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

永济:资源整合 功能融合 力量聚合——县域综治中心“物理组合”催生“化学反应”

来源:运城政法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王云欣 | 发布时间: 2025-03-28 17:32

永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立足政法职能,着眼安全问题,坚持有解思维,着力打造“一站式办理、一体化运行、一揽子解决、一块屏互动”的综合服务平台,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的底座作用。

一、优化资源配置,推行一站式办理

永济市委、市政府投入1200余万元,建成了3500余平米的综治中心独立场所,强化编制、人员、经费“三保障”,于2020年8月投入运行。一是明确功能定位。永济市综治中心聚焦政法维稳功能、风险防控功能、流转督办功能、调度指挥功能四大功能,推进实体化运行,对全市平安建设进行统筹协调。二是整合优势资源。围绕功能定位,整合市委政法委、法院、检察、公安、司法、信访6大部门,吸纳妇联、住建、劳动保障等7个重要领域工作力量,设置了信访接待中心、综治信息指挥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诉调事务对接中心、检察服务中心、行政复议中心、社会心理服务中心8大功能中心,形成了综治中心的主体架构。三是拓展服务事项。将见义勇为协会、人民调解协会、心理健康协会、反邪教警示教育基地、社区戒毒康复矫正基地等机构团体纳入综治中心,承接多项治理服务。市综治中心共入驻工作人员83名,承担服务事项11类39项,实现了“一平台接待、一站式办理”。

二、坚持统筹联动,推行一体化运行

市综治中心为市委政法委下属事业单位,内设专门办公室,负责统筹综治中心的日常运行。一是强化服务管理。制定了《人员管理办法》、《后勤保障管理办法》等,对入驻人员进行管理,并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对于违反工作纪律的人员采取约谈、通报、建议调整等手段,确保有效运转。二是强化综合协调。对于重大涉稳案件或跨部门、跨中心的事项,由分管副书记或综治中心主任进行综合协调,确保衔接顺畅。三是强化考核评价。围绕工作纪律、规范服务、群众满意度、案件办结率等方面,由综治中心对各部门派驻人员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抄告派出部门,作为其年终考核和绩效发放的重要依据。四是强化分析研判。八大功能中心和各镇(街道)综治中心每个月将业务开展情况以数据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上报市综治中心,综治中心进行分析研判,针对苗头性、趋势性、敏感性案(事)件下发风险提示函。同时呈报政法委书记,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三、聚焦案结事了,推行一揽子解决

按照“全科门诊、分类解决、一条龙服务”的思路,永济市综治中心通过建立三项机制,确保进入综治中心的所有诉求都有人管、管得了、管得好。一是建立“吹哨报到”机制。为提升办事效率、减轻基层负担,改变以往的“常驻+轮驻+随驻”模式,在设置5个常驻窗口的基础上,实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模式。信访接待中心设立多个议事功能区,对于重大疑难案件,召集有关部门现场议事,推动案件及时化解。二是建立应急处突机制。综治中心发挥“特种兵”作用,根据工作需要随时介入影响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在我市发生的葡萄架坍塌导致多人伤亡的重大事故中,综治中心抽调5名专职调解员,连续4天奋斗在一线,促成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在我市黄河滩发生的6名儿童落水遇难事件中,综治中心协调6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分别为6个家庭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平稳了家长的极端焦虑情绪。三是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综治中心主任作为召集人,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对综治中心分流的重大案件进行协调督办。分管副书记作为召集人,每月召开一次综治工作例会,对网格化治理、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校园周边安全等平安建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落实管理责任。

四、注重科技赋能,推行一块屏互动

永济市综治中心坚持把信息化应用融入各个环节,依托各类信息平台,打造了线上线下联动的县域社会治理“智慧大脑”。一是信息收集平台。依托山西省综治信息系统、网上信访投诉系统、“平安永济随手拍”等信息平台,在线收集办理群众和网格员反映的各种信息,实现信息可知。二是视频会商平台。开通了信访视频接访会商系统、线上庭审系统、远程调解系统等,通过线上方式推动简易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依法调处化解,线上调解占25%以上。三是调度指挥平台。投资7000余万元建设了“雪亮工程”,实现了市、镇、村视频监控和综治视联网全覆盖。通过“雪亮工程”对重大活动和重要工作进行调度指挥,将指挥的触角延伸到村级综治中心。四是智能服务终端。配备了法律服务自主查询终端、心理服务智能化筛查软件、心理体检设备等,依托科技支撑,形成指挥调度、信息预警、分析研判、矛盾化解、网上信访、心理服务一体化高效运行模式。

2021年以来,永济市综治中心累计解决各种诉求3.4万余件,按时办结率98%以上,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时效率、解决率、满意率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