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网格员的故事 >

方寸网格写担当 点滴服务暖民心

来源:河津政法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刘兰 | 发布时间: 2025-09-23 09:50

1758592616976193.png

河津市樊村镇固镇村网格员  王效珍

作为河津市樊村镇固镇村第一网格员,王效珍守护着400余户、1400余名村民的日常。自踏上岗位那天起,她便把网格当作“责任田”,攥着民情记录本穿梭在街巷,用脚步量民情,用真心应诉求,把担当写进日常。

倾心听民意:群众的事就是她的事

“效珍,养老保险咋缴?手机总出错”,“小王,帮我家老头弄下社保认证呗”——每个清晨,这样的咨询声准时响起。王效珍从不嫌烦,总笑着回应:“别急,我这就来。”在她心里,“群众事无小事”从不是口号,而是记在本上、扛在肩上的实在事。每年医保、养老险缴纳期是她最忙碌的时候。村里老人多,不少人摸不透智能手机,她便揣着笔记本挨户走:先记清谁家未缴、有啥疑问,再蹲在老人家门口,拿过手机一步步教操作;遇着行动不便的村民,就把“服务点”设到他们家,帮着填信息、核资料,邻居总打趣:“效珍比自家闺女还上心”。

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的冷暖,王效珍更常挂在心上。每周三下午,她准去独居的李奶奶家:陪李奶奶唠家常,顺手检查煤气阀是否关紧,看看窗户是否漏风;给行动不便的张叔打扫屋子时,总记得把衣物叠整齐、药盒按日期排好——屋里干净了,心情也能舒坦些。节假日里,她常拉着村里老师给留守儿童开“小课堂”:辅导功课、讲故事、做游戏。孩子们围着她喊“王阿姨”时,眼里的光让她觉得“再累都值”。刚走访时也有村民不解:“你天天问这问那,能帮啥?”她不辩解,路过时递杯热水,秋收时搭把手,邻里闹别扭就蹲下来拉家常。慢慢的,村民见了她会主动招手,有难处第一个找她。如今三本民情记录本写满了“张家漏水”“李家医保”,旁边“解决情况”栏大多画着勾,这是她最踏实的时刻。

细心查隐患:防患未然才是真安心

“最近有阴雨,老房区得再看看。”每次天气预报说要下雨,王效珍一早便揣着手电筒出门。村里几处老房住着老人,她挨户敲门:仰头看墙体有没有新裂缝,伸手摸窗台渗不渗水,连房檐排水管堵没堵都扒着检查。去年夏天暴雨前,她发现独居的王大爷家屋顶有漏痕,拽着王大爷就往外走:“叔,先去村委会安置点,房子我叫人修!”雨停回去,屋顶果然塌了一小块,王大爷拉着她的手直抹泪:“要不是你,我这老骨头就危险了。”那一刻她更明白,网格员的细心就是村民的“安全绳”。

日常巡查时,她眼睛总像“放大镜”:沿街井盖缺了角,赶紧联系维修队,摆上警示桩;村头路灯不亮,当晚就报给电工,怕天黑有人摔跤;见墙角有裸露电线,蹲下来记位置,第二天一早就协调供电所处理。“哪怕是个小坑,不填好可能就有人崴脚”,她总这么提醒自己。森林防火期,她带宣传册去田间,跟种地的村民说“烟头别往草里扔”;冬天防煤气中毒,挨户教老人“开窗通风”。每次看到大家因她的提醒而避开危险,心里就多了份踏实。

巧解纠纷事:用真心化开烦心事

网格里家长里短多,就怕矛盾攒着。王效珍常想,调解得学“枫桥经验”,把事解在网格里,别等“小事变大事”。养殖户的鸡叫吵邻居,帮着出主意装隔音网;婆媳拌嘴,她拉着俩人包饺子,边包边说“婆媳就像母女”。她调解从不用“大道理”,先听双方诉委屈,再找“情分点”拉近距离——村民说“效珍调解,是让咱心里敞亮”,这是对她最好的肯定。

用心传政策:让防护网扎在心头

“最近又有新骗局,咱可得防着!”这阵子王效珍总把这话挂嘴边。去年有村民差点被骗走养老钱,从那以后,她就把政策宣传当“硬任务”,琢磨着“咋让村民听得懂、记得牢”。并建了“固镇村反诈群”,每天转发案例,还把诈骗套路编成顺口溜:“陌生链接别点,陌生来电别信,转账之前问效珍”;入户时揣着“国家反诈中心”APP教程,手把手教老人操作,连“来电拦截”都调好才走。有次路过村口,见张婶正打电话说“中奖了要转手续费”,她一把按住手机:“婶,这是骗局,我给你看案例!”帮张婶挂了电话讲清了套路,张婶后怕地拍胸口:“多亏你来了,不然养老钱就没了!”

除了反诈,禁毒、普法、医保新政……只要和村民相关的政策,她都掰开揉碎了讲。到现在,已劝阻35起潜在诈骗,发放300多份宣传册。有人问“费嘴又费力,图啥?”她笑着说:“图咱村没人上当、没人吃亏,就够了。”

网格虽小,装着千家万户;岗位平凡,连着民心冷暖。王效珍没做过啥“大事”,只是把村民的“小事”做好了。如今走在固镇村,那句朴实的“有你在,咱心里踏实”,就是对她最好的褒奖。往后,王效珍仍会在这方寸网格间步履不停,以真心守护这方家园,用担当温暖万千民心。

通讯员:张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