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建设“关键招” 走活综治“整盘棋”——闻喜县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简介
来源:运城政法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王云欣 | 发布时间: 2025-04-03 09:51
放眼当前桐乡大地,“有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已经成为很多群众共识。近年以来,闻喜县在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上实招频出,全县2025年确定的政法“129”工作思路,把加强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重中之重,持续加强综合设置,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统筹“大信访、大综治”一体推进化纠止纷,切实将解矛盾、办实事、促安全、保稳定工作放在关注点、做到心坎上。
中心“一体化”联建。在县级层面着眼建设更高水平的服务中心,由县委政法委牵头组织协调,通过专题调研、现场办公等方式确定专班人员架构和流程制度。按照整合资源、方便群众、运用法治、注重实效的工作目标,协调各政法部门和人社、住建等重点部门形成中心联建关键力量。全面打造面积约2800平米的“闻喜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其中群众接待大厅、矛盾纠纷调处室面积800平米,调度指挥室、群防群治工作室、心理服务室面积2000平米。按照“一厅四室”标准,细化形成“7+4+10”工作功能区,设置了诉调对接、检察窗口、行政复议、劳动仲裁、法律咨询、调解受理、心理咨询等7类服务窗口;接待登记区、候访区、检法接访区、职能部门接访区等4类流程分区;速裁法庭、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行政复议听证庭、检察服务室、调度指挥室、群防群治工作室、心理服务室、法律援助、综合调解室、品牌调解室等10个功能室,同步接入“平安山西”“雪亮工程”等平台,构建综治中心视频调度指挥平台,解决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的堵点难点,确保接待有弹性、处置有层次、办理有秩序,实现中心科学合理规范建设。

部门“一站式”联通。“进一扇门,解千般忧”是规范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闻喜县在实际运行服务中注重打通各环节,完善群众诉求登记、受理、办理等工作闭环管理运行流程,从受理到交办再到调解,最后到解决问题反馈群众形成闭环工作机制,真正解决群众多跑腿问题。实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打破原有部门“单打独斗”的工作局面,以“常驻+轮驻”的方式进驻,由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局、信访局、人民调解等20名专业力量常驻,人社、住建、自然资源、民政、工会、妇联等部门轮驻,为群众提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便捷服务,打造“一站式”综治中心。

上下“一盘棋”联动。实现县、乡、村三级统筹、上下贯通是综合治理的重点。县综治中心坚持常态化落实以“一月主题、一月例会、一月考核、一月通报、一月约谈”五个一工作方法,通过视频调度、现场例会、组织培训、提供保障等方式,实现县级综治中心牵头引领作用,同步强化乡镇层面综治中心管理服务水平。结合乡村直面矛盾实际情况,为全县184个行政村、17个社区配备必要的防暴巡逻器材,为网格员统一配发《警务助理证》,授权安装“雪亮工程”等综治工作APP,定期作出日常治安巡逻、诈骗预警劝阻、重点区域守望、重大秩序维护等工作的组织提醒,推动“人防、物防、技防”资源向基层下沉。通过“雪亮工程”视频调度系统,要求各乡镇每周二由政法委员组织派出所长、司法所长、信访所长、网格员等维稳力量召开周社会稳定风险研判分析例会,及时化解了各类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苗头性问题。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逐步推进乡、村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在十二个乡镇(社区)打造“枫桥工作站”,扎实构建信访综治基层防线,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通道。

矛盾“一揽子”联调。建立“日汇总、周研判、月总结、季汇报”的联席会议制度,由综治中心组织会商研判,定期对各职能部门的业务办理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研判,针对边界模糊、责任交叉的矛盾纠纷,明确责任主体、制定解决方案,强化部门履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综治统筹、矛调解难、联防联调、诉源治理、人民调解的“五龙治水”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新格局。中心将心理咨询融入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专门配备2名专职心理咨询师,由学校老师、社会团体组成的18名兼职心理咨询师,全天候、全时段为纠纷当事人提供心理测评、疏导、干预服务,通过建立“全县心理服务志愿者工作群”、“线上+线下”团体心理讲座、开设《平安闻喜心理讲堂》公众号、心理知识“日推送”“周讲课”等平台,促进各类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和社会关系的根本性修复。今年以来,中心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27余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650余人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100余人次。真正让“中心”的工作走到群众的“心中”。
闻喜县综治中心将持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有关要求,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破局出新,做优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加快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闻喜、法治闻喜,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地
幸福美好闻喜城”贡献综治力量,彰显综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