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政法文苑 > 表里河东 >

一“骑”绝尘王宗甲

来源:运城长安网 | 责任编辑:鲁高 | 发布时间: 2019-04-02 10:14

一“骑”绝尘王宗甲

□ 冯建国


1554172007500086.jpg

▲作者与王宗甲先生(左)。

  在当今中国的画家中,王宗甲先生的马不能说是首屈一指,但完全可以说是一骑绝尘,在中国画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先生的的成就如何呢?看看他的巨幅画作《天马歌》、《铁流颂》、《泽润良驹》、《天风腾龙》等,分别被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其中《天马歌》多次悬挂于天安门城楼中央大厅,其价值便可略见一斑。关于王宗甲先生马的艺术成就,中国当代著名画马大师尹瘦石这样评价道:“宗甲画马,造型严谨,气势宏大,真乃龙姿神骏也。”尹大师一句“龙姿神骏”的评语,足以让我等仰望良久,循其道而向往之。

  

▲天马歌

  如果说尹瘦石先生的评价属于高屋建瓴的大雅之语,那么《文艺报》编审包立民先生的评论就显得深情朴实了许多,很接地气:“自从徐悲鸿融西方水墨画马创宗立派后,数十年来仿效者甚众,但真正能得其精髓神韵者甚少,尹瘦石是其中的一个,我看王宗甲也算一个。”将王宗甲先生与尹瘦石大师相题并论,可见王宗甲先生在全国画马一族中的声誉与地位,当是许多同行望尘莫及的。

  1944年,宗甲先生出生于临猗县北辛乡东卓村一个农民家庭,得到纯朴而率真的启蒙与教育。尚若懂得中国风水说的人大都知道,这里是一片风水宝地,介于大小嶷山之间,常常氤氲气息笼罩,曾经诞生过许多名人贤士。我国早期传说的“二郎担山赶太阳”神话,就是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大小嶷山就是二郎在此歇脚时倒出来的两堆土,峨嵋岭便是二郎担山用的那条扁担变成的。自古以来,在峨嵋岭一带、尤其是生活在大小嶷山附近的人,都有着二郎追赶太阳的那种锲而不舍、执着奋进的精神,宗甲先生也不例外。

  

▲伯乐选马

  崇甲先生不算是书画世家,他的祖宗三代没有书画家的血统,就只有曾经在福同惠熬过相公、并且做到了二柜的爷爷,在村子里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但是宗甲先生却充满了书画的天赋,刚醒事时便喜欢在地上写写画画,而且是画得像模像样的,尘土也成了他最初的画案。由于出生于农村的缘故,他自小接触的是家禽和家畜,什么鸡呀、猫呀、狗呀、猪呀,都成了他眼睛里最接地气的模特儿。他见什么画什么,画什么像什么,他每每作起画来,周围的大人小孩都会围着他看。

  

▲心随朗日高

  也许是自小受二郎担山赶太阳故事的影响,宗甲先生自小就有着一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为了画好一幅画,他会一蹲就是几个小时,甚至是一连几天地进行观察。他最喜欢看牛卧在北墙跟下,眼睛微微闭上,嘴巴儿反复地咀嚼着。这个时候,小宗甲就会从不同的角度观看,然后在地上不停地画,常常是被母亲扯着袖子拉回去吃饭。为了画出一组人民公社春耕送粪忙的画,他就从饲养员用土簸箕车填圈、除圈,车把式驾车装粪、运粪、下粪,社员们在地里用锹撒粪的细节一一画了下来,经过反复地琢磨,然后构思出草图,再用笔在纸上画了出来。

  

▲八骏图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付出了不一定会有收获,但不付出却肯定是不会有回报的。在王宗甲先生的画画生涯中,生活始终他不竭的创作源泉,也是他的作品广受人们欢迎的原因所在。他说小时候,有一次跟着舅舅从地里拉棉花柴,回来时走到半路上,在过一个水渠时不小心翻了车,舅舅从车上摔了下来。小宗甲只觉得好奇,是一个很好的创作素材,顾不上过去扶起舅舅,而是掏出随身携带的铅笔和小本子,站在那里就画了起来。气得舅舅抽鼻子裂眼睛的,恨不得走过去抽他两个耳光子。

