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风采 >

北景法庭庭长赵鹏飞访谈录

来源:运城长安网 | 责任编辑:王俊晰 | 发布时间: 2021-10-12 16:00

  运城长安网讯(通讯员  聂向旭)赵鹏飞,男,1981年10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临猗县人民法院北景法庭庭长、员额法官。2009年考入临猗法院以来,一直扎根于基层,先后在孙吉人民法庭、北景人民法庭工作,十余年来办理民商事案件2000多件。

北京法庭赵鹏飞.jpg

  2017年司法体制改革后,面对案多人少的矛盾,他立足区域实际,积极探索创新诉源治理,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深入开展便民法律服务,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被辖区人民群众誉为“满意的好法官”。

  近年来,先后获得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个人嘉奖”、“二等功”,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个人嘉奖”,临猗县“优秀公务员”、“三等功”、“最美政法干警”,临猗法院“办案标兵”、“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记者提问:“近期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对加强人民法庭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基层法庭一线的法官,您是怎样看待提升基层司法能力的?”

  赵鹏飞:“7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加注重强基导向,不断提升人民法庭建设水平和基层司法能力,并从坚持“三个面向”、“三个便于”、提升“三个服务”等方面,对加强人民法庭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对基层法庭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极大增强了我们深化司法为民、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基层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提升基层司法能力,要聚焦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北景法庭所辖乡镇位于临猗果业发展核心区,辖区果业从业人员占95%以上,每年受理的果业经济纠纷案件超过72%。为切实维护果农合法权益、果品市场秩序和果业健康发展,2020年以来,北景法庭专门开辟两个通道。一个是诉前调解通道。尝试将诉讼关口前移,主动承接诉前调解工作,通过联调联办,将尚未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合力进行调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外,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今年4月以来,共受理诉前案件286件,诉前调解124件,司法确认56件;二是诉讼案件快审快结通道。基于水果采摘快、交易快、流通快的特点,对辖区果业类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快立快审快结,着力优化果业营商环境,有效减少了果农果商的诉累,让他们把更多精力用在发展产业上,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司法保障。

  提升基层司法能力,要聚焦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为做好诉前调解工作,我们从辖区人民陪审员中筛选出两位调解经验丰富的“老将”从事驻庭调解工作。

  ‍今年3月春耕生产时期,我们接连收到16起农资销售商起诉果农赊欠肥料款案件,正值苹果有行无价、果农经济紧张。 在保护农资销售商的合法权益的同时,还面临水果“难卖”、果农还款困难的问题,赵鹏飞和驻庭陪审员商议,灵活调整调解对策,提出了“分三次年底还清”的还款方案,把16起近20万元经济纠纷案件成功调解,双方当事人均十分满意。‍

  提升基层司法能力,要聚焦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法治服务的需求逐渐向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事务参与等方面转变。

  为了方便群众法律咨询和纠纷化解,切实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法庭组建了“掌上法庭”微信群,群内不定期发送最新司法解释、身边典型案例、农村涉法话题、法治动态等内容,为群众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矛盾调处等服务,指导基层人民调解员开展调解。

  2020年5月,在处理一起果农诉中间商刘某拖欠款的案件中,由于刘某一直处于失联状态,案件难以调解。我们发动微信群的工作力量,了解到刘某“拖欠72户果农款80余万元”、“在云南边境某地打工谋生”等信息。经过法庭多方联系、多次释法明理,刘某最终拿出20万元归还老乡,其余果款分期支付。不仅维护了起诉人的合法权益,还帮助其他未起诉果农要回了欠款。

  开展诉源治理以来,诉讼案件从2017年的415件减少到2021年度的288件;诉前调解案件从零起步,到2021年已达165件。实践证明,诉前调解是检验基层司法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有效途径。

  记者提问:“近年来,您在推动基层司法能力提升、回应人民群众司法期待上推出了什么创新做法?”

