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县:创新治理路径 筑牢平安根基
来源:运城政法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刘兰 | 发布时间: 2025-04-02 09:22
在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工作中,临猗县委政法委紧扣中央政法委关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部署要求,不断探索创新,通过“平台整合、多元共治、主动服务”三大路径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临猗县高质量发展筑牢平安根基。
平台整合,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
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要求,临猗县综治中心统筹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有关功能,整合了县信访局、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住建局、人社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卫健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等11部门进驻综治中心。协调社会组织、调解组织进驻综治中心,制定综治中心日常管理、工作运行、经费保障等配套制度,完善“一体化”运行和“一站式”办理运行机制,建立工作台账,为群众提供服务;加强分析研判,高效运用综治信息系统等科技手段,每天对各平台的上报的信息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研判,及时处置网格员及群众上报的各类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类事件,针对苗头性、趋势性、敏感性案(事)件进行研判,并向党委政府提供分析报告;加大综治信息系统、综治视联网、平安山西手机APP、微信群等科技手段在网格员管理、视频调度、业务培训等方面的应用,通过设施联通、数据贯通提升网格服务管理精细化水平。
多元调解,打造矛盾化解“终点站”
建立乡村分级处置、全县联动调解机制,完善受理、分流、指派、督办等工作流程和各岗位职责,通过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法律服务、心理服务等多元调解手段,齐心协力,协同作战,做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条龙化解、全链条解决”,实现了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组织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调解员、“三官一律”、基层“和事佬”队伍、法治宣传队伍、基层自治组织等多元力量深入一线,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的闭环化解体系。
“我们大老远来临猗干活,工程建设在10月底已全部完工,但项目尾款迟迟不给我们付,这都快到年底了,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了?”2023年11月中旬,四川成都4名外来务工人员来到临猗县综治中心,希望调解员能帮忙追讨某公司拖欠的工资53480元。入驻的人社部门、人民调解员、律师将阿余尔布(彝族)等4人和项目部有关人员带到综治中心调解室进行现场调解,大家一边安抚4名务工人员情绪,一边了解事件的详情。最终,在三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两轮调解下,项目部负责人将所欠工资当面转账给成都阿余尔布等人,一起农民工讨薪案件得到了圆满化解。事后,阿余尔布人为调解委员会送来一面“维护民工利益,保障劳动权益”锦旗以感谢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
主动服务,筑牢基层治理基石
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推动落实“党建+网格化”工作模式,在党组织全覆盖的基础上建强网格党组织,完善网格党组织架构推动党组织牵头与党员、平安志愿者等主体的联动协调,构建起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治理格局;排查重点人群,实行分级管理,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管理机制,联合司法、民政、妇联等部门资源,依托网格化平台,提供个性化帮扶,实现特殊群体的精准服务;构建巡逻防控网络,启动“县乡村三级巡逻防控工作”机制,实行巡警、交警、机关民警、派出所民警联勤巡逻,屯警街面,提升社会面的见警率和管事率,极大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推进安防体系建设,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二级医院视频监控全覆盖,110家重点单位共计4826个视频点位运行全部正常,实现了主要街道、公共场所、治安复杂区域的视频监控全覆盖,为社会治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规范重点场所管理,对全县九小场所在册单位进行检查,排查风险隐患267处,现场整改171处,下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84份,移交乡镇、消防救援大队12起,确保了重点场所的安全运营,从源头上减少社会治安问题的滋生。
临猗县综治中心正逐步成为基层治理的“智慧中枢”,2024年,全县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487件,受理治安案件1246起,刑事案件较上一年下降18.6%,破案率55.5%,社会治安稳定形势持续向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综治中心作用,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推进临猗县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