  

▲蓦然回首

  现在每每提起自己画画生涯的时候,宗甲先生都会提起在他七岁的时候,爷爷无意中得到的一部《芥子园画谱》:“我这一生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绩,完全应该感谢爷爷和《芥子园画谱》”宗甲先生所说的《芥子园画谱》又称《芥子园画传》,是一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荟萃,囊括了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等内容,并附有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赏析等。并且从用笔方法到具体景物的笔墨技法,从创作示范再到章法布局,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成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

  

▲凭君传语报平安

  对于宗甲先生来说,《芥子园画谱》真好像是雪中送炭,比得到任何宝物都要高兴,几十年过去了,至今依然保存完好如初。而且自从得到这部《芥子园画谱》以后,小宗甲更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成为他学画生涯上一盏永远不灭的指路航灯,夜以继日如饥似渴地临摹着。既使是寒冬腊月,窗外北风呼啸,屋里寒意逼人也从没有间断过,每天必须临摹够七页方可停止。有时候小手被冻得不能动弹,就塞到炕褥下面暖上一会儿;煤油不多了,就加上水继续临摹,常常熬到半夜子时,一直持续到王宗甲先生十五岁那年考上艺术学校后。

  

▲忠义仁勇一天尊

  天下万物,皆可入画,在这一段时间里,他画花鸟虫鱼,他画山水人物,他画房舍村落,他画福禄寿禧,他画梅兰竹菊,他画历史故事……诸如昭君出塞、贵妃醉酒、火牛破铁、水淹七军、六出祁山等等,凡是能够涉猎到的,都成了他笔下的创作题材。正是在这种近似苛刻的环境中,小宗甲的画技提高神速,八岁时就开始在集市上卖画。他记得有一幅在水连纸上画的仕女图,居然卖了一万元(相当于现在一元)钱,成为方圆有名的小画家,上门求画的人络绎不绝。这让小宗甲十分的开心,更增添了他对画画的热情与喜爱。

  

▲幽涧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人生轨迹的反映,它映衬出艺术家先天的聪慧和后天的勤奋以及做人的品格。在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宗甲先生走进了青春时代。三年艺术学校的系统教育,使他接触到徐悲鸿的水墨画集,掌握了势在构图、形在骨骼、美在质感的传统作画理论知识,他的创作技艺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宗甲先生艺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临猗县眉户剧团,开始了二十八年的舞台美术工作,直到一九八九年他离开剧团调到文化馆。

  

▲天伦之乐

  走过那个计划经济时代的人都知道,岗位可以选择你,但你却不能够去选择岗位,幸运的是他刚到剧团,就是接到拍摄《涧水东流》的任务,他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便跟着去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几十年间,他曾先后参与和组织了一颗红心、云散月圆、锁呐泪等大型戏剧的舞美设计,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质朴、明快、凝炼、开合自如,大道至简。在他看来,艺术是生活的抽象反映,尽管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生活中越是朴素平凡的东西,越有超强的生命力,越能够在时光的流逝中回味无穷。

  

▲忽忽跨九州

  为了创作《一颗红心》电影的舞美设计,他与下放到临猗的刘恪生老师来到好义村,与主人公原型王传河在饲养棚里同吃同住同劳动生活了七天,铡草除圈喂牲口。这种真实的生活实践,使他对舞台艺术的表现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形成了他剥茧抽丝、去伪存真、以小见大、精炼简约的设计理念。他力求以人为主,将景放在演员的演技里体现,留给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他的这种设计理念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可,其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得省戏曲演出舞美效果奖,其中《一颗红心》和《唢呐泪》,还先后获得文化部颁发的舞美设计大奖。

  

▲紫气东来

  多年来,宗甲先生绘画上涉猎甚广,在人物、动物、花卉等领域皆出手不凡,不过他尤痴迷于画马。他曾对唐韩干、曹霸、宋李公麟、元赵孟頫、现代徐悲鸿等的画马进行系统性的临习和研究,后又登门向尹瘦石、刘勃舒等老师请教。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他学古而不泥古,察今而不被今所囿,画马重在形、神、势、趣的统一,严谨中不失奔放,变化中不求怪异,精微中顾及全貌。人们观赏宗甲先生的马,会感到“锋棱瘦骨成”,“风入四蹄轻”,在神韵方面多了傲世的风骨,少了许多世俗庸媚之气。难怪徐悲鸿夫人、著名书画大家廖静文这样评价道:“宗甲画马,受其前辈影响,神采动人,卓有心得。”

