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

“一门”解千结 “一地”化纷争

来源:运城日报 | 责任编辑:刘兰 | 发布时间: 2025-08-14 10:43

临猗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矛盾化解“终点站”

愁眉紧锁地进门,眉开眼笑地离开;满腹委屈地哭诉,一身轻松地释怀……在临猗县综治中心,这样的转变时常上演。这扇门,仿佛拥有神奇的魔力,将纷扰与戾气阻隔在外,让和谐与安宁流淌心间。

今年6月,升级改造后的临猗县综治中心全新亮相。该中心通过“平台整合、多元解纷、主动服务”三大路径,构建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基层治理新生态。入驻综治中心的各单位工作人员通过一次次登门走访、一回回耐心调解,让矛盾坚冰消融,让和谐之曲在群众心田奏响,成为河东大地基层善治的鲜活样本。

一窗受理纾民困

从“多头跑”到“一站清”

上个月,一阵急促的吵嚷声打破了综治中心的宁静。几十名农民工围在导引服务台前,情绪激动:

“老板联系不上,两个月工资找谁去要啊!”

“厂子停产了,人找不着,钱还有着落吗?”

导引服务台工作人员迅速安抚,问清缘由——他们在县里一家砖厂打工,因环保问题厂子关停,老板联系不上,20多万元工资没了着落。工作人员立即将他们引导至劳动纠纷调解室。

常驻中心的临猗县人社局工作人员姬建忠迅速介入。他查明情况:砖厂停产,股东间因利益纠纷产生矛盾,都不想管工人工资。姬建忠立即召集主管单位和4名股东,态度鲜明:“股东利益纠纷是内部事,工人血汗钱必须优先保障!”在人社部门的强力协调下,股东们认清了责任,很快筹集资金,工人们如数领到了被拖欠的工资,愁云散去。

“搁以前,劳资纠纷得跑断腿,劳动监察、仲裁、法院等,得跑多少扇门才能解决。现在好了,进了综治中心这一扇门,一个窗口就能搞定!省时、省事、更省心!”姬建忠道出了在中心办事的便捷。

这得益于综治中心“一站式”平台的强大整合力。升级改造后,中心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入口的引导受理区如同“精准导航”,专人接待,快速分类分流。敞亮的群众接待大厅内,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劳动仲裁、行政复议、诉讼服务、检察服务、警务服务、信访服务8个常驻窗口以及2个轮值窗口一字排开,工作人员和风细雨,无论家庭琐事、邻里冲突,还是合同纠纷、劳资争议,群众都能找到“对口的门”。在这里,每一个诉求都被郑重对待,每一桩矛盾都奔着“终点站”而去。

“我们不仅整合空间,更注重功能衔接。”临猗县综治中心主任董宁君指着信访窗口解释,“我们按照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信访行政三级办理、诉讼、法律监督的‘路线图’科学设置各服务窗口。穷尽法律手段仍不能解决的,引导群众依法依规信访,确保矛盾妥善解决。”

春风化雨解心结

不仅调“事”还顺“气”

8月8日一大早,楚侯乡的一对母女泪眼婆娑地走进县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室。调解员郭福田、王仰周刚迎上前,恰逢常驻中心的县妇联主席牛允丽路过。

“姐妹,别哭!到了这儿,妇联就是你的‘娘家人’,天大的事我们一起帮你解决!”牛允丽握住母女的手,温言安抚。暖意传递,母女情绪渐稳,道出心酸事。

这位母亲说,自己丈夫承包了村里的灌溉泵房,自负盈亏。为多挣点辛苦钱,他自己维修水泵时不幸溺水身亡。丈夫下葬后,村里因灌溉急需,收回了还有4年才到期的泵房。她觉得丈夫生前自费添置了小水泵和空调,是投资,理应补偿。村里提出给5000元,她觉得有些少。在争论过程中,矛盾激化了。