  赵鹏飞:“近年来,围绕了解人民群众需求、回应人民群众司法期待目标,我带领全庭人员在‘多元协同参与’的诉源治理和乡村振兴‘大合唱’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了诉源治理的‘北景法庭之路’。

  开展巡回开庭,把服务送到地头田间。2021年以来,我们创造性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出“将法庭开到百姓家门口”的法治服务理念,对辖区内的鲜活产品纠纷、邻里家庭纠纷、老人赡养纠纷等案件实行上门服务、巡回办案,把庭审开到田间地头、农家庭院,使案件当事人少跑路甚至不跑路,推动了矛盾化解从终端裁决向源头防控延伸,实现了矛盾纠纷不上移。2020年1月,我们在北景乡东阎村农家土炕上巡回开庭审理了一起赡养纠纷案,通过庭前调解,87岁王大娘和儿女解开心结、化解了矛盾,当事人对我们的温情司法服务连连赞叹,运城日报报道了此案件。

  我们每年巡回开庭办案90余次,人们经常会看到我们开上警车,背起国徽,挂上横幅,摆上桌签,在农业生产一线巡回开庭。这种方式既不失法律庄严,不减庭审程序,也让群众在享受方便司法服务的同时,接受了普法宣传教育。

  开设“掌上法庭”,让定纷止争网上实现。临猗县的果商来自天南海北,常年漂泊不定。为了方便外地果商解决纠纷,2021年以来,我们全面升级软硬件,充分利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集中送达平台”等信息共享平台开展网上开庭业务,实现了纠纷在线上解决。

  2020年2月,在处理河南果商史某苹果买卖纠纷一案时,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期,考虑到人员流动限制和方便当事人的因素,决定利用“掌上法庭”客户端审理。案件审理当日,线上庭审准时开庭,赵鹏飞在征求双方调解意见后,进行了耐心劝解,最终仅用40分钟,双方顺利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在手机客户端接收到系统自动生成的庭审笔录,并签名确认,当即民事调解书送达双方手机,这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指尖”诉讼带来的便利。法庭硬件升级改造后,随时可以掌上开庭,仅去年一年北景法庭通过“掌上法庭”网络办案100余件,完全可以做到让信息多跑路、让当事人不跑路。

  发挥“五老”优势,让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基层组织力量薄弱,矛盾纠纷难以及时有效化解,是长期以来困扰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短板和难题。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充分发挥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代表、老干警等“五老”力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进村宣传法治和乡风文明,协助化解矛盾纠纷,在乡村治理中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今年1月,三管镇某塑料袋封装企业和员工因一起工伤赔偿事宜协商未果对簿公堂,了解到被告企业经营效益欠佳,原告提出的巨额赔偿难以接受。我们借力“五老”群体作用,在与被告熟识的老党员协助下,被告终于同意赔偿但要求原告不能漫天要价。我们又立即和调解员一起向原告释法说理,商定双方都能接受的赔偿方案,被告分3次赔偿原告医疗费等各项费用24万元,同时约定原告继续留在被告企业上班。事后,双方当事人分别向我们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

  从办案数据来看,我们开展诉源治理的成效十分明显。2021年,北景法庭诉前受理案件165件,成功调解72件,调解率43.6%;诉讼案件287件,其中调解225件、撤诉23件,调解率78.4%。通过主动延伸司法服务,形成的“诉源治理”有益探索,不仅回应了人民群众司法期待,更增强了我们进一步提升司法能力的底气和勇气。我们也将继续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北景法庭之路”。

  记者提问:“对于提升人民法庭建设水平,下一步您有什么思路和打算?”

  赵鹏飞:今年以来,我们完成了“123”工作方案,即:

  1、建立一个“在线法律服务微信群”,邀请基层调解组织人员、村委主干、校企及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加入,开展法规宣传、案例分享、在线咨询、调解救助、法律讲解、工作互动等法律服务;

  2、填写“两张登记表”,即法律咨询登记表、调解案件登记表,对诉前调解案件形成工作台账,便于工作质效考核和经验总结;

  3、确定三个“明白人”,从法院退休干部、人民陪审员等队伍中选出3名专职调解人员,经培训上岗,每人负责一个乡镇诉前调解和矛盾化解工作,代表法庭指导其他调解组织工作。

  下一步,我们还将重点实施“345”工作方案:

  一是开设三个法官工作室。在辖区重点民营企业、重点村、果品交易市场中确定3个重点区域,固定场所,挂牌办公,法官每周值守一次,有案办案,无案普法;

  二是讲好四堂法制课。法庭工作人员每季度开展一次“送法”活动,深入农村、学校、企业和乡镇司法所帮教机构,针对不同对象进行专题授课;

  三是完善五项工作制度。联合乡镇政府共同制定《实施民事纠纷共防共控共调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民间纠纷共同调解、法律服务、法官工作室、法庭人员下乡办案、诉前调解工作考核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法庭建设和队伍建设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人民法庭建设水平和基层司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