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都,向“美”
来源:运城新闻网 | 责任编辑:王俊晰 | 发布时间: 2022-06-16 09:08
夏都,向“美”
从夏县县城往泗交镇、祁家河乡方向,道路两侧绵延的峰峦、葱茏的树木一望无际,置身其中,仿佛漂浮在绿色海洋;沿途不时出现的晋南风情的农家院落,白墙灰瓦演绎唯美风情;游客服务中心里,“夏都四贵”“夏都十宝”等地方特产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美是环境,美是品牌,美是产业,美是生产力。
去年以来,夏县立足独特的山水资源、区域优势,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借助夏县—祁家河沿黄旅游公路支线,扎实推进绿水青山中条新生态文旅经济示范带(夏县段)建设,不遗余力打造“两山”理念实践区,让“美”成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最强支撑。
文化+旅游=“美”
草地上,伯牙抚琴余音绕梁,似乎听到钟子期赞叹:“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树林旁,达·芬奇正与齐白石对话,碰撞出艺术与美学的时代火花;石头边,孔子、老子、苏格拉底等哲学家以各自独特的目光凝视着人间……这些不胜枚举、惟妙惟肖的青铜雕像,作为夏县“四贵”之首,“住”在夏县水头镇鸣条岗上的宇达青铜文化产业园区。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青铜艺术品展厅,但随着展品数量与日俱增,现有产业园区已经饱和,无法容下更多展品。”山西宇达青铜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卫恩科介绍说,“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产业园邻近的公路对面,向东近500米,靠路南侧,规划新建一座占地303亩、总投资2930万元的宇达雕塑文化园。待完工之后,这里近500件展品将‘入住新居’、一展风采。”
大美有型,润物无声。记者了解到,建设文化园的工程进度正在有序推进,目前已完成游客接待中心和展厅搭建工作。待到整个园区竣工之时,万众瞩目的文化园将成为夏县又一张亮丽名片。
“新建的文化园是集游客中心、购物中心、生态停车场、青铜雕塑、景观雕塑小品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工程。对外开放后,不仅可以供全国雕塑专业的学生、老师甚至专家来此研学,还能为河南、陕西、河北等周边地区中小学生及其家长提供亲子交流基地。”卫恩科说,“下一步,依托我们的雕塑文化园,还将规划建设全球最大的青铜文化小镇。”
夏陶窑火,薪火相传。素有“北方窑璀璨明珠”美誉的夏都陶,是人们领略魅力无穷山西文化的重要窗口。推开地处夏县庙前镇西村的夏都陶国际文创园大门,步入展厅,藏青色的茶杯、暗红色的茶壶、深紫色的礼器……一股夏商时期的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冲击着人们的感官。
“夏都陶文化产业园项目是夏县与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合作的省校合作项目,早在2020年就成立了夏都陶艺术研讨会。通过挖掘当地陶泥艺术价值,经过古炼泥、手拉胚等多道传统工艺,再现远古与现代纹饰相融合的夏都陶产品。”西村党总支书记王志忠介绍说,“整个园区占地15亩,投资200多万元,内设展厅、体验室等,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展厅里现有展品200多种,均就地取材使用西村的泥和釉烧制而成。”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此之外,文创园还开设DIY陶艺制作室,一次可以容纳30人,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创作。
“游客们制作的小型陶艺作品,在我们专门的烧制箱进行加工,可直观感受古代陶艺制作过程,如果体型较大,在园区东南方还建有柴窑。目前,柴窑正在铺设地面、整修外围,即将具备烧制生产条件。”王志忠说,“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由于近期受到疫情影响,园区客流量较少,大多时间都处于闭园状态。现在,经过重新整修,预计在今年暑假来临之前点火开业,让孩子们有一场不虚此行的陶文化体验。”
农业+旅游=“美”
驾车来到泗交镇神河岭村,路旁晋南民宿建筑风格的根雕展示馆、农产品展销点令人驻足。
“今年沿黄旅游公路修通之后,我们对沿线15公里的所有村庄进行了立面改造,沿路视野范围内3000余平方米的院墙全部喷绘成灰白相间的仿古砖面,改造127户、4000余米具有山西民居特色的砖雕墙面。这些展销点都是在村民原有的店面基础上进行提档升级,既展示了地方品牌形象,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瑶峰镇党委书记宁红星介绍说,“近期,我们还计划将村集体闲置资产进行重新规划,新建休闲馆、生活体验馆等。除此之外,为方便节假日骑行到此的旅友,在这里搭建快餐店和充电休息区,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
