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0日 星期日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平安建设 >

“调”出一方平安 “解”开千千心结

来源:运城日报 | 责任编辑:刘兰 | 发布时间: 2025-04-09 15:06

永济市公安局城东派出所“警调对接”的创新实践

1744182675173064.png

民警在蒲园进行反诈宣传

1744182690358201.png

民警在辖区榆林村进行防火检查、宣传

当山火突起时,他们雷霆出击守护青山;当企业遇困时,他们搭建桥梁化解危机;当医患对立时,他们架起法理情沟通之桥;当少年徘徊时,他们用温暖照亮成长之路。近年来,永济市公安局城东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创新构建多种矛盾化解机制,通过“快调、巧调、深调”三维度发力,推动辖区治理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清明前夕的吴村南山,一场山火被及时扑灭。据当天在山区执勤的森林防火看护员回忆:“那天巡山发现浓烟,我们立即将警情报告给城东派出所,警车几分钟就到了现场。”民警雷霆出击,迅速锁定火源轨迹,抓获藏匿火种、违规上山祭祀的赵某某。因发现及时,火情很快被控制。这起看似普通的山火案件,背后折射出城东派出所严密的预警体系。

快速破题纾企困  巧解矛盾促发展

永济市城东街道含14个自然村、8个社区、1个工业园区,其中园区入驻企业涵盖大型化工设备、铝深加工、锂电池隔膜等多个领域。作为服务企业、创优营商环境的前沿阵地,城东派出所始终坚持“用心护企、用情助企”,将涉企纠纷化解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以实际行动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1744182577532558.png

民警在派出所参与调解一起矛盾纠纷

“135万元的设备被扣押,一想到还要赔付违约金,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了。”某化工企业负责人回想起3月初的遭遇仍心有余悸。

3月3日,城东派出所接到辖区一化工企业报警称,其公司价值135万元的化工设备,被承接运输任务的物流公司以“前款未结清”为由扣押,导致其与山东客户的供货合同不能正常履行,自己将面临赔偿高额违约金的风险。

原来,这家化工企业1月26日委托其常年合作的物流公司前往山东运送一台价值135万元的化工设备。起初,物流公司以运输大件需办理“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为由拖延,2月17日通行证办妥后,本以为货物可以顺利运往山东,没想到山东客户却不断来电询问运输进度。化工企业核实后才发现,货物随车还停放在运风高速永济服务区。2月23日,在相关部门协助下,化工企业积极沟通并安排财务与对方对账,却怎么也联系不上物流公司相关人员。一边是焦急的客户、高额的滞纳金以及企业信誉受损,一边是怎么都联系不上的货物运输司机,迫于无奈,化工企业来到城东派出所报警求助。

城东派出所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涉企纠纷“三级响应”机制:

一级响应:民警2小时内完成现场勘查、账目核对;

二级响应:派出所党支部与非公企业党组织对接,梳理出2018年以来的49万元运输费纠纷;

三级响应:联合司法所、行业协会组建调解专班。

3月5日,在城东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室内,调解员创新采用“债务分期+设备放行”的解决方案:化工企业当场支付10万元,剩余39万元分3期结清;物流公司立即解除设备扣押,了结了双方的纠纷。随后又通过司法确认程序将调解协议赋予强制执行力,既保障了企业正常经营,又维护物流公司合法权益。这场持续20天的纠纷,最终在3个工作日内圆满化解。

城东派出所所长张广东告诉记者,近年来,在永济市公安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该所建立了涉企纠纷快速响应机制,通过整合派出所、司法所、调解委员会等多方力量,对涉企纠纷案件进行快受理、快移送、快调解,以期通过多种努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搭建多元对话平台  深调化解医患心结

