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法治运城”新篇章——“十三五”我市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综述
来源:运城日报 | 责任编辑:张晓婷 | 发布时间: 2020-12-07 10:53
谱写“法治运城”新篇章
——“十三五”运城市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综述
“制定9部地方性法规,其中已有7部法规颁布并施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建立”“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十三五”是我市法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的五年。这五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法治运城建设水平。
这五年,我们充分发挥人大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工作基础,提高立法质量,立法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这五年,我们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以建设法治运城为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司法制度和司法政策,深入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司法公正高效权威,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这五年,我们不断创新法治思维,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全面推行,“放管服效”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执法信息公布更加规范,执法方式日趋规范,让公平正义以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实现。
这五年,我们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健全普法机制,突出普法重点,创新普法形式,培植普法亮点,营造出全市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坚持党的领导
推进法治建设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十三五”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策部署,紧贴中心大局,抓住关键环节,狠抓工作落实,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市全过程和各方面。
2016年,市委依法治市领导组更名为市委法治建设领导小组;2019年,市委成立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机构的不断完善,保障了党对法治建设领导的不断加强,推动了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向纵深发展。
2019年5月20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第二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第一、第二次会议精神;审议通过《中共运城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工作规则》《中共运城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协调小组工作规则》《中共运城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2019年度运城市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点》等。
同年7月底,全市13个县(市、区)全部成立依法治县(市、区)委员会,并召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制定出台相关制度;市直各部门普遍设立了党委(党组)法治建设工作机构,基本构建起党委领导、上下贯通、协调有序、运行高效的依法治市工作机制。
同年8月底,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运城市2019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工作清单》,确定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法治建设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十三五”以来,我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运城、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断把法治运城建设推向前进。
坚持科学立法
提高立法质量
立法是法治的龙头,质量是立法的关键。
2015年11月26日,山西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运城等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决定。这标志着,我市获得了地方立法权。
关圣文化建筑群是全国创建最早、面积最大、规制最高、保存最全的关帝庙建筑群,被誉为天下“武庙之祖”。为了加强对关圣文化建筑群的保护,我市把关圣文化建筑群的保护立法列入2016年立法计划。
2016年2月22日,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运城市关圣文化建筑群保护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我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制定的首部地方性法规,标志着关圣文化建筑群保护工作从此走上了法律保护的轨道,成为我市行使地方立法权的一个重要起点,更是我市民主法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同时,《条例》的出台,将促使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对关圣文化建筑群的保护和管理水平,真正达到有效保护、永久传承的目的。
广开言路、开门立法,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既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要求,也是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途径。我市创新立法体制机制,建立立法专家顾问制度。2019年4月,经过认真推荐、严格审查,我市首批聘任了10名立法专家顾问,为推进我市地方立法的规范化、精准化奠定了基础。
为及时了解基层的立法需求和意愿,充分发挥基层在立法工作中的积极作用,2019年7月,我市在临猗县人大常委会、稷山县人大常委会、盐湖区金井乡政府、盐湖区东城街道河东东街社区、万荣县解店镇下义村等5个基层单位设立立法联系点,覆盖县乡村(社区)3个层次。这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后,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积极开展意见征求工作,为法规草案的修改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提高立法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市已经制定了《运城市关圣文化建筑群保护条例》《运城市农村环境治理办法》《运城市禁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运城市养犬管理规定》《运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运城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运城市盐湖保护条例》等9部地方性法规,其中已有7部法规颁布并施行,还有两部法规正在报批阶段;制定了《运城市实施〈山西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办法》《运城市政府规章制定程序实施办法》两部政府规章。
坚持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
依法行政,核心是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市从高等院校、律师事务所等单位遴选了8名法律专家、优秀律师担任市政府法律顾问,2018年又遴选了11名法律专家、优秀律师担任市政府法律顾问。五年来,市政府法律顾问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重要合作协议审查、立法草案审核、行政复议案件研判、重大行政决策论证等事务,为推动市政府依法行政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市县乡三级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为政府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夯实了力量。
严格开展合法审查,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我市严格遵循“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依法依规对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协议、涉法事务等事项进行合法性审核把关,坚持应审必审、有错必究的原则,凡未经合法性审核或审核未通过的,一律不予审议。五年来,市政府400余件重大决策、重要协议和规范性文件等事项全部经过合法性审核,从源头上保障了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有效。
严格规范文件清理,创建良好政务环境。2017年,我市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17年8月31日期间,全市制定公布的所有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重点对“放管服效”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涉及外资等方面影响和阻碍经济发展环境的规范性文件,做到应清尽清、应废尽废、不留死角。全市共审查规范性文件3992件,确认保留1047件,修改93件,废止2582件,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优化法治环境打好了基础。