  

▲伴读

  西方哲学家歌德说过:“艺术家一旦把握一个自然对象,这个自然对象就不再属于自然了。”用中国诗圣杜甫的语言表达就是:“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宗甲先生始终相信,艺术是情感的语言,要有感而发,即使忘形也不能忘情。而且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艺术家只有对生活充满了热爱,才会产生出对艺术的美感,因此上他始终遵循此道,作品多是以情而动,笔下的奔马皆是因时因事有感而作,激情寓于笔墨间,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舐犊情

  从宗甲先生的创作生涯中可以看出,马是他最喜欢的生灵之一,有着桀骜潇洒的气质与激情,因此上他赞美马的力量和速度,歌颂马的热烈与豪迈。尤其是那万马奔腾的景象,声若雷霆,势若洪滔,更是常常撞击着他的心灵。为了了解和掌握马的相关习性,宗甲先生多次前往内蒙草原去写生创作。一天傍晚,他独自在城边草原上散步,望着夕阳斜照,晚霞满天,他只觉得天地之间辽阔深远。就在他凝眸远方之时,突然间一匹骏马披着一身征尘,嘶鸣着从他身边奔腾而过,那蹄声踩踏着水泥路面从远而近,又由近到远,仿佛将士出征战场的鼓点,敲击着他激情四溢的心田。

  

▲憩

  那天晚上他彻夜难眠,那骏马的身影、蹄声、嘶鸣,萦绕于脑海始终不能散去。于是他披衣下床,伏案急书,连夜画成速描,并拟诗题书,当他放下手中的画笔推开窗户时,东方已是朝霞扑面,旭日东升了。这便是那幅震撼画坛的巜征尘一路度关山》的巨幅画作,题书为:“浑然天地凝沙海,唯见骅蹓蹄未闲。几落孤烟错日月,征尘一路度关山。”在这幅画中,宗甲先生运用大写意的手法,饱含奔放的墨色,勾勒出骏马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用淡墨枯笔扫出其飞扬之势,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成为一幅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征程

  画者,文之奇也。宗甲先生之所以能够成为名家大家,与他始终坚守做人与作画一样,来不得半点浮夸的信条是分不开的。人常说画如其人。宗甲先生平生不求闻达,心志淡泊,书法文辞均有素养,故图文并茂,诗文传神,构成了宗甲先生画作的又一特色。他主张以书入画,骨法用笔,以写为主,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因此他的每一幅画作,几乎都有他亲笔题书的自己诗文,让观者赏心悦目,从中体味到诗书画的韵趣,不由得想到乡祖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风格来。

  

▲情投意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宗甲先生作为国家高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家协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理事,虽然已七十多岁,从事绘画艺术也五十多年,然而他始终对作画充满了敬畏之心,至今依然笔耕不辍,尤其在动物速写方面下功夫。观看先生的画作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他的每幅画作都是形、意、势、趣统一,他所画之马秀中透强,柔中有刚,处处精到,笔笔传神,鸿幅巨制,精妙绝伦,堪为我国骏马图中之典范,各种媒体多有全方位的关注与报道。

  

▲骅骝亦骏物 忽忽跨九州

  我曾经多次走近王宗甲先生,尤其有幸与先生共赴宁夏采风,从而让我认识了一位志趣高雅、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多才多艺,和蔼慈祥,精神抖擞,笑声爽朗,总是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不久前我曾去他家里做客,看到先生正在伏案写生,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猪。只见那只小猪仿佛要飞起来一样,神采飞扬,富有激情,传递着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先生寥寥几笔,便将猪的勤劳质朴、勇敢诚实、富贵平安、吉祥如意的禀性活,灵活现地跃然于纸上。童心不泯,健康长寿,艺术永恒。我望着画案上那头小猪的速描,默默地祝福着宗甲先生。

77.jpg
▲快乐小飞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