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坂故地的法治护航
来源:运城司法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刘兰 | 发布时间: 2025-10-10 10:08
永济市韩阳镇用“八五”普法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从集市摊位的法治宣讲到校园法庭的青春演绎,从农家院里的“法律明白人”到微信群中的法治小贴士,五年来,韩阳镇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将普法工作织进乡村振兴的经纬、融入基层治理的血脉、嵌进民生保障的细节。这场“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法实践,让法治的种子在沃土中扎根,让“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信仰在群众心中生长,为韩阳镇的发展绘就了浓墨重彩的法治底色。
织密责任闭环网 锚定法治新坐标
“八五”普法的号角吹响时,韩阳镇便以“法治兴镇”为目标,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实施、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镇党委书记挂帅领航,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年均8次专题会议破解难题;12个部门与各村拧成“责任链”,《普法责任清单》将20余部重点法律精准“派单”;年度考核“指挥棒”发力,让普法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杜绝“重形式、轻实效”的虚功。

从《韩阳镇“八五”普法规划》绘就蓝图,到“每年1个法治示范村、每季度1次主题普法”落地生根,韩阳镇以制度为基,让法治建设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行得坚定,为乡镇发展锚定了清晰的法治坐标。
定制群体普法课 传递法治暖力量
“法律明白人”是韩阳镇普法的“活细胞”。75名从党员、村干部中筛选出的骨干,带着《民法典解读》《农村常见法律问题手册》等资料走村入户,用“土话”讲解土地纠纷、婚姻家庭的法理,每月2次的入户宣讲,打通了法治宣传的“最后一米”。

镇村干部“法治大讲堂”每季度开讲,“会前学法15分钟”成自然习惯,让“依法行政”从口号变为行动;校园里,“模拟法庭”让300余名学生化身“小法官”,法治副校长的专题课守护青春成长;留守儿童的“假期法治小课堂”、空巢老人的“法治义诊”、社区矫正对象的“一对一”教育,韩阳镇以“定制化”服务,为不同群体撑起法治“保护伞”,让法治温度直抵人心。
融入日常烟火气 激活普法新活力
韩阳镇的普法从不是“枯燥说教”,而是浸润生活的“生动表达”。每月一次的“赶集普法”,横幅映着集市热闹,宣传单递到村民手中,咨询台前挤满问法群众,年均1000余人次的接待量,让法律知识随烟火气走进人心。

村宣传栏的“法治小贴士”,直白讲清“土地流转签合同”“借钱要写借条”的道理;微信群的图文案例,让村民指尖滑动间就能学法;春节返乡维权宣传、国庆国家安全教育、宪法宣传周集中学习,每个节点都有法治声音,让“转角遇法、轻松学法”成为韩阳镇的日常,让法治悄然融入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
厚植法治好土壤 结出惠民丰硕果
普法的最终目的,是让法律成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韩阳镇坚持“普治结合”,镇综治中心、村调解室的“法律咨询窗口”,五年来化解矛盾100余件,成功率超95%,60%的复杂矛盾靠“普法+调解”迎刃而解。

8个村的村规民约纳入“守法文明”条款,村级事务决策走上法治轨道;“打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帮20余名老人识破陷阱;干部决策前合法性审查、执法中程序意识提升,让政府公信力持续增强。如今的韩阳镇,邻里纠纷少了、依法办事多了,信访量降了、和谐氛围浓了,法治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结出惠及万千百姓的丰硕成果。
开启普法新征程 续写振兴新篇章
五年普法路,韩阳镇用实践印证:党委领导是核心,贴近群众是关键,普治结合是路径,常态长效是根基。站在“八五”普法收官节点,韩阳镇并未止步——下一步,偏远村的“普法大喇叭”将响起,短视频平台的法治宣传将扩容,《农村电商法律风险防范手册》将助力创业,法治阳光将照亮乡镇发展的每一个角落。
从播撒种子到硕果满枝,韩阳镇的“八五”普法之路,是一部用责任与热忱写就的法治篇章。站在新的起点,这片土地上的法治故事,还将继续书写,为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绘就更加灿烂的崭新图景。
通讯员: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