2019年5月,我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正式启动。一年多来,我市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已经全面建立,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法治意识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行动自觉进一步增强;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深入推行,社会监督更加有力,群众办事更加方便;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有效实施,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明显提高;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机制普遍建立,行政违法行为大大减少;人民群众获得感普遍增强,公众对行政执法的满意度大幅提升;“放管服效”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为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以市政府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为例,我市全面实施行政复议决定书网上公开制度,出台《关于加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的意见》,办理的一件行政复议案件入选“推进中国法治进程十大行政复议典型案例”,行政复议维持率、行政诉讼胜诉率明显提高。
推进公正司法
践行司法为民
公正是法治的灵魂,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
“十三五”以来,我市持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深化民事诉讼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线索清零”“积案清零”专项行动,扎实推进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规范司法权力运行,不断完善人权司法保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持续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市政法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公安改革进展顺利,刑事案件“四统一”、行政案件“两统一”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市法检两院开展司法改革,司法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使刑事办案各阶段的标准和办案程序统一规范,网上立案、网上开庭、网上送达、裁判文书上网,构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民事诉讼模式。
2017年3月9日,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首批入额法官宣誓仪式。在宣誓仪式上,市中级人民法院首批入额的63名法官身着法袍,伴随着雄壮嘹亮的国歌,面向国旗,高擎右拳,庄严宣誓。法官入额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法官独立人格与司法责任的彰显。
2020年,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以推进法治建设,促进政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为目标,积极作为,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各项执法司法监督工作。市委政法委组织开展了执法检查、执法巡查、案件评查、案件督办、案件协调、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化解、纪律作风督查、贯彻落实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项工作。执法监督业务工作的开展,对推进政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为政法部门创造优良的执法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贯彻落实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方面,查处了3起干预司法的案件,通报了2起典型案例,对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政法干警起到了极大的警示教育作用。
推进扫黑除恶向纵深发展。围绕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体目标要求,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挖整治、长效常治”决策部署,按照“三打四治四建”工作重点,持续发力攻坚,推动应查尽查、应打尽打、应治尽治、应建尽建,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势头不减、不断深入有效开展。深入推进“三零”单位创建行动,将“三零”单位创建作为平安运城建设的重要抓手,列入2020年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重大改革任务和市委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进行重点推进。
开展全民普法
增强法治观念
推进依法治市,普法是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贯彻执行“七五”普法规划和“七五”普法决议,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健全普法机制,突出普法重点,创新普法形式,培植普法亮点,营造了全市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发挥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基础性引导性作用。2019年,我市被全国普法办评为“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
2016年,市委、市政府批转《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明确将普法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综治考核和文明创建考核内容。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统筹制定年度《市级部门普法责任清单》,明晰部门普法主体责任。通过定任务、定节点、定责任,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常态化、制度化落实。
“十三五”期间,全市普法工作结合实际开展了“服务大局普法行”活动、法律进商会(民企)、法律进高校、扫黑除恶、脱贫攻坚、根治农民工欠薪、禁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三零”单位创建等专题宣传活动。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聚焦群众需求,编制疫情防控电子读本,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开展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法治宣传,为我市依法开展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期间,我市加大宪法学习宣传力度,组织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和宪法知识考试,全市市县乡三级1464个机关、单位、学校、医院,94000余名国家工作人员参加了无纸化网上学法用法考试。同时,狠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对全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进行规范,推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学法清单,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试点推动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组织国家工作人员参加集中旁听庭审,累计组织网络和实地旁听庭审210余场次,参与领导干部7300余人。抓青少年成长这一“关键时期”。充分发挥全市中小学1125名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作用,将法治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列入课程体系,结合青少年年龄特点,通过法治主题班会、宪法知识演讲、竞赛、模拟法庭等方式,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规则习惯。
利用法律法规颁布日、实施日,“12·4”宪法宣传周,安全生产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集中开展针对性的主题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利用地方传统文化活动日、特色宣传推介日等时机,将法治宣传推送到现场,借力施力,送法下乡。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任重道远,530余万河东儿女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战略部署,续写法治运城新篇章。
记者 邢智轩
- 公安部部署各地公安机关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 “两高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
- 临猗孙吉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 绛县:营造无毒商铺 民警与你同行
- 永济市“三项措施”加强暑期中小学生爱路护路宣传教育
- 欲偷龙虾,却发现意外之财!顺手牵羊,终落得锒铛入狱!
- 弘扬见义勇为 唱响英雄赞歌——山西省“见义众为”宣传教育基
- 我感冒了,不能下车接受检测……
- “警”心“警”力,运城公安为中考学子保驾护航
- 党纪学习教育·每日一课|生活纪律是什么,违反生活纪律的行
- 中央政法委印发通知要求学习宣传韩旭辉同志先进事迹
- 王立刚到中心城区考点巡视检查中考工作
- 只要缴纳高额费用,陕西职称评审“包过”?
- 市委政法委召开机关例会暨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