医患纠纷调处是基层治理的重点难点。今年3月,城东派出所通过构建“前端预警+多元调解+长效防控”工作机制,成功化解一起重大医患纠纷。

3月上旬,永济市某医院门前突发一起群体事件。一位70多岁的老人在该院经抢救无效离世后,家属质疑院方存在医疗过失,聚集多人在医院门前拉横幅、摆花圈、放哀乐,严重影响正常医疗秩序。接警后,城东派出所民警迅速抵达现场控制事态,严肃告知家属扰乱医疗秩序需承担的法律后果,引导其通过合法途径维权,并同步启动医患纠纷处置方案。经权威认定,院方在此次救治中承担次要责任。

面对患者家属提出的百万元赔偿诉求,民警积极搭建多元对话平台,引入多方法律专业力量。最终在医院法律顾问、家属委托的律师及城东司法所指派律师三方的积极沟通协调下,医院和死者家属达成和解。

“纠纷处置结束后,我们派出所与辖区医院建立起常态化信息沟通机制,医院一旦发现医患纠纷苗头要及时上报派出所,方便派出所及早研判化解,这样才能有效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秩序稳定。”张广东补充道。

“警校家”联动   筑牢成长防线

保护未成年人,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是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城东派出所在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治理方面倾注了诸多心血。

2024年10月10日,城东派出所接到紧急报警:辖区一小区顶层天台有未成年人欲跳楼轻生。接到警情后,民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与消防部门成功将小西(化名)从天台外沿侧劝导回来。险情解除后,民警发现这姑娘竟是第二次做出如此举动。

张广东意识到情况的危急性,立即联系永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心理疏导办公室。次日上午,便由民警和心理辅导员组成干预小组,对小西及其母亲开展“四维干预”—心理疏导矫正、亲情教育、校园教育和法律教育。前十多分钟,小西始终不愿开口说话,经过心理辅导员耐心专业的引导,小西逐渐敞开心扉。经过引导、劝解,小西与母亲之间的坚冰也慢慢开始融化。

处理完这个警情后,张广东上报永济市公安局并很快向永济市教育局及小西所在学校发送了《风险提示函》,提示相关单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并采取整改措施。

“重复警情如果不加以重视,极有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后果不堪设想。”张广东表示,针对重复警情,派出所建立了“清零”机制:能调解的尽快解决,疑难复杂案件移交司法、应急管理、妇联等部门跟踪盯办,及时反馈回访。

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修正,存在极高的风险隐患,甚至在好奇心、从众心理的驱使下或者遇到外在诱发因素时,还有可能引发违法和犯罪行为。翻开城东派出所2024年工作台账,两组数据引人深思:2024年,该辖区未成年人犯罪占比13%,盗窃类案中未成年人占比接近40%。

为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城东派出所注重做好案件的“前伸后延”工作,研究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理举措。以“防”入手,细化摸排矫治。加强日常工作排查,第一时间发现并掌握可能影响校园安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督促学校完善内部责任体系,健全门卫、保安工作制度,完善门卫登记台账,守好校园“入口关”。以“治”固本,深化综合治理。通过执勤巡逻强防范,常态化开展学生活动重点场所巡逻防控,全力维护校外安全。联合教体、市场监管、文旅、城管等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加大对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的检查力度,排查整治校园周边治安乱点。以“惩”清源,高压严打整治。强化本地未成年人犯罪动态警情监测、串并及侦查打击,严防未成年人犯罪团伙化、扩大化。严厉查处现发案件,积极营造公平正义、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以“教”增效,强化多维防控。借助节假日有利契机,深入各中小学积极开展防拐卖、防欺凌、防电诈、禁黄赌毒等宣传,切实提升在校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警校家”联动,抓前端、治未病是城东派出所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一大特色。一旦未成年人牵扯进违法犯罪案件,犯罪情节较轻的,民警一般以保护为先,首先通知家长、学校,启动“警校家”联动机制,并引入专业力量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疏导和法治教育。

从化工园区到田间地头,从急诊室到校园课堂,城东派出所的创新实践印证着一个真理: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既要科技赋能的“智慧芯”,更需春风化雨的“为民心”。当矛盾调处插上制度创新的翅膀,平安建设的根基便深深扎进群众心田。

来源:运城日报

记者:张君蓉 南 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