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枫桥经验 >

万荣县人民检察院:“四个一”工作法助力“朝阳事业”站在新起点

来源:运城长安网 | 责任编辑:邱宝萍 | 发布时间: 2024-05-15 10:00

运城长安网讯  近年来,万荣县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立足于保障未成年人平安健康成长,创新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采取签发一份《督促监护令》、精塑一个工作室、讲好一堂法治教育课、用好一个协作机制“四个一”工作法,全流程、全链条、全领域履行未检法律监督职能,逐步构建起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新格局。

签发一份《督促监护令》,有力促进“甩手家长”依法带娃

针对一些家长严重监护失职,万荣县人民检察院创新建立了“督促监护令”制度,通过向监护人发出《督促监护令》,让家庭“缺位”重新归位,督促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同时主动融入学校保护、扎实融入社会保护、全面融入政府保护,不断筑牢未成年人保护“防线”。截止今年4月底,万荣县人民检察院共发出《督促监护令》9份,有力督促9名家长监护归位,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路上不掉队。2023年9月,万荣县人民检察院在办理一起盗窃案中发现,该案中的两名被害人均不满14周岁,且没有父母陪护,独自居住生活,了解后得知孩子的父母均在外地打工,平时就兄妹三人在家,哥哥在外读大专,姐姐9月份已读初中寄宿学校,8岁的妹妹白天上学,晚上回家独自居住。针对该情况,2024年1月5日,万荣县人民检察院向未成年被害人的父母宣告送达了《督促监护令》,责令家长切实履行监护职责,避免因监护缺失,致使被害人身心再次受到不法伤害。

微信图片_20240515095831.jpg

精塑一个工作室,全力打造牵引全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强大脑”

结合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实际,万荣县人民检察院立足于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室,依托“指南针”未检云平台,反复酝酿打造了“指南针·静护花开未检”品牌,将品牌定位为“用温情检爱,静护每朵花开,为每一个孩子保驾护航”。为最大化发挥“指南针·静护花开未检”品牌效应,先后采取了三项举措:一是在“推”字上下功夫。通过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活动,将“指南针”未检云平台推送给每位在校学生,并结合开学季在各个校园张贴宣传海报,力争实现全县9000余名师生全覆盖。同时精选17名青年法治副校长与未检检察官组成巡讲团,常态化深入全县17所中小学授课,以PPT、展板、电影、微视频、观摩庭等多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学生学法、懂法、守法。  二是在“延”字上做文章。将预防青少年犯罪宣传片推送至学生的同时,一并推送给家长、老师,让大家在了解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为其维权举报提供便捷途径。通过“互联网+检察”,不断扩大法治宣传效果,提升社会公众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认知度。三是在“帮”字上求实效。通过运用该平台对9名不起诉犯罪嫌疑人进行监督考察帮教,及时掌握了未成年人近况和日常表现,精准帮教工作取得实效。通过平台收到匿名举报线索2条,受理调查后成功追诉犯罪嫌疑人3名,在第一时间内有力保障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在办理的一起刑事案件中,发现2名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被害人长期辍学在家,其中一名被害人仅为5年级学生,迅速向教育局了解情况,经协调帮助两名学生回归校园继续上学。

微信图片_20240515095839.jpg

讲好一堂法治教育课,让法治之光照亮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今年3月25日至3月29日,“静护花开”未检工作室与17名检察官组成法治宣讲团,联合共青团委、妇联,邀请人大代表、家长代表、师生代表,深入到全县17所学校,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预防校园欺凌、共护平安花季”系列法治教育活动,受众学生达7000余人次。法制教育课以“防范校园欺凌”为主题,结合影片《第二十条》、邯郸学生事件等热点新闻和万荣县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实际,用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真人真事,详细讲授了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和可能涉嫌的犯罪,用事实说话,以案例警示,向同学们深刻阐述了校园欺凌的严重危害和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受到了师生们广泛赞誉。

微信图片_20240515095844.jpg

用好一项协作机制,形成各部门、全社会共同做好未成年人保护的强大合力

依托万荣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32家成员单位的职能优势,持续推进我县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现代化。1-4月份,万荣县人民检察院先后联合团委、妇联针对校园欺凌、妇女权益保护等召开专题座谈会2次;针对办案中发现的留守儿童、残疾未成年人,多次与民政、残联等部门沟通,督促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对曾经接受司法救助的2名留守儿童,组织进行回访,并根据孩子情况为其指定了“爱心妈妈”2名,持续加大未成年人监护保障、关爱帮扶力度。

微信图片_2024051509584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