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县综治中心集成多元服务 打造基层治理“一站式”枢纽平台
来源:运城政法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刘兰 | 发布时间: 2025-04-03 08:46
绛县综治中心以规范化建设为牵引,有机融合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职能,构建“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法律服务联享、风险隐患联控”的综合性治理平台,实现群众诉求“一窗受理、多元化解、一次办好”。

一、功能集成:打造“四心合一”综合服务平台
空间整合优服务。将分散的诉讼服务、检察服务、信访接待、法律咨询等职能统一纳入综治中心,设立“综合服务大厅”“矛盾纠纷调处区”“公共法律服务区”“智能研判室”等功能区域,实现“只进一扇门、服务全链条”。中心设置服务窗口10个,整合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信访等10个部门力量入驻。

机制联动提效能。建立“四中心一平台”协同机制(综治中心统筹,诉讼、检察、信访、公共法律服务四大职能联动),推行“首接负责、分类流转、跟踪问效”工作模式,通过信息共享、会商研判、联合处置,破解部门间协作壁垒。今年以来,累计联合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积案等复杂问题23件,群众满意度达98.6%。
二、职能融合:构建“全周期”治理服务链
(一)矛盾纠纷化解“终点站”
诉讼服务前端介入。法院在综治中心设立“诉讼服务站”,开通“绿色通道”,对家事纠纷、小额债务等适宜调解的案件,引导至调解室先行调解,调解成功后当场司法确认。今年以来,诉前调解成功率同比提升35%,诉讼案件量下降18%。

检察服务精准赋能。检察服务中心派驻检察官团队,针对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开展法律监督,通过“支持起诉+公益诉讼”助力弱势群体维权。

信访接待源头治理。信访接待中心与综治中心实现数据互通,对初信初访事项实行“首接首办责任制”,复杂信访问题由综治中心召集相关部门联合会商,推动“案结事了”。2025年重复信访率下降21.6%,初次信访化解率达95%。
(二)公共法律服务“零距离”
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整合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等资源,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查、遗嘱公证等“菜单式”服务。组建“律师值班团”“法律顾问团”,常态化入驻中心,今年以来累计解答群众咨询46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件。
智慧法律服务赋能。开发“法治绛县”线上平台,群众可通过“法治绛县”微信公众号在线申请心理服务、法律援助、预约调解、查询案件进度,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社会风险防控“一体化”
涉稳风险联合研判。建立“政法单位+信访+网格”风险联判机制,对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群体性事件苗头,由综治中心牵头召开联席会议,制定化解方案。信访与调解协同处置。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实行“调解优先、调判结合”,通过“检察听证+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模式,推动矛盾实质性化解。典型案例:某企业欠薪引发的群体性信访案件,通过综治中心联动处置,5日内促成劳资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三、创新实践:打造特色治理品牌
“三官一律”进网格。推动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下沉村(社区)网格,联合综治中心网格员开展矛盾排查、法治宣讲、风险预警,今年累计化解网格内事件4566件,提供法律指导68次。
“信访+心理疏导”解心结。设立“信访心理服务站”,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对涉访群众开展情绪疏导、心理干预,累计服务365人次,化解“情感型”“执念型”信访积案3件。
四、数据赋能:推动治理服务“智慧升级”
“一网统管”智能调度。打通了诉讼、检察、信访、法律服务等四类数据壁垒,构建社会治理“智慧大脑”,实时分析矛盾热点、发案规律,自动生成预警报告3份,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精准支撑。

【实践成效】
群众获得感更强:98%的群众表示“只进一门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治理效能更显著:矛盾纠纷化解周期缩短40%,重复信访量下降52%;
绛县综治中心将持续深化“四心合一”改革,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社会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