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社会 积极的思想是刑释人员未来的方向
来源:中国长安网 | 责任编辑:崔志攀 | 发布时间: 2019-01-11 08:59
新年伊始,一封寄给贵州省安顺监狱二监区二分监区全体民警的信件引起了我的注意,打开封条,细细读起来,原来是他——刑释服刑人员姚某某的来信。
“在过去八年多的时间里,承蒙警官们的关心和照顾,想在这里给你们说声:‘谢谢’!社会变化实在太大了,人的习惯变了,生活质量变了,人的素质变了,我重新开始融入这个社会,现在我家人都很好……至于工作,我会朝着计划的方向努力的,为了我的家人,为了弥补我十年来的缺失,我会加油的……”。
这是远在广东佛山的刑释人员姚某某给我们的来信,欣慰和感慨涌上心头,这不就是我们监狱人民警察希望和努力的结果吗?让那些迷途的罪犯,焕发新的活力;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公民。不觉间,姚某某在分监区服刑的那些点滴慢慢浮现在脑海。
初进监服刑改造他郁郁寡欢
姚某某是广东人,因生意失败,家庭出现矛盾,心灰意冷又急于赚钱,加上法律意识淡薄,走上了犯罪道路,于2010年被关押到安顺监狱二监区服刑改造。
外地人在贵州,语言交流、饮食习惯都让姚某某极不适应,加之刑期长、思想包袱重,导致性格内向的姚某某郁郁寡欢,消极情绪溢于言表。他的情况都被细心的分监区民警看在眼里,不找出并解决姚某某的心结,就无法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转化,帮助姚某某走上积极改造的道路。面对沟通不畅且不愿深入交流的姚某某,分监区管教民警决定从生活上入手,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慢慢“撬开”姚某某的口,了解其消极绝望的真实原因,同时安排改造表现较好的罪犯靠近、开解姚某某,在日常改造中影响他、带动他,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的改造生活。
路是摸索中走出来的
俗话说的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变一个人岂是一日之功。但监狱民警始终相信,人是可以改造好的,只是未找到让他改变的关键点。多次耐心的谈话,民警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姚某某终于开口说起了自己的情况……两个女儿的生活和学习是他最大的担心、自己的行为对家人的伤害以及家人的生活来源是姚某某心中的最大牵挂。于是民警在谈话教育中调整了方向,从家庭的需要、亲人的期盼等方面,引导姚某某树立“只有积极改造、让家人放心才是对家庭最大帮助”的改造理念,引导其树立生活信心、积极改造,同时积极与姚某某的家属联系沟通,让家属给予姚某某关心和鼓励,帮助姚某某坚定积极改造的信心和决心。与家人的亲情通话和通信、民警的关心、开导,姚某某心中的坚冰慢慢融化,开始主动适应改造生活。
民警可以是你倾诉的对象
教育改造工作中,民警还常常充当倾听者的角色。因为当服刑人员愿意开口时,他们要做的就是倾听,从服刑人员的倾述中发现真实想法,并进行疏导,才更可能找准方向,从根本上解决服刑人员的心结。一次次的谈话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克服了跨越千里的粤语和贵州话的巨大差距,面对逐渐转变的姚某某,民警鼓励其积极参加兴趣小组,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改造生活。时间总是一道良药,方向对了,“病”总会好。几年的改造生活,姚某某终于主动交朋友,参加兴趣小组,改造生活越来越阳光。
积极的思想将是未来的方向
一个个改造成绩的取得,一次次的减刑让姚某某更有动力了,成长为民警最放心的一批服刑人员。在他快满刑的这一两年,所呈现的状态是对法律权威的敬重和对未来刑满后生活的期盼。他已变成一个开朗的人,也没有以前那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即使满刑的日子比他预期的晚了几个月,他也很平静,能够看出他彻底改变了,分监区民警都为他感到高兴,并相信他刑满后不会再犯罪,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守法公民。
2018年10月底,他迎来了重新起航的曙光。回归社会,回归家庭,也给我们寄来的这封信……
分监区民警经商量后决定,给姚某某回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