沿黄旅游公路美丽乡村旅游产业提升项目瑶峰段共涉及张家坪村、神岭河村、郭家河村3个行政村7个自然村153户村民,由西安古韵创艺美陈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和中伦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全程勘测设计。该项目自今年3月10日开工以来,聚焦“清、拆、改、种、建”五个方面,目前已拆除危房危墙、乱搭乱建和违章建筑彩钢瓦房2000余平方米,清理柴堆108处。
山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山下溪水潺潺、树影婆娑,加之篱笆院墙和竹门楼的点缀,一幅碧水蓝天相接、小桥流水人家的绝美画卷呈现在世人眼前,恰似世外桃源,令人乐不思蜀。
“目前,我们正处于郭家河村民俗村改造的施工现场。从总体框架上来说,我们将这里划分为3个板块,自东向西进行修建。”宁红星介绍说,“首先,在民俗村入口处,新建大型喷泉和房车营地,在北侧设立烧烤长廊,考虑到森林防火以及安全问题,我们统一为游客提供电烤服务。啤酒广场、游客接待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构成民俗村的第二板块。村子里均铺设慢行步道,不允许车辆进入,游客可以散步,观看音乐表演等。第三板块,就是正在修建的11个别具一格的农舍别墅,为民宿区。”
“这水是白沙河的溪流,民俗村改造将会保持河流原生态,小孩可以去水中嬉戏,亲近大自然。除此之外,住宿区前方还开辟出一块采摘园,种植豆角、黄瓜等农作物,让游客更有家园感。”宁红星说,“今年3月,民俗村改造工程动工,目前正在进行供水管网铺设以及污水改造系统安装,预计整个改造工程将于今年6月底竣工。”
夏县农耕文明源远流长,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夏县县委、县政府围绕强龙头、拓市场、塑品牌,持续擦亮“夏都四贵”“夏县十宝”“夏县十大特色美食”区域品牌,倾力打造省级现代农业开发区,极大提高了产品效益和农民收入。特别是今年5月18日,夏县举办主题为“只此青绿,美丽夏都”的特优产品推介会暨夏乐西瓜开园仪式,吸引各方游客投身瓜园,品美味、看演出,把农旅融合演绎到极致。
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小河流水的哗哗声、白鹅悠闲自得的嘎嘎声……多种声音交汇奏响一首生态交响乐。近年来,夏县西村依托生态优势,聚焦农旅融合,发展农家乐旅游,对老村原有的50孔土窑洞进行改造,建成“朝阳沟”休闲娱乐中心,吸引游客品味山区生态文化大餐,激活了山区经济发展。
“好多人都选择周五下午来,周日下午再离开,还有一部分人直接交付住宿费,由临时游客变成长租房客,假日经济已成为主要收入。”王志忠介绍说,“依托村民搬迁后的闲置宅院发展‘朝阳沟’,成为村里的支柱型产业,去年村集体经济收益30万元。下一步,我们还将投资50万元,对现有窑洞宾馆进行提档升级。”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村内有园林,巷道绿成荫,村周有林带,村外经济林,现在的西村是一幅和谐、富裕、文明的新画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今日西村强村富民的转型跨越,就绘在这青山绿水之间。
康养+旅游=“美”
位于夏县县城温泉路东侧的夏都温泉国际康养小镇水疗中心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景象:土方开挖基本完成,水疗中心进入砼浇筑的基础建设阶段,夏都温泉广场石材铺装、路面硬化和绿化开始后续收尾工作……夏都温泉“二次革命”进入攻坚阶段。
“5月21日,我们将室外汤泉水池注满水,用以检测是否存在池底漏水现象,天沐温泉酒店也于当日封顶。”天沐集团夏都文旅新城项目总经理陈勇介绍说,“目前,酒店建设进入二次结构阶段,换言之,就是酒店内部装修问题,计划在今年12月份完成交工。下一步,我们还要在广场上安装音乐喷泉,预计在今年6月底,整个广场将全面对外开放。”
文旅融合发展,提升旅游品质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夏县温泉资源得天独厚,被誉为“华夏第一药汤”。毗邻县城的瑶台山、春燕山一带富锶温泉由来已久、远近闻名,具有全国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且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借此,夏县县委、县政府抢抓全国温泉产业经济发展的宝贵机遇,立足重塑“运城后花园”的战略定位,邀请中国温泉行业领跑者——天沐集团以温泉康养经济为龙头,深耕地方特色文化,打造集温泉康养、特色旅游、特色文化和生态农业于一体的夏都文旅新城。
“以融合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无疑是夏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夏县县委书记薛永琦说,“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后,夏县将全力建设‘四个强县’和中心县城,打造山清水秀、宜居宜业宜游的‘盐临夏一体化运城后花园’,为蹚出转型发展新路厚植生态底色。”(记者 杨红义 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