,更是政治素质问题。如何让农村基层干部既有讲政治的态度,又有讲政治的素质?
我市聚焦政治培训主题,围绕习总书记指出的“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四方面内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等作为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占到总课程的60%以上。
如何让有意义的政治培训变得有意思?
坚持规范化抓培训,市委组织部在河津市委党校召开全市“万人计划”现场推进会,防止主题跑偏、内容走样、纪律不严等问题;统筹师资力量,建立由203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市级师资库”;实行政治理论课程集体备课,使政治培训在“高端大气上档次”外,更接地气,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心里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使农村基层干部从内心深处自觉增强“四个意识”。
“既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又讲习近平视察山西重要讲话,还融入运城‘三个发展计划’。”党校讲师梁璐力求把马克思主义鲜活生动地讲出来,使大家切身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在身边,可信可爱又可用。
红色文化走廊、“求知书屋”……走进盐湖区委党校,红墙灰瓦的校园如同一座充盈“温度、温情、温馨”的“红色熔炉”。红色氛围,本身就是一种教学。
此外,小班教学,班容量控制在60人—80人,唤醒学员的主体意识,让每一个学员都“融入”其中,实现“从村干部到党校学员,从工作状态到学习状态,从自由散漫到自我管理”3个转变;案例教学,用鲜活的故事阐释严肃的政治内容;互动教学,教师和学员多向交流;自主学习,参训党员主持课堂……新颖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员都融入其中,身到脑到心到。
春风化雨,润物有声。
垣曲县岭回村党支部书记常仁科将手机微信号设为“太阳能”,他说:“生命有限,但完成事业的能量是无限的。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坚定政治信仰,像太阳一样,永远为党和人民发光发热。”参训后,他豪情满怀,带领全村群众大刀阔斧干起来,深度打造“人在林中、林在村中”的园林生态村,让岭回村在新时代真正发生新变化。
永济市水峪口村党支部书记史自杰参训后,对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有了全新理解,在原有古村落旅游的基础上,又建了33间小木屋租给村民,实现户户有稳定的旅游收入,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淬炼政治纪律
政治纪律不只讲大是大非,平时一言一行也不含糊了
盐湖区南城街道办义同村村委会主任李高才不是党员,以前从未进过党校,这次参加培训非常激动:“最大的收获,就是弄懂了一切要以党支部为核心,按规矩办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严”,是我市“万人计划”的又一特色,管理措施之严前所未有。
5天培训,全封闭、全脱产,参训学员吃住在党校,佩戴党徽,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党日活动,在党校主阵地淬炼党性。
白天学习、晚上讨论,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一天10个小时以上的学习,时时处处弥漫着党性的味道。
严纪律、正风气,组织部门、纪委监察机关全程跟班、乡镇党委派人带队,课间点名、夜间查铺、违纪通报,督查组不定期督查调研和明察暗访,发现问题限期整改,部门联动严格纪律,保证培训效果。截至目前,已开展督学抽查12次。
不能高声喧哗,不能随手扔烟头,更不能外出……管得之严之宽之细,几乎“不近人情”。
河津参训学员还按照“被褥叠好、物品放好、卫生搞好、形象树好”的“四好”要求自己搞卫生,组织纪律性大大增强,公共场所不抽烟、吃饭不插队、按需取食不浪费、吃完放好餐具、作息有规律成为常态。
平陆县对学习培训过程全程监控录像,闻喜县利用晚上业余时间人人发言、讨论总结……各县(市、区)不断探索有温度有力度的培训管理方式。
培训纪律大淬炼,带来政治纪律大淬炼。
盐湖区泓芝驿镇南店村党支部书记王金科在微信上建立“南店村群”,把上级党组织文件、通知置顶,确保党的声音第一时间传达到党员群众之中。
政治纪律不仅体现在第一时间传达党的声音,更体现在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原来一盘散沙,现在群策群力。”平陆县枣园村村民张百顺说,“以前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办公场所大门经常紧闭,现在从星期一到星期天,大门一直敞开,村干部轮流值班,上边有什么新精神,能很快传达,大事小情也有人管,群众对美好生活有盼头了。”
政治规矩也得到淬炼。汇报、协商、定规矩、抓监督……临猗县王景村村委会主任王军严参训后政治规矩意识增强了,一切工作围绕党支部,并影响带动身边党员注意起自己的“一言一行”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好多党员一辈子都没有进过党校。这次将农村‘两委’干部分期分批集中在党校,全封闭、全脱产,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党校这个大熔炉接受党性大洗礼、大淬炼。”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齐海斌说。
强化政治功能
政治功能不再弱化,村级党组织硬起来了
“全冻坏了,绝收了!”不久前,一场冷空气席卷运城,盐湖区泓芝驿镇寨里村梨树遭遇罕见霜冻灾害,不少村民欲哭无泪。
此时,村党支部书记张满迎的身影,第一时间出现在受灾村民的田间地头。一场由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防冻战役迅疾展开,400多亩梨树高接换头,40多名村民输送外出务工……
培训之后,村党组织的政治腰杆挺起来、硬起来,联系群众的紧密性显著强化了。
我市不但考试测评参训学员集训效果,还建立了“一培训四跟踪”机制,从政治功能强化、带头作用发挥、脱贫攻坚成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四方面,持续跟踪、建立档案,考察学员后续表现,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
强化政治功能,是随着政治实践发展而发展的永恒课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体现在完成党的任务的创造性方面。夏县北大里村计划改造下水道,但扶持资金没下来。村党支部动议,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商议决定,工程不能等,垫资先开工。5月21日,经过10天施工,3000米下水道修整一新。免费供苗、流转土地、介绍务工、帮助浇地……村党支部还打出扶贫组合拳,小康路上不让一户掉队,用实际行动占据“道义之巅”。
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更体现在坚守党的阵地的战斗性方面。河津市上市村党支部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来巩固农村各种阵地:建立果农协会,外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建立笙胡书社,发展书画艺术,促进文明乡风;建立戏迷协会,农闲时间排戏;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白事4菜一汤,红事6盘4碗”规章,一年可为村民节约40万多元;建立老年协会,建设老年活动中心,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我市“万人计划”的实施,使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广大农村基层,切实提高了农村党组织组织力,增强了农村基层干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让农村党组织“神经末梢”更灵敏,“毛细血管”更通达,真正成为农村的领导核心,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从而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河东大地的生动实践。(解世忠 苏黎原 崔林峰 何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