调解中,王仰周试探:“补偿再加多少,可以达到你的预期?”这位母亲却摇头:“不是钱多钱少的事,是那话像刀子,扎心啊!”调解员们明白了,症结在“心气不顺”。他们耐心倾听、宽慰疏导,并承诺:“放心,我们一定找村里好好谈,不仅让他们明白说的话伤人,更要去帮你谈妥补偿资金的问题。”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母女俩紧锁的眉头舒展了,带着满心希望离开。

“女同志的心结解开了,事儿就好办一大半。”牛允丽深有感触,“我们县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在这里设点,就是要当好妇女的‘贴心人’。这里整合了金牌调解员、专业律师,以前咨询无门的难处,现在‘一门’全解决。看着群众哭着来、笑着走,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价值!”中心通过“常驻+轮驻+随驻”的灵活机制,确保20多家职能部门的服务资源无缝对接,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必有应”。

法理情交融润乡土

小调解蕴藏大文章

网络赌博害人不浅。50多岁的李某沉迷其中,借了同村王某5万元输个精光,随后人间蒸发。债主王某上门讨要,撞见的是李某年逾八旬的老父亲。老人无奈替子还债,却揪住一个细节:借条写5万元,实际儿子只拿到4.8万元,且约定10天还清。老人认定王某“10天抽了2000块高息”,王某则喊冤:“那2000元是李某主动给的‘感谢费’!”双方争执一番,不欢而散。

后来,老人揣着4.8万元找到王某。王某正忙生意,又嫌钱数不对,就没收下。不久李某母亲去世,王某再要钱,老人一句“谁借找谁要”,彻底点燃火药桶。王某无奈,走进县综治中心。金牌调解员郭福田接手后,他敏锐抓住“2000元”焦点,查实确非利息,而是李某主动给的“感谢费”。郭福田没有就案办案,他先找李父推心置腹,理解老人替子还债的无奈与对“2000元高息”的误解。接着,他请来王某全家5口,算“经济账”、算“时间账”、解“家庭结”,把工作做透。最终,王某全家被调解员的真诚和李父的困境打动,主动让步:“老爷子不容易,还3.5万元,就此了结吧!”李父闻言既惭愧又感激,两家本是一个居民组的乡亲,一场可能结怨的纠纷,在法、理、情的交融下烟消云散。

“我们调的不只是案子,更是人心。”郭福田感慨,“一次接地气的调解,就是一堂生动的普法课,一次基层稳定的加固。看似解决一个小纠纷,实则教育一大片,维护一方安。”

枝叶关情暖民心

服务延伸解急难

综治中心的温度,不仅化解纷争,更温暖着特殊群体的心。

角杯乡的低保户闫某,曾向银行贷款2.4万元,多年来加上利息,一共需要还4万元。沉重的债务让他喘不过气,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走进综治中心。调解员王仰周了解后,一个电话打到银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银行同意减免利息,闫某只偿还了本金。“对困难群众,能帮一把是一把。一个电话,解决低保户大难题,这就是咱中心的价值!”王仰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服务的真谛。

“我们综治中心就是希望通过规范化建设,把群众诉求办在第一时间,民生难题解在基层一线。老百姓的笑脸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董宁君的感叹发自肺腑。自6月升级以来,该中心已接待群众114批208人次,登记受理纠纷20件,成功化解18件。

临猗县综治中心持续优化流程,向群众郑重承诺“只跑一次,一次办妥”,彻底告别“踢皮球”和“马拉松”。同时,它也是汇聚民智的枢纽:设立意见箱、开展满意度调查,让群众声音直达中枢,驱动服务不断升级。为确保效率,中心推行“限时办结”:简单纠纷力求当下清,复杂问题明确时间,专人跟踪督办,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从愁云密布到笑逐颜开,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临猗县综治中心这扇门,已成为群众心中化解烦忧的“希望之门”、感受公平的“信任之门”、收获温暖的“幸福之门”。它用规范化建设的“硬支撑”,托起了“只跑一地、只进一门”的“软服务”,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董宁君表示,临猗县综治中心将继续深耕“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治理效能,让和谐之花开遍古郇大地,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临猗、法治临猗书写更加温暖的篇章。

来源:运城日报

记者:南 辽 张君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