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司法 >

我省“民告官”案件数量创新高!

来源:山西长安网 | 责任编辑:张晓婷 | 发布时间: 2018-05-17 12:08

  5月16日,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向社会公布了2017年全省行政审判白皮书和行政审判十大案例。

  行政审判的被告一方通常是行政机关,所以行政审判俗称“民告官”。2017年,山西省法院共受理行政一审、二审、再审、再审审查和行政非诉执行案件9281件,同比2016年上升11.5%,创历史新高。在审结的4307件一审行政案件中,行政机关败诉率为18.7%,与2016年基本持平。全省行政案件呈现出数量持续增长、新类型不断涌现、群体性诉讼显著增多等特点。

  公民依法维权意识增强

  白皮书显示,全省行政一审案件增长相对平稳,二审和再审审查案件增幅迅猛,行政案件上诉率和申请再审率逐年上升。这说明当事人权利意识、诉讼意识的进一步提升,但对行政诉讼结果的信服度还不是很高。从另一个层面也说明,在行政诉讼立案难的问题基本解决之后,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已经成为行政诉讼面临的首要难题。

  行政诉讼集中管辖改革成效明显

  全省11个中院被划分为五个片区,同一片区内的中院实行交叉管辖,同时,全省119个(不含3个铁路运输基层法院)基层法院的行政案件相对集中到35个基层法院进行管辖。一个整合行政审判资源、提高行政审判水平、避免行政审判干扰、改善行政审判司法环境的新格局初步形成。以往行政机关干预法院立案、消极对待应诉、对生效裁判置之不理的现象明显改观,行政审判职能作用进一步凸显。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偏低

  2017年,在全省一二审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597人次。虽然近两年内全省行政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呈增长趋势,但整体偏低,并存在不平衡现象,而且出庭应诉的负责人实质参与案件程度不高。

  白皮书建议行政机关在执法工作中要强化依法履职意识、程序违法的风险意识、证据意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意识、多元化解行政纠纷意识,做好积极应对公益诉讼的准备。

  首次发布行政审判典型案例

  本次公布的十大典型案例,是从2017年6000多件行政案件中精选出来的,从涉及行政管理领域来看,包括市场监管、食品药品监督、公安、房管、民政、人社等多类行政管理领域,涵盖行政撤销、房屋征收补偿、行政给付、履职等多种类型。

  在公布的张某诉黎城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处理案中,判决书对政府履行职责的正当程序要求做了明确、具体、详实的论述,指出政府应当尽到合理审慎的审查义务,对行政相对人重大财产权益产生不利影响时,政府应当履行告知其事实、理由和依据的义务,并给予陈述、申辩的机会,对政府依法行政提出了严格要求。

  在公布的段某诉太原市尖草坪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报行政处理案中,段某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先后以产品质量问题为由向相关主管机关举报,然后对主管机关针对举报事项的答复或者不答复行为提起各类行政诉讼案件90余件,其诉讼原因并非其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违法行政行为的侵害,而是借诉讼向行政机关施压,要求给予举报奖励或获得高额赔偿。对于这种非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举报人对行政机关的处理或不处理行为的起诉,法院认为违背了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和初衷,不具有诉权。

  通过这些案例,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人民法院公正司法提供范例,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职,进一步提高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从而推动